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阳如血-长征前后内幕大写真-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炳文的二十四师一个排长发现抓住,何叛变投敌,供出了毛泽覃及其部队的
情况。敌人立即派兵包围了小屋。

担任警戒的战士发现情况不对,赶快向毛泽覃报告。

毛泽覃立即指挥突围,并把敌人引向自己,让队员们安全突围。不料,
正当他向前面敌人射击时,一个国民党兵绕到后面,向他开了一枪,子弹打
进了他的胸膛。这位年仅30 岁的优秀红军指战员顿时倒在了血泊之中。

当敌人发现这个“红军大官”就是毛泽东的胞弟毛泽覃时,欣喜若狂,
立即把他的尸首运回瑞金,向上司邀功请赏。

至此,苏区福建省委和省苏、福建军区终于被国民党军彻底“剿灭”了。

闽赣省委书记下落不明


宁化,是中央苏区境内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小城。一条溪河从城中缓缓流
过,把小城分成两半。溪河上一座别致的拱桥连通着这城区两半。溪河的岸
边坐落着一尊古塔,这古塔也不知矗立了多少

年。

1934 年8 月间,宁化城突然异常热闹起来,城内穿军服的人明显增多了,
来来去去,十分忙碌。原来,闽赣省委、军区机关转移到了这座苏区小城。

1933 年秋,蒋介石纠集了五十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军
事“围剿”。闽赣省处于最前线。由于“左”倾路线的错

误领导,红军节节失利。闽赣省北部的闽北分区、信抚分区相继丢失,
闽赣省工作重心不断南移。省委、军区机关驻地也几经搬迁,1934 年8 月又
转移到了宁化城,现就设在河边的几所大民房里。

1934 年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内大片苏区失
守,中央主力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转移,从此,闽赣省面临的压力就更大了。

10 月17 日,一道电波从于都传到了闽赣省委书记赖作昌、省军区司令
员宋清泉的手中。这是中央和军委给闽赣省委下达的最新指示,说:

在新的战略之下。。闽赣党和军区应独立地坚持领导斗争,它目前的总
任务是组织和武装广大工农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不仅各县要建立独立
营,实现有独立团,每区建立基干游击队,。。还应。。吸收广大群众参加
游击战争,胜利地保卫闽赣苏区。

很明显,当时的中央和军委已经意识到了闽赣苏区的严峻形势,比较及
时地指示他们进入游击战争状态。

接到中央和军委的指示后,赖昌作、宋清泉立即对军区所属武装进行了
整编,将建宁、泰宁、泉上、宁化、彭湃、清流等县的独立团、营,闽中独
立团,泉上、归化军分区和省军区直属部队编为闽赣第十二、十六、十七、
十八四个团,各县则建立了基干游击队。同时,确定:第十七、十八团在归
化、清流、宁化一线阻击敌军第五十二师,第十二团在建宁、泰宁抗击进犯
敌军,各地游击队则配合主力部队攻敌侧翼和扰敌后方。

然而,把持军权的军区司令员宋清泉,政治部主任彭枯,参谋长徐江汉
等人并未认真贯彻中央和军委10 月17 日的指示。

宋清泉,江西瑞金人,店员出身。1929 年参加工农红军,1933 年10 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项英(一说彭祜)的警卫员。1934 年8 月调任闽赣军
区司令员,当时才20 来岁。他没有什么实际工作经验,不懂军事,但此人能
说会道,口才十分不错,因而在军中还有

点威信。

彭祜,湖南宜章人。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4 月参加湘南暴动,
随着朱德部队上了井冈山。1933 年秋,调任闽赣军区政治部主任、闽赣省委
委员、政治保卫局委员。这个人擅长做群众工作,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在军
中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徐江汉,湖北襄阳人。1927 年在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中任职,1931 年
12 月参加宁都起义,加入工农红军。193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红军学
校第五期上干军事班学习。1934 年8 月间,调任闽赣军区参谋长。此人十分
骄横、奸滑,军阀作风严重,看不惯当时农工出身缺乏战斗经验的省一级领
导人,也瞧不起工农群众。

此等三人牢牢地控制着军区的大权。他们无视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


继续奉行“左”倾军事路线,面临强敌的猛烈攻击,他们仍命令部队“备足
粮食,坚守城池”,与优势敌军打硬仗,拼消耗。因此,闽赣苏区损失惨重,
恶讯不断传来:

11 月27 日,清流县城失守。

12 月2 日,宁化县城失守。闽赣省武装和机关转入艰难的游击斗争。

12 月中旬,敌第五十二师攻占泉上。

12 月27 日,敌第五十二师由泉上水茜合围枫溪,闽赣军区武装严重减
员。

为了加强闽赣苏区党的领导,1935 年1 月,中央分局决定钟循仁到闽赣
省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接替赖昌作的工作。

钟循仁,江西兴国人。1927 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春在家乡兴国
组织秘密赤卫队,任大队长。1932 年任中共兴国县委书记,颇有业绩。1933
年先后任中共公略中心县委书记、永丰中心县委书记。这年冬天,又调任福
建省苏副主席。1934 年2 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8 月奉
调赣南省,任省委书记。1935 年1 月临危受命,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兼军区
政委。

1935 年2 月初,钟循仁在项英派出的一个营兵力的护送下,辗转来到了
闽赣省机关驻地安远。

钟循仁一到任,闽赣苏区领导层内部便爆发了一场关于部队去向的争
论。

1935 年3 月,闽赣省接到了中央分局最后一个电报指示,指示上说:闽
赣省要独立自主地坚持斗争,哪怕十年,十五年,如果万一不行,可前往闽
南,与陶铸领导的闽南特委会合。

据此,军中掌握实权的宋清泉、彭祜、徐江汉他们认为应该往闽中、闽
南发展。

而当时的省委委员、彭湃县委书记方志纯则提出,应该向闽北或闽西靠
拢。他分析说,闽北、闽西是老根据地,黄道、邓子恢等同志在那里坚持斗
争,加上群众基础好,地形有利,便于继续游击,保存力量。而闽南敌人力
量较强,缺乏斗争基础,“开辟新区”是十分困难的。

宋清泉、彭祜、徐江汉拒绝了方志纯的正确意见,领导部队向闽中、闽
南方向前进,部队便流动在顺昌、尤溪、德化、永泰等地。

在这样一次争论中,新到任的省委书记钟循仁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

据方志纯回忆,钟循仁当时是“动摇于两者之间”。钟循仁何以会这样
呢?

实际上,当时闽赣苏区领导权并未掌握在钟循仁手上。

尽管钟循仁革命多年,有一定的斗争经验,是个“好人”,但此人“很
忠厚,没有能力,抓不住权,统不起来”。而且钟循仁初来乍到,情况不熟
悉。更何况闽赣苏区领导层之间不团结,闹派性,由来已久,根深蒂固。

当时任省苏主席的杨道明回忆说,当时的闽赣省有两派,省军区为一派,
省委、省苏为一派,宋清泉、徐江汉、彭祜等把持着军权,他们蔑视省委的
领导,不把省委放在眼里。省委、省苏指挥不了军

队。省军区领导人甚至做出一些共产党人不该做的,违反组织纪律的事,
省委、省苏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很显然,在这种“枪指挥党”的不正常的局面中,钟循仁是很难起到左


右局势的作用的,他只能对宋、徐、彭等的意见表示默许,即使不表赞同。

再说宋、徐、彭指挥着部队向闽南方向移动,一路上被敌军围追阻截,
损失惨重。

3 月间,闽赣省机关人员和部队从将乐出发,往顺昌、南丰移动,被敌
两路围追,被迫返回将乐,转往归化的沙溪、梓口坊。

4 月间,部队在沙溪与敌人战斗,队伍被打散,第十七、十八团与省领
导机关失去联系,军区部队只剩下六百余人。军区对所属武装再次整编,成
立闽赣新编第一团,下辖三个营。之后,部队继续向闽南方向移动。

5 月初,闽赣军区新编第一团进入德化永泰交界的戴云山区,然后从德
化的水口经永泰进入紫山。

紫山,是德化、永泰、仙游三县交界处的一座大山。海拔千余米,山峦
起伏,森林茂密。按说,此地也是个绝好的游击场所,如果闽赣军区余部能
上下齐心,团结一致,那也未必不能在此重新打开局面,干一番业绩。

然而,更大的不幸又降临在闽赣省苏及其属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