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恩来文革讲话1966-1976-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替了他。只要你们大方向对,过去你们搞错了,改正就行了。 
  (又有人问江青同志那件事。)总理说:今天怎么会是那样呢?主席的路线还在起作用嘛!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大字报?你们怎么会进来呢?当然,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起了干扰和破坏的作用,压制了少数派,你们应当同情他们。“八·八”决定公布后,还未来得及贯彻,全国不少党政干部还没有思想准备,红卫兵就起来了。接着搞大串联,炮轰司令部,两条路线的斗争。你们是青年,要经得起考验,在大风大浪中游泳是个非常好的机会。面对这样的现实,要好好的锻炼。今天是不是就说到这里?(大家答:好。) 046) 周恩来接见半工半读学校部分革命师生时的讲话 

  周恩来 
  1966。10。22 
  各位同学: 
  与你们见见面,这件事情搞得我很被动,答应了很久很久,一直都没有组织好,有一次约好了又改期了。我对半工半读不甚了解,过去管得少,特别这两年没抓这个问题,对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我还抓了几次,还清楚些,去年还给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自从文化大革命开展以来,我接触了一些半工半读学校的同学,了解了一些问题。这么多人座谈比较困难,今天只能够简单的谈一谈我的看法,不代表中央,只能是我个人的看法,回去还是根据你们的实际情况来解决。至于北京半工半读学校的情况,以后还可以约会,也是座谈,也可摸索点规律,摸索点办法。 
  今天到会的,全国各地都有了,性质也很复杂,有的是正式半工半读的学校,有的是半农半读的学校,有的是工厂附设的半工半读学校,有的象技工学校,但又不是,实际上是变相的以劳动为主的,不是以学为主的。你们提出搞文化大革命放假不放假的问题,工业部门,他们就怕放假,劳动计划不能实现,你们到处串联,当然不放假就不行,这就是矛盾。但这矛盾是一部分,性质也很复杂,你们问题很多,有的问题我不能回答,因为我没有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几个问题,我可以回答。 
  半工半读、半农半读,是不是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应该说,以学为主的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当然是毛主席的教育思想。不仅见诸于《毛主席语录》中,并且早在毛主席青年的时候,他就曾经赞助过勤工俭学。“五四”运动以后,有些人提倡勤工俭学,当然提倡的不一定都是青年人,有一派是资产阶级的“教育家”,他们以教育为名,为了升官发财,才提倡“勤工俭学”的。河北省的李石曾,他本来是国民党,又是无政府主义的双料人物,是大封建官僚出身的,就是河北省高阳出土布的地方。他提倡的“勤工俭学”,就是利用留学的机会组织一批人到外国去,又留学又劳动,用勤工俭学,来提高他们的名声,实际上是沽名钓誉,升官发财。因为当时国家拨经费,他们从中可以中饱。收买、影响一批学生,收买他们,认为可以为他们服务的青年们,就帮助他们升学,做他们的党羽,那一种完全是资产阶级的。但是,中国的确有一部分贫苦的青年,念不到书,又想升学,尤其想到外国去求点新知识。那时“五四”运动以后,十月革命以后,世界正在变动的时候。有的当然直接去到莫斯科了,有的要到欧洲去看一看。那时欧洲大战刚完,革命运动在那个地方正在发展,所以的确有一批青年有这样的思想,毛主席就是这批有这样思想的青年代表,他虽然没有出国,不过他是提倡的。提倡勤工俭学,主张帮助穷苦青年出国,一部分直接到莫斯科,到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去学习;另一部分去法国,但这仅仅是理想,实际上到了法国,贫苦青年如果真正劳动,他就不可能念书,劳动以后,业余时间念点法文,看点革命书籍就了不起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剥削严重,劳动累得很。当时在主席勤工俭学号召的影响下,都去了,我当时是其中的一个。当时李石曾、蔡元培就收买了一些他们认为好的,符合资产阶级胃口的,能为他们服务的青年去学习,有革命思想的,他们是不接受的。一九二一年搞了一个大风潮,就把一批留学生送回来了。这里面有我们一位革命烈士蔡和森同志和现在的陈毅同志,就是那回送回来的。当时,蔡和森同志已经是共产党员了,那些官僚怕这些学生,就赶回来了。 
  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真正又劳动又学习很困难,仅仅是个理想,所以毛主席当时所提倡的也仅仅是个理想,的确去劳动就没有多少时间去学习了。当然尽管如此,还同时传播了一些革命的思想,他们不少人最后参加了共产党,回国后参加了革命运动。这个制度本身,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到了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我们就应该提倡这样的思想。这样的思想就是我们新社会怎么教育青年的方针问题,把青年教育成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个问题,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已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了,就是语录上都有的。你们看一看一四二页第一段:“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就一清二楚了。 
  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把一切受教育的人,教育成为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以政治为首,成为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讲得一清二楚了,这是一九五七年讲的,我们不应该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训练出脱离劳动、阶级觉悟很低的知识分子,变成一批有资产阶级思想的青年,那不是将来要造我们的反,造革命的反吗?要走向资本主义复辟吗?变成修正主义分子吗?这当然不是我们的教育方针啊!我们的教育方针,本来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可是当时被反党分子陆定一只说成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两句话当然没有错,但光这两句还不够,因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他也可以把学生训练成知识分子,他不过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就是了,他也可以仍然在思想上不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带着资产阶级世界观,并且受到资产阶级教育。这是陆定一的教育思想,他说:我们青年时代,文化要从封建文化学起,先学封建文化,再学资产阶级文化,后学无产阶级文化;也就是把封建文化底子打好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底子打好了,再学无产阶级文化,再学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就变成表面的了。那当然是反动的思想,现在清楚了。过去我们不晓得,现在揭发出来了。所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仍然可以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没有社会主义觉悟。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话也不错。但你结合可以是在学校里的,仍然是学习、上课,不是半工,不是半农,就是一年,又能订多少日子去劳动呢?只是在教育改革初期,可以使用这个办法。尤其在儿童时代,当然了,劳动更要少,是不是这样,那个时候还不完全清楚,这是劳动锻炼,短期的劳动锻炼。然后出了学校门,依然是不熟悉他那个本行的生产劳动。刚才我看你们表里,好象没有石油部门所属的半工半读学校,没有吧?比如拿石油学院这个例子来说,是最清楚不过了。石油学院大概也是六年毕业吧?照我们的规定,大学生每年要有多长时间劳动啊?(教育部长答: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今年毕业的石油学院学生,他们每年也搞一个月的劳动,如参加农忙、秋播、秋收,或到哪个工地参加劳动一个月。可是毕业以后到大庆仍要到现场去劳动一年到一年半,那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能劳动的技术人员。因为,大庆它是全行,它什么都要搞的,要能劳动,又要能管技术,又要能农业劳动,又要能帮助家属搞农业劳动,到农业战线上去。因此说,上了六年大学,尽管与生产劳动结合了,但是结合得不好,毕业以后还要去学习,耽误了青年这么长时间!这是工科,如果是理科,特别是文科,那你把封建资产阶级的文化,学得满脑子,最后学一点社会主义文化。我们社会主义文化不能那么少嘛!过去又不上,底子又不强,又不象现在这样大张旗鼓地搞,那个影响就很少。没有进大学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