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士-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避,这是你孙淡的作风?你在房山同郭勋的家里人闹成那样,怎么不知道回避;你绕开官府在房山弄织造局,怎么不回避?”皇帝又是一声大喝。

孙淡一摊手,“臣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已。”

皇帝突然笑了起来,面色却放松下来,又坐回座位上:“好,你孙淡怕得罪人,耍了滑头,你说的疑点,朕也看出来了。”

孙淡:“陛下圣明,这天底下的事情都装在万岁的胸中。”

“少恭维我。”皇帝哼了一声:“你不愿意说的话,朕替你说。疑点一,吕芳不过才跟了皇后几天,这么短的时候,根本不足以被人笼络到连性命也不顾的地步去做这个死士;疑点二,吕芳是皇后的人,他下药害张妃,这不是让所有人都以为这事是皇后指使的吗,皇后还没有笨到这种地步吧;疑点三……”他说不下去了,刚才吕芳一抓到,黄锦就喊打喊杀,就要当场判吕芳一个剐刑,根本没提过要审讯的事情……难道……他们想灭口……

皇帝越想心中越惊,目光迷离起来。

然后又是一阵异常的恼怒,这些人可都是他龙潜时的旧人,如今富贵了,却明争暗斗不休,一刻也不肯消停。办谁,不办谁,对他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嘉靖皇帝虽然精明,可有三大缺点:心胸狭窄、爱面子、护短。

他固然对自己的几个旧人极为恼火,不管是黄锦、孙淡还是两宫后妃。可办谁,不办谁,无论怎么处理,让宫外的人知道了,就是一场大笑话,对自己的皇帝威严将是一个极大的损害。

如今,嘉靖皇帝正在与群臣就皇考问题争论不休,自然不肯在家务事上失了颜面和心气。

而且,两宫后妃就不说了,那是自己的患难夫妻。黄锦则是他从小玩到大的大伴,私人感情极好。至于孙淡,皇帝龙潜时的第一谋士,可以说,没有孙淡就没有现在的嘉靖。

皇帝是一个非常护短念旧的人,也重感情,这几人都是他的心腹,自然不想拿他们怎么样。

罢了,就当是一本糊涂帐吧。虽然朕知道这事肯定是黄锦和张妃他们搞的鬼,可又如何下得了死手?

嘉靖不觉心中难过起来,他强提起精神问:“孙淡,你觉得这事该如何处置?”

听到皇帝这句话,孙淡心中一阵狂喜,知道自己已经成功起使得皇帝对黄锦他们起了疑心,这一关不但顺利度过,而且在皇帝心中埋了下了对黄锦猜忌的种子。

他装出谨慎的模样,回答说:“陛下不是已经有了圣断了吗,把吕芳交给刑部审讯不就是一个最好的处置方案吗?”

皇帝点点头:“说得是,就让刑部审吧,你们也都不要去过问了。”

实际上,家丑不可外扬,而今这个案子疑云重重,皇帝也不想在没有确实证据前就这事深究下去,这也是他将吕芳交给刑部的原因。若交给锦衣卫,以北衙的手段,自然可以查个水落石出。陆炳这人虽然懂事,可却也是自己的旧人,难免不受到影响。孙淡和黄锦闹成这样,皇帝已经不愿意看到了,若再让小陆子河边湿脚,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

哎,就让刑部去折腾吧,谅刑部那几个人也没狗胆进皇宫来查案。只要将这件案子拖个一年两年,拖得大家都将这事给淡忘了,找个吉日把那吕芳杀了就是,也不过是一个眼色的事情。

孙淡:“陛下圣明,臣告退。”就要退下。

皇帝正无力地坐在座上,见孙淡要走,忙提起精神:“等等,朕还有事要问你。说说房山的事,也好给朕提提气。”他心情正自恶劣,希望能听到一些好消息。

孙淡大概将房山的事情说了一次,又道:“臣在房山实行重商主意,与注重农桑的国策有些冲突,还望陛下责罚。”

嘉靖皱了下眉头:“你在房山的事情朕大概知道一些,我也不想同你讨论农与商孰重孰轻,说说你的税改吧。”

孙淡道:“禀陛下,房山这段时间市井繁荣,今年的夏税臣已经提前收完了。”

“啊,这才开年,夏税就已经手脚完毕了?”皇帝有些吃惊,旋即有些兴奋起来:“往年各地的夏税不要说提前征收完毕,到时候也有很多没能如期完成,去年不少省份都有欠交。等到秋收之后,才能将夏税补上,可秋税却又欠上了。如此算来,总是要少交半年,国家每年的收入就这么少去了一半。孙淡你做得不错,不管是扶持商业还是奖励农桑,只要能如期完税,尽管做去就是了。朕只看你的税收数字。”

嘉靖接手武宗皇帝留下的这个烂摊子之后,手头就没富余过,一想到钱,就头大如斗。

他高兴地搓了搓手:“若天下的知县都如你一样,朕也不用这么烦心了。可惜啊,孙淡你只有举人功名,若真中了进士,以你的才干,朕将一个布政使司交给你,半年下来,朕手头也就宽松了。”

孙淡心中也有些高兴,只要自己不停给皇帝赚钱,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也会越来越重。至于刚才皇帝对自己的不满,根本就不算什么。

君王本就不是正常人,对一个精明的皇帝来说尤其如此。

他可以对一个大臣不满,可只要这个大臣是个干员,一样重用。

相比起国家社稷和皇帝的尊严来说,他个人的喜恶根本就不值一提。弄臣满天下都是,只要皇帝需要,喊一声,一大群人就苍蝇逐臭般涌上来。可公、忠、能、廉的干臣却不常见。

孙淡自认为自己也是一个精明强干的能人,只要给他机会,他一定会成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助手。

如今再不是藏拙的时候,需要在老板面前大力表现,体现自己的价值。老板只要不是笨蛋,就会知道像我这样的员工对大明公司的重要意义。

孙淡:“多谢陛下信重,不过,还有一个好消息。如果不出意外,房山下个月就可以提前征收本年的秋税了。若是陛下同意,房山愿意承担整个顺天府嘉靖一年的所有赋税。”

嘉靖心中一惊:“你愿意承担顺天府的所有赋税,这么说了,你房山每年的税收可抵得上一个偏远的布政使司了,这可能吗?”

孙淡点点头:“完全有可能,陛下休急,听臣慢慢禀报。”他平静的说:“织造局如今有三千多台支机,每台织机每月定额收取三到五钱机器税,一个月下来就是一万两左右,一年则是十来万两。这还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织出来的丝绸在销售过程中还得收取一成的商业税,购买生丝时还能抽取一成。只一个织造局,一年下来,臣可为国家贡献三十到五十万两的税收。”

嘉靖听得眼睛都绿了,就他所知,明朝自景泰年起,国家也算是繁荣稳定,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国家每年财政的收入不过两百余万两。这两百万两也只够国家的正常开支,倘若低于这个数字,政府就有运转不灵的危险。

到武宗时,因为国家连连用兵,财政赤字甚大,逐渐入不敷出。到现在,不但连两百万两的底线都保不住,地方还上欠了朝廷好几年赋税。好在这几年各地风调雨顺,也没有什么大的灾害,若真旱上几场涝上几场,国家无力救灾,岂不酿成民乱?

这也是嘉靖自登基以来一直都忧虑的,可他却怎么也想不出改善财政的办法。

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终嘉靖一朝,朝廷太仓的数字也一直保持在两百多万两的规模,一直在两百万这个警戒线上下徘徊。到隆庆元年,也就是嘉靖去世的第二年,这个数字已经到了恶化的边缘。朝廷当年的岁入是二百零一万四千二百两,支出却达到惊人的五百五十三万两。可以说,朝廷的财政已经彻底崩溃。

这也是“嘉靖嘉靖,家家皆尽”的由来。

也只有到张居正改革后,国家的财税收入才有了大幅度增长。万历十四年达到可喜的三百八十九万两之巨。

由此可见,嘉靖一年的皇帝穷到何等地步。

也由此可见,嘉靖皇帝对金钱渴望到何等程度。

孙淡见皇帝神色大变,又添了一把火:“这还是开始,依臣看来,只要织造局面的事情一切顺利,能够顺利地将丝绸外销海外,不难达到江南织造的规模,岁入百万两也是有可能的。”

“好!”嘉靖皇帝兴奋地一拍扶手:“做得好,我就知道你孙静远是理财好手,交给你一个县居然做到这等程度,你可是大大地替朕长了脸。那些大臣们成日间以国士自居,在皇考上与朕纠缠不休,可于国于民又有什么好处?朕要通报嘉奖你,让他们都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无双国士。”

他顺势从椅子上站起来,高兴地在屋子中转来转去,刚才因为两宫后妃之争而闹出的那件大事在他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