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立隋-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容易啊,在等待了将近一个月之后,杨浩终于接见了宋邪那。这让宋邪那差点哭了出来,十分激动的当即带着人,赶赴皇宫。当然,宋邪那知道,所谓的皇宫,不过是以前的清河府衙翻新的而已。国事艰难,一切从简。宋邪那在不屑的时候,又有些钦佩。

以前隋炀帝在的时候,很是奢华。当年启民可汗在的时候,宋邪那曾经看到了杨广是何等的风采,何等的奢侈。可是,他也清楚,那浪费的都是民脂民膏啊。那个时候,大隋是那么的富裕,而如今呢?只剩下河北一偶。

都说皇帝一诺千金,宋邪那至今没有想明白,为什么第一次,他兴冲冲的带着副使赶去的时候,却被告知,皇上有事,暂不接见,请他们回去,他日有空,再接见使臣。

宋邪那先是惊讶,随后愤怒,可是他很是无可奈何。回到驿馆,很是恶狠狠的灌了几罐子酒。

这次,应该是真的了吧,是第几次了?第四次了吧?宋邪那有些无奈,可是重任在身,不得不再度赶赴皇宫。

副使被留了下来,经过一番搜查之后,苏定方这才放过了他,然后,宋邪那在张亮的带领下,向杨浩的书房赶去。

这个时候,杨浩刚吃完火锅,休息了片刻之后,想起还有突厥的来使,也该是时候了,想必宋邪那已经被折磨的够呛了吧。

宋邪那在张亮的带领下,到了书房,门口的小太监,看见张亮到来,进屋禀告杨浩。

“宣!”里面的声音响起,宋邪那听见了,心中很是兴奋。

“臣张亮拜见陛下!”张亮朝坐在书案后的杨浩跪倒在地,施礼,高声叫道。

“张爱卿平身!”杨浩抬起头,从满书桌的卷宗中抬起头,然后目光炯炯的看着宋邪那。

宋邪那略一迟疑,随即也是半跪在地上,道:“突厥使臣宋邪那参见大隋陛下!”

“免礼!”杨浩笑着道,大量了一番宋邪那,这个汉子,很是结实,看样子是个武将出身。北方蛮夷,不习教化,故此缺乏智谋之士。不过据杨浩所知,阿史那咄苾帐下还是有那么几个谋士的,比如说赵德言。不过赵德言在突厥,对于杨浩来说,是有益无害,杨浩也不愿意去动他,日后,击败突厥,还得靠此人啊。

“陛下,小臣代大王前来,是愿意称臣大隋,还请陛下恩准!”宋邪那站起身来,笑道。当初,赵德言曾经给他详细分析过利弊,所以,宋邪那很有信心,能够说服杨浩。

“哦?可是处罗可汗,想要臣服我大隋?”杨浩其实早就将情况掌握清楚,可是他仍假装不知。

“呃。”宋邪那一愣,复跪在地上,道:“陛下,小臣并非代处罗可汗而来,而是阿史那咄苾大王。”

“哦?”杨浩眼睛一亮,道:“此来所谓何事?”

“陛下,前番大王兴兵前来,并非大王所想,而是受处罗可汗的胁迫。如今大王知错,故此派小臣前来,请罪!”宋邪那咬咬牙。当初阿史那咄苾选中他出使,也是看中他能忍。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杨浩点点头,不过这种时候,不趁机敲阿史那咄苾的竹杠,岂不是太亏了?

想了一想,杨浩道:“前番阿史那咄苾兴兵前来,杀死河北百姓无数,莫非阿史那咄苾打算就这样算了吗?”

宋邪那额头冒出冷汗,上次阿史那咄苾南侵,他自然也是跟随者,要说烧杀掳劫,他宋邪那可没少干,至少有十几名少女死在他的手上。

“小臣来之前,大王曾说过,待到来年春暖,大王必定奉上牛羊各一万头,战马两千匹,请陛下笑纳!”宋邪那擦了一把冷汗。

“嗯,那么请告诉阿史那咄苾,朕笑纳了!”杨浩笑着,轻轻的叩着案几,站起身来,做出准备要走的样子。

宋邪那大惊,礼物这是送出去了,可是并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啊,他赶紧道:“陛下,小臣奉大王之命前来,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哦?”杨浩停下,他知道,阿史那咄苾送出这么多东西,必然是有求于人,据他所知,这阿史那咄苾是处罗可汗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颉利可汗。

“陛下,突厥本是大隋番邦,处罗可汗不尊臣礼,攻打大隋,大王原为陛下除掉这个逆臣,为陛下永镇大漠!”宋邪那道,心中有些忐忑。

“好,朕准了!”杨浩哈哈一笑,道:“阿史那咄苾果然是忠义之士,除掉处罗之后,他就是草原之主!”

“多谢陛下!”宋邪那磕头,然后将赵德言的想法说了出来。

杨浩微微点头,道:“如此,朕便修书一封,递达可敦。不过,牛羊各增至两万头!”

宋邪那想了一想,咬牙道:“能为陛下效力,莫说两万头,就是三万头又有何妨?”暗中,宋邪那却是大骂不已,不过想想,若是大王做了可汗,便是草原之主,这个损失也可以补上,更何况,那个时候,以突厥的强势,再度南下,并不是什么难事啊!

杨浩哈哈一笑,道:“如此甚好!”说着,杨浩挥手示意他下去。

宋邪那千恩万谢的下去,苏定方这才看着杨浩,道:“陛下,你这是?”

“哼!”杨浩冷哼一声,道:“阿史那咄苾野心勃勃,朕便趁机敲他一笔,只不过,朕也有计谋啊!哈哈!”

杨浩走出书房,天气依旧寒冷,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计划,纵使阿史那咄苾做上了草原之主,要分裂突厥,并不是什么难事啊。他故意装着贪图牛羊的模样,就是为了麻痹贪婪而自大的阿史那咄苾。

纷乱之章 第一百零三章 冬日的决定(四)

这样的一个下午,难得太阳高挂天际,发出微弱的光芒,屋檐角的冰凌慢慢的变小,水渍不停的滴下,滴在地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

杨浩手中执着白子,轻轻的放到棋盘之上。

魏征看着杨浩眉头不展的模样,道:“陛下,还在为早上的事情而烦心吗?”

杨浩轻轻的叹口气。

以魏征为首的大臣,属于杨浩一系,忠心度自然比其他人要高上一截。当然,早上的事情,无关忠心,而是利益。

隋朝初步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管理中央财政税收的机构称为度支部(即后世的民部、户部)。杨浩登基,改度支部为民部。民部的职责,无非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其中涉及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各项。

张文瓘在提出鼓励经商之后,众人皆认为,商人是最低等的,按照制度,商人再有钱,也是比民、工还要低,这点无可置疑。张文瓘鼓励经商,是符合杨浩的想法的,虽说杨浩是从后世而来,他懂得一些东西,比如所谓的重商主义,杨浩就明白其中的理论含义,不过,他认为这理论,有些超越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未必是最好的,适合这个时代的发展,那才是最好的。

这些,本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张文瓘在其中,还提到了许多东西,其中一项却是对那些世家大族颇为不利。当然这一项,是经过杨浩的指示的,那就是将赋和役分别合并。而且,以往的赋税都是通过实物来进行缴纳,张文瓘的改革,就是想要将这些赋税折成实物,统一上交。这样的话,造成的结果就是,国家增派的差徭主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土地越多,那么所担负的赋税也就越多。

中国人大多喜欢买卖土地,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防微杜渐,杨浩坐在这个位置上,自然不能是我死之后,管它洪水滔天。实行这项制度,目的在于防止土地兼并。当然,杨浩初建国,中原各地战乱,暂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是正是因为战乱,才会使得各大势力重组,在这个时候改革,比国家稳定之后,更容易一些。

可是,杨浩还是想的太简单了,这个时候,也有不少人出来阻碍,比如裴矩,就连老头子赵才也极力的反对,说是乱改祖宗法制,于理不合。

这其中的奥秘,杨浩自然是知道,赵老爷子就不说了,忠心不用怀疑,只是毕竟年纪大了,有些顽固。可是裴矩就不一样了,裴家在隋朝,乃是盛极一时的大家族,家大业大,土地也就格外的多了,杨浩仿照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政策,自然是触动了以裴家为代表的利益,所以,裴矩才会不顾一切的反对,搬出祖宗法制,并说如今隋室艰难,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千万不能动摇国之根本。

本来,历史上的隋亡,除了杨广的急功近利之外,那便是杨广实行的进士科,使得寒门只要通过努力,也可以改变人生,进阶官途。造成许多了世家大族离心,纷纷起来造反。李渊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不过李唐统一全国之后,也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