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积累丰厚而运用自如,说理用词,分寸适当。只有做到了“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我们的课才能逐步向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最高境界接近。

学问是没有止境的,素质的提高也是没有尽头的。我虽然也常以“在教
中学,在学中教”自勉,却总以未能更上层楼而自惭!

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拦路虎。自己无力排除的困难,我就
到处求教:向我周围的老师们请教;向人教社的编者们求教;也斗胆向权威、
学者请教,邓之诚、翦伯赞、齐思和、邵循正、邱汉生、邵力子等,我都曾
登门求教过;并且,我也向我的爱人——致力于教材编写、潜心于历史研究
的王剑英编审请教。

(五)言教的记录

公开课和报告会上,教师们的反映,吸引了天津《历史教学》杂志社编
者对我的关注。从50 年代末起,我开始学写关于教材教法的文章。最初几篇
习作,都是在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当时《历史教学》编辑李光霁的鼓励和指
点下发表的。


各篇文章几乎都是我各个时期教学思想的反映,教学工作的记录。例如,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史学界开展史和论的讨论之后,我发表了《上好一节
历史课的点滴体会》,用具体例证表明了“寓论于史”、“论从史出”的观
点,强调中学历史教学必须言之有史,反对了当时脱离史实、空发议论的偏
向。又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历史教学各种教研活动在10 年动乱后再
度运转,我写了《以教材为依据,备好历史课》,强调教学要纳入正规,讲
课要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要认真备课,提出了如何备课的要求和做法。1978
年夏恢复了高考,我在参加高考命题的同时,针对当时师生中不重视基础知
识和能力培养,严重存在着以猜题押题取胜的侥幸心理,以及很多新教师不
熟悉怎样进行高考辅导的实际情况,先后发表了《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懂
得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搞好高考总复习的辅导》等文,提出了必须狠
抓基础知识和基本线索的看法和做法。帝王将相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新中国
建国以来历史研究中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建国初期,在文艺界“不能让帝王
将相、才子佳人占领舞台”的呼声下,在史学界“打倒王朝体系”论调的影
响下,中学历史教材里,甚至连一些著名皇帝的名字都不敢出现了。若干年
后,舆论界、文艺界又出现了一个大的逆转,舞台上左一个皇帝,右一个贵
妃,史学界,对帝王将相的评论一味肯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写了《怎样
讲好帝王将相》一文,表明了要正视历史的真实,承认帝王将相的客观存在
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要历史地唯物辩证地评价各个帝王将相在历史上的作
用,具体勾画出帝王将相的不同脸谱;要透过帝王将相的言行政策来体现出
时代的面貌,社会的兴衰等等观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永恒主题,
我根据平时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明确提出了“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知识的
传授之中”的口号,从历史教学知识性与思想性相一致的这个特点出发,提
出要挖掘教育内容内在教育因素,而不是外加一项教育内容的主张,反对“穿
靴戴帽”式,标语口号式,强调了要突出一个“寓”字的教育教学思想,并
撰写成文,公开发表。北京师范学院每届历史系毕业生,都要到28 中实习;
北京市、西城区的青年教师常常展开评选“新秀”等活动,请我去参加评议。
我从实习生以及青年教师的备课和讲课中,注意到了新走上讲台教师易犯的
通病,又分别发表了《教态、语言、板书》以及导人新课、课堂小结、课堂
讨论、教材的使用。。一系列问题的文章,指出弊病,介绍做法。

在发表过的文章中,如《上好一节历史课的点滴体会》、《以教材为依
据,备好历史课》、《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更新观
念,探索新教法》等篇,曾被几家杂志刊登、转登过,有些地区还印发给各
校历史教师,有的地区组织教师集中讨论,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推广,
我感到无比欣慰。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鼓励着我继续不断的为中学历史教
学作出努力。

1985 年,《怎样教好历史课》一书,在北京西城区教研中心范瑞祥同志
的热情关怀和大力帮助下问世,这是我几十年教学生涯的主要成果之一,不
仅收入了部分论文和经验总结,还收入了部分讲课实录。

我也曾参加过编写历史教材、历史教学参考书,也曾和其他同志合作,
出版过各种为教师备课、为学生学习用的历史知识读物,如《华夏春秋》、
《在今天的日历上》、《历史知识问答》、《中国历史学习手册》、《世界
历史学习手册》等等。

公开发表的文章和《怎样教好历史课》一书成了我广交朋友的媒体,我


收到了很多亲切致意、互相切磋的来函,认识了很多未曾见过面的朋友。他
们大多是青年教师,来函中,投身于历史教学事业的决心,以及那种孜孜以
求的精神使我感动。我仿佛看到了一批批青年教师正在沿着历史教学的大道
阔步走来。

(六)情之所钟,无怨无悔

10 年动乱以后的80 年代,我好像穿上了红舞鞋,不停地在历史教学这
个舞台上跳啊,跳啊,我再也收不住脚了:备课,上课,录像,报告,会议,
研讨,写稿。。我在劳累中奔忙着,在奋斗中追求着,不分昼夜,不问甘苦,
不辞疲劳。。情之所钟,我无怨无悔!在那“文化工作危险论”甚嚣尘上,
教师工作无人羡慕的岁月里,我一往情深,乐此不疲。

这时候,各种各样的表扬、荣誉、社会职务相继加在我身上,各种各样
的荣誉证书、奖状和聘书,满满地装了一大背包。不过我还是我,我只顾穿
着那双红舞鞋跳啊、跳啊!不为荣誉,不求名利,不计报酬。。

1988 年,我退休了。快节奏、高频率的舞曲戛然而止!我脱下红舞鞋,
从高空紧张中解脱了出来,我几十年的教师生涯画上了句号。

但是我退而未休。1988 年,正逢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编写九年义务教育
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或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教材)。我有幸参加了新教
材的书稿讨论和审阅工作,参加了试教、录像、培训教师以及编写教师教学
用书等一系列的工作。鉴于新教材跟过去的教材有了较大的改动,包括有经
验的老师们在内,教法上一时感到惶惑,我又发表了几课教案和实录,发表
了《更新观念,探索新教法》的文章,提供了自己粗浅的体会。

以后,我不时地参加了一些教研活动。我和历史教学结下的不解之缘,
也许,将至死方休?

我和我的同辈已经在历史教学的跑道上跑完了我们的一棒,接力棒现在
正握在年轻一代的手里。环顾四周,我看到了我的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学生
们,北京三中高级教师朱尔澄是其中的佼佼者;我看到了几十年中先后在28
中实习过的北京师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的老师们,由于他们的
努力,大多都是所在学校的骨干,成了北京市一支中坚力量;我看到了系统
听过我的课的老师们,看到了在一起研讨过,相互听过课的老师们,我也通
过通信看到了遍布全国许多地方的老师们,他们在继承过去的基础上奋力拼
搏,推陈出新,教改成果,捷报频传。在中国历史教学的百花园里,群芳争
妍,春意正浓,风景这边独好。写到这里,我的高兴是由衷的。

回顾我走过的路,本文只是勾画了一个大概。下面的几篇将对某些部分
补充一些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发表过的,作了一些修改,有的是现在写
的,把它们公之于众,希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指正。

二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教师备课,首先要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这道理,似乎是
中学历史教师人所共知,勿庸赘言。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把
依据教材和照本宣科混为一谈;有的教师以为自己应“高”于教材,而甩开
教材,补充过多不必要的课外材料,另讲一套,不以教材为依据;有的教师
完全从个人兴趣出发,熟悉的、爱好的、故事情节生动的多讲,反之就少讲
或者不讲,同样不以教材为依据;还有的教师课前不作准备,课上离不开教


科书,读一遍,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