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阳如血-长征前后内幕大写真-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望望四周,然后缓缓地说:“我想,既然目前形势
不利于我们,与其在山里坐以待毙,不如将省委机关转移到安源去,依靠工
人,开展城市斗争!”

话音刚落,省苏主席谭余保就“呼”地一声,站了起来,他指着陈洪时,
说:“当初,部队还有实力,你要死打硬拼,现在,老本被你拼光了,你却
要往白区转移,你这算什么?”

谭余保显得很激动,声音宏亮,双眼圆睁,接着厉声斥道:

“你这是逃跑主义!省委机关搬出武功山,决不是斗争,是逃跑!党中
央要我们留下来,就是要湘赣边区坚持红旗不倒,就是要让苏区群众看到希
望!红旗卷起来了,还谈什么斗争,还谈什么希望!武功山这么大,湘赣苏
区这么大,我们为什么要到白区去?”

团省委书记王用济也立起身,用缓和的语调责备说:“老陈,那样做是
不对的,将来是要犯错误的!”


面对谭余保的怒斥和王用济的责备,陈洪时冷汗直冒。他强打笑脸申辩
道:

“老谭,不要那么大火气嘛,这咱们不是在商量吗?况且,这只是我个
人的一些想法,如果不行,我们再另行打算嘛!”

此时,茅棚中又一片寂静。当时,其他同志心态如何,已无法考究。

过了片刻,陈洪时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开腔了,不过这次语气上显得更
加谨慎。他说:“同志们,我这里还有一个方案,提出供大家讨论。鉴于当
前的恶劣琅势,为了湘赣红旗不倒,我建议咱们兵

分两路,避免作战目标太大。一路由我和龙承绪、旷金媛、刘炳高几位
同志留守太平山,联络北路,开辟白区;一路由老谭和政治保卫局局长刘发
云同志前往湘南与蔡会文、方维夏联系,寻找失去联系的红五团,收拾残局,
整理武装再图发展。另外,谭汤池、王用济几位同志可到莲安萍特委去开展
群众工作。”

这个建议最终被与会同志接受。

会后,谭余保、王用济、谭汤池都离开省委朝计划的目标而去。

谭余保他们走后,陈洪时又把白区工作部部长刘炳高派往萍乡一带做群
众工作,把旷金媛派往攸县温水地区工作,还把几位女同志如易湘苏、段初
英等安置在山上交通员家中。1935 年6 月上旬,他自己便带着老婆张运秀、
秘书长龙承绪和医生及特务班的人员共十二人离开太平山来到萍乡、攸县边
界的蛤蟆山。6 月14 日陈洪时便在老家萍乡投敌叛变。

当时任秘书长的龙承绪有个回忆,较详细地描述了陈洪时叛变的经过,
文中这么叙述:

谭余保走后,陈洪时带我们在南山住了五天。。农历初五这一天,陈洪
时带领我们从太平山的茅棚里出发,到了离茅棚不远的一个姓龚的家里吃中
饭。中饭后,陈洪时找到我和译电员,说这次行动是到萍乡去组织省委,转
入城市地下活动,并要我和译电员就地留下,等萍乡那边搞好了再下山去萍
乡。于是。。我俩被留下,当天傍晚,陈洪时便带着他的妻子张运秀、特务
班长、医师以及士兵共九人,夜行到萍乡陈洪时的家里。

农历五月初十晚上,陈洪时便派了一个便衣到了龚家。便衣说是陈洪时
要他来迎我们去的,说那边已经搞好。。

这天晚上,我俩在便衣的带领下,连夜往陈家赶,天亮时到达。。吃完
饭,陈洪时叫我、译电员、医生及特务班长、士兵等一起谈话。陈洪时说:
“红军离开这里很久了,我们在这里不能工作,不能生存,要想救自己的命,
只有向国民党投降。”

十一日,在陈洪时的家里杀了猪,摆了七八桌酒席。同吃的除我们外,
还有。。国民党政府官员。早餐后,国民党政府派了两个排的军队,一个排
陪同我们步行到老关站搭火车到萍乡,向萍乡县政府投降。另一个排则留在
陈洪时的家里,进行保护工作,深怕谭余保派红军来抄陈洪时的家。

我们到达萍乡的第二天,危宿钟(萍乡县长、江西省第二区“剿共”司
令部司令官、第二行政公署专员)便专程去南昌请示我们投降的有关问题。
等了二十多天,却未见危回萍乡。据招待员说,我们这些投降的人不是一般
人,陈是中共中央委员、湘赣省委书记,江西省府主席熊式辉也处理不了,
要报告南京政府才能解决。。

后来,陈洪时叛降之事果然捅到了南京,蒋介石亲自过问,并电令危宿


钟,准委陈为湘赣边区上校招抚员,留在保安四团工作。陈洪时便鞍前马后,
极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效劳,天天带着地方保安团队反动武装上山“清剿”
红军游击队,并专做“招抚”工作。

陈洪时就这样叛变了。长征途中的任弼时同志知悉陈洪时叛变后,曾沉
重地对肖克、王震、张子意等同志说:“谭余保同志当时就不同意陈洪时留
下,我们没有听他的意见。。”

由于陈洪时的叛变,中共湘赣省委原来的“三巨头”到现在只剩下谭余
保一人。湘赣边区各地党组织也都被破坏,湘赣的革命斗争陷于混乱、溃散
之中,湘赣地区的革命火焰行将熄灭!

然而,湘赣苏区这面红旗是歪而不倒,最终却又被人高高擎起!

此人就是湘赣省苏维埃主席谭余保。

太平山常委会以后,谭余保和政治保卫局局长刘发云就往湘南寻找蔡、
方部队。6 月20 日,他们来到了茶陵县尧水花棚村边的山上。刘发云借口回
家看看,便一去不复回了。谭余保意识到南下

的行动已经暴露,同时又担心太平山上的省委机关,于是日夜兼程赶回
武功山。当他在棋盘山与茶攸莲县委书记吴金莲会合后,才得知省委书记陈
洪时已经叛变投敌。于是他就留在棋盘山,并派吴金莲下山,联系失散的同
志。7 月,谭余保主持召开了湘赣省委紧急会议,这就是有名的湘赣边“棋
盘山”会议。这次会议宣布撤销原省党政军机关,成立了以谭余保为书记的
临时省委和以谭余保为主席的省军政委员会、以曾开福为司令员的游击司令
部。新的领导机构重新确认了以武功山为依托,相邻地区为回旋开展游击战
争的斗争战略。

从此,湘赣边区斗争走出低谷,由衰转盛,一直坚持到1937 年抗日战争
爆发。1938 年2 月,湘赣边区游击部队改编为新四军一支队一大队,奉命开
赴抗日前线。

1938 年9 月,在湘赣苏区坚持斗争十几年,时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
的谭余保赶赴延安参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由于肺病发作,留下疗养,并
进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解放以后,谭余保先后担任了湖南省政府副主席、
监委主任、省纪委副书记、湖南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副省长等领导职
务。1963 年,调任中南局监察组组长兼中南局常委。1978 年当选为全国人大
常委会常务委员。1980 年1 月,谭余保病逝北京,走完了他八十一年极富传
奇色彩的光辉人生历程。


第十一章中央苏区惨烈大突围

项英,唯一留下来的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4 年5 月书记处会议后不久,项英便知道主力红

军将实行“大转移”。但什么时候走,谁去谁留,他不得而知。是年7
月下旬,项英以中央代表身份,赴闽赣前线巡视。此前,张闻天曾在闽赣巡
视,项英此行是接替张到闽赣巡视,帮助工作。与项英同赴闽赣巡视的还有
毛泽东的胞弟、中华苏维埃中央银行行长毛泽民。毛泽民的主要任务是督促
征粮、扩军工作。9 月中旬的一个夜晚,项英忽然接到中央电报,要他速回。
他策马疾驰,星夜兼程,赶到瑞金梅坑中共中央所在地。博古单独找项英谈
话。

“项英同志,前方情况怎么样?”

出乎博古的意料,项英的回答及表现的神色竟然是那么乐观。“前线将
士很英勇顽强,誓死保卫苏区的决心很大。”“是的,很好。”博古感到一
丝慰藉。

停顿少许,博古把话题一转,把这次谈话的中心意思说了出来:

“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敌人,保卫苏区,近期主力红军将离开中央苏区,
寻求外线作战。中央决定,留下一部分部队牵制敌人,保卫苏区,同时决定
你留下来,领导苏区的斗争。”

项英是没有思想准备的。因为中央高层领导谁去谁留的问题,博古没有
提到政治局会上讨论,也未征过他本人的意见,这两个月以来,他一直在前
线巡视。项英为之一怔,的确感到突然。从博古郑重的语气中,他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