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阳如血-长征前后内幕大写真-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切断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自10 月下旬起,陈诚陆续调第三十
六、第四、第八十五师进驻抚州、浒

湾、金溪地区,并在此一线构筑了堡垒群和坚固工事。


浒湾战斗打响后,中革军委急令彭德怀和滕代远率主力第四、第五师,
星夜兼程八十里,赶赴浒湾参战。

连日来,彭德怀劳累过度,病倒了,部队由彭雪枫指挥。

脚跟未稳,三军团即与敌第四师接火。彭雪枫未能与寻淮洲、肖劲光取
得联系,便组织部队发起攻击。一夜间,连续攻击四次,均在敌坚固工事前
受挫。

红七军团听见枪炮声骤起,估计三军团主力赶到,也随之发起猛攻,同
样未果。

正在较劲的时候,东方军接到总部22 时电令:“今夜必须解决战斗,13
日晨准备投入新的战斗。”

军令难违。彭德怀带病指挥,改变总攻计划,决心拂晓前完全解决战斗。

13 日3 时30 分,东方军全线出击。红五师攻入敌阵地,与敌肉搏至清
晨5 时,终因后援不足,退下阵来。

上午8 时,敌人出动十三架飞机支援地面部队,低空向东方军猛烈轰炸
扫射。空旷无遮的阵地上,红军指战员无处藏身。被困之敌第四师也乘机向
红七军团阵地八角亭反扑。彭德怀在指挥所里看见英勇的战士成排成群地倒
下,乱糟糟地四处躲藏,气得跺脚骂娘。

这一仗,彭德怀窝火透了!历时三天,毙伤敌五百二十人,俘敌仅七人;
而东方军伤亡和失踪一千零九十五人,阵亡三百零九人。第四师政委彭雪枫
负伤,第四师第十一团政委吴宗泰牺牲,十一团政治处主任甘渭汉负伤。

彭雪枫负伤后,黄克诚继任红四师政委。他回忆说:“从硝石,浒湾两
次战斗的指挥上,我明显地预感到红军前途不妙了。过去红军作战,前线部
队有很大的机动性和机动权,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明知道会吃亏,就
决不蛮干。可现在不同了,不管大仗小仗,

统统由上边制定作战方案。下达具体作战命令,部队在执行中不允许有
一丝一毫的机动。本来是按上边命令行事,但仗没打好时,却要追究下面同
志的责任,真是咄咄怪事。李德指挥军队完全照搬德国军事学上那一套,毫
不顾红军当时的具体情况,打阵地战,与敌人拚消耗,红军怎么吃得消?李
德今天命令部队去攻打这里,明天又命令部队去攻打那里,又不集中使用兵
力。结果,哪里也吃不掉,白白疲劳、消耗了部队。”

大雄关之役,林彪军旗险些被拔

1933 年7 月,根据共产国际总军事顾问弗雷德的指令,中央红军被编组
为两大集团,即东方军和中央军,实施“两个拳头打人”战略方针。

彭德怀东方军这个“拳头”,入闽作战一路上打得很辛苦;而林彪中央
军这个“拳头”,却留在原地,闲置了两个月无所事事。直到8 月31 日,中
央军才寻得战机,捞到一场仗打,这就是乌江战役。

8 月29 日,敌李思想第八十师进至吉水乌江一线修筑堡垒,试图在中央
苏区北线从赣江到抚河联起一条封锁线。

奉命在乌江一带活动的中央军第一师侦察部队获悉情况后,立即向师长
李聚奎、政治委员黄甦作了报告。李、黄认为关系重大,迅即报告中央军总
指挥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

林彪、聂荣臻分析了乌江的情况:敌刚进入乌江地区,堡垒尚未修筑完


毕。乌江一带地形易于红军隐蔽潜入。中央军组成后,一直没有动用,敌极

可能麻痹、疏忽。

林、聂决心奇袭乌江,并围点打援。

8 月30 日,林彪、聂荣臻率中央军第一、第二师秘密进入乌江地区。李
聚奎、黄甦第一师,切断乌江至吉水的交通,由东向西攻击,并钳制枫坪的
敌军;徐彦刚、胡阿林第二师和李、黄师第一团从

正面攻击乌江。

林、聂中央军总部随二师行动。

天助中央军。红一师发起攻击这一天,适逢大雨倾盆,雷电交加,敌第
八十师全然放松了警戒。

总攻从8 月31 日下午4 点开始。红一、二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李
思愬师团团围住,不到四小时,就结束了战斗。这一仗毙敌千余,俘敌三千,
俘虏中有敌第二三八旅旅长何文鼎。可惜李思想乘天黑混乱之际,化装潜逃。

乌江战役,是林彪第五次反“围剿”前夜的最后一仗。两个月后,这位
所向披靡、骁勇善战的“常胜将军”,竟也在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在
云盖山、大雄关之役败走麦城,狼狈不堪。

1933 年11 月中旬,中央军第一、第九军团奉命在崇仁附近突破敌堡垒
封锁线。敌第七纵队薛岳、吴奇伟发现红军主力后,迅速调集了五个师,欲
与红军决战。

第七纵队是陈诚部第三路军主力,是蒋介石中央军的嫡系精锐,武器装
备优良,兵力充实,一个师强于杂牌军一个军的兵力,有一万六千人。薛、
关纵队在第四次“围剿”中遭到重创。此次,陈诚吸取了以往教训,与红军
作战,绝不打运动战,只打堡垒战、阵地战。

相比之下,红军处于劣势。林彪部第一、第九军团五个师不过三万人。
打乌江,红军与敌是3:1,中央军林彪占绝对优势,而且还是奇袭;这一回,
红军与敌1:3,薛岳大大强于红军,守在堡垒里,以逸待劳。

林彪、聂荣臻不愿意在敌强我弱条件下与敌决战,决定不打薛岳,退守
云盖山、大雄关。

进入了堡垒区,主动权就在薛岳、吴奇伟手中。林彪尚未到大雄关,敌
三个师已抢先一步,占据了云盖山、大雄关各要隘和重要制高点。林彪不得
已,与敌交火。云盖山、大雄山一带,均系崇山峻

岭,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红军不易展开,且无树林隐蔽,易暴露;而
敌军则依托堡垒线,进可出击,退可进入堡垒固守。

中央军第一师李聚奎、黄甦部和第二师陈光、胡阿林部同时猛攻敌制高
点,中央军第十四师程子华、朱良才部阻击钳制敌西进,配合主力侧击敌吴
奇伟部。敌出动20 余架飞机和10 余门普伏式山炮、野炮及重迫击炮,向红
军部队猛烈轰炸,与步兵阵地形成交叉射击火力网。红军英勇冲锋数次,均
无一奏效,败下阵来。激战中,红二师四团团长萧桃明、红二师政治委员胡
阿林牺牲,红一师师长李聚奎、红二师师长陈光负伤,营连级指挥员伤亡甚
众。

林彪在指挥部里看到部队伤亡这么惨重,心急如焚。自反“围剿”战争
以来,他还是头一回这么熊。

聂荣臻说:“不能再打了,赶快撤退。”随即,命令红九军团第十四师
长作掩护,让退下来的红一、二师向西南方向转移。


突围中,在通过敌毛炳文第八师阵地时,发生了险情。敌一个营突然冲
到了林彪指挥部跟前,整个指挥部受到了威胁,殿后的第二师也有被敌切断
在隘路口突出不来的危险。

千钧一发。林彪急了,霍地拔出了勃朗宁手枪。聂荣臻大声吼道:“凡
有战斗力的,不管是炊事员、饲养员,全部上去!”他也拔出了手枪。

林彪又气又急地骂骂咧咧:“这打的什么鸟仗!”他命令身边的参谋:
“往下传,让二师四团赶紧上来!”

林彪、聂荣臻身边只有一个警卫排,排长叫刘辉山,江西永丰人,解放
后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辉山的警卫排真能打,在这节骨眼上,硬是把一个营的敌人堵住了,
没让敌军抄了林彪的指挥部。

第四团第一营首先赶到,一个冲锋,化险为夷。

这次战斗,给林彪留下了极深的印象。1950 年,他在《悼左权同志》一
文中谈到:

多少次险恶的战斗,只差一点我们就要同归于尽,好多次我们的司令部
投入了混战的旋涡,不但我们的前方是敌人,在我们的左右后方也发现了敌
人,我们曾各亲自拔出了手枪,向敌人连放,拦阻溃乱的队伍向敌人反扑。
子弹、炮弹、炸弹,在我们前后左右纵横乱落,杀声震彻着山谷和原野,炮
弹、炸弹的尘土时常落在你我的身上,我们屡次从尘土浓烟里滚了出来。

11 月22 日,林彪、聂荣臻向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作了长
达万言的《一军团云盖山、大雄关、沙岗上等地附近战斗经过详报》,列举
了一大堆失误:

自军团直接以号音催五团速攻后,五团曾两度夺取3575 高地之一部,但
其第一梯队在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