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恩来的智慧-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端严重性。他立即中止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回到东大厅总理办公室,
首先查问256 号飞机调往山海关机场的情况。在周恩来的严厉追问下,空军
司令吴法宪和海军政委李作鹏分别作了某些掩盖真相的报告。周恩来获悉后
立即下达了限制飞机起飞的措施,并通过李作鹏向海军山海关机场下达指
示:256 号专机必须有总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四个人一起下命令才
能飞行。但李作鹏在传达命令时作了篡改。就这样,叶群,林立果等人眼见
阴谋败露,已经惊恐万状,决定施展手腕,借周恩来之手调动飞机。

12 日深夜23 时22 分,周恩来接到叶群从北戴河打来的电话,叶群用故
作亲切的口气说:“总理呀,有件事要向您报告:林彪同志想动一动。”

周恩来一听叶群的试探,立即反问:“他准备到哪里?是空中动还是地
面动?”叶群在周恩来的紧问下猝不及答,吱吱唔唔地回答说:“。。空中
动,需要调几架飞机”。见叶群渐露马脚,周恩来步步紧追:“你们调了飞
机没有”?

叶群原以为打这个电话能骗过周恩来,不想周恩来步步追问,她不得不
再次撒谎,她说:“还没有调,林彪同志让报告总理再调”。周恩来见叶群
再露马脚,必定内藏阴谋,他想用缓兵之计定住林彪,用平稳的口气答复说:
“今天晚上飞夜航不安全。调飞机的事儿,我和吴法宪商量一下,看看天气
再说。”

周恩来机智的问答,不仅摆脱了叶群的手腕,而且使叶群显露了马脚,
迫使林彪一伙乱了阵脚,改南逃为北叛。当13 日零时53 分林彪一伙强行突
破阻拦乘256 号三叉戟飞机逃跑后,周恩来马上掌握了主动权,他立即向毛
泽东作了报告,然后向全国下达了禁空令,并将黄永胜扣在人民大会堂休息
室,令李德生前往空军作战室进行控制,派杨德中“寸步不离”盯住吴法宪。
当周恩来请示是否拦截林彪飞机时,毛泽东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都是
没有办法的事,由他去吧。9 月13 日凌晨3 点多钟,周宇驰等从北京沙河机
场乘直升飞机向蒙古方向逃跑,周恩来等下令派战斗机拦截迫降,如飞进城
区就坚决打掉。几乎在同一时间,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在人民大会堂
召开了在京政治局委员会议,通报了夜间发生的一切情况,说明了应付万一
的准备,第二天,边防部队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14 日下午,周恩来得到外
交部转来我驻蒙大使馆的报告:获悉9 月13 日凌晨3 时中国民航256 号三叉
戟飞机在蒙古温都尔汗附近肯特省贝尔赫矿区南10 公里处坠毁,机上乘员8
男1 女全部死亡。此时,周恩来已经连续50 多个小时没有休息,他在风云突
变、斗争深入的复杂情况下,以其卓越的决策智慧临机决断,巧妙制敌,使
全国避免了一场更大的内乱。


计天下利争国家名——“文化大革命”中为学者讣告登报排除阻力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运动的领导权归中央文革,这是《十六条》
的规定。1970 年11 月6 日,中共中央又作出《关于成立中央组织宣传组的
决定》,由中央组织宣传组管辖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社、红旗
杂志社、新华总社、中央广播事业局、光明日报社、中央编译局等部门的工
作,原中央宣传部、政治研究室均取消,中央组织宣传组织长康生,组员为
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人。这样,中央组织宣传的大权为江青等人所掌握,
使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周恩来也很难统驭。

1973 年9 月,全同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何鲁教授病故,当时负责国
务院文教工作的周荣鑫和刘西尧提议,可在光明日报上刊登此消息,但似有
难言之处,怕被姚文元等驳回。于是,他们请示了周恩来。周恩来当即批示:

一般政协委员、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艺术家逝世的
消息可在光明日报刊登,如何鲁先生病故即属此类。妥否,请批。周恩来
20/9/197 这“妥否请批”问的是姚文元。从这里不难看出周恩来当时的处境。
但姚文元迫于无奈,也不得不同意周恩来的提议。就这样,周恩来为当时不
能在党报上发表正式讣告的知识分子在《光明日报》上争得了一角之地。


设法缓冲练藏积精——“文化大革命”中处理尖锐矛盾与人事问题

设法缓冲,是周恩来处于矛盾中心而把握原则以求灵活解决问题的特殊
策略。这既不是什么庸人的和解,更不是什么“和稀泥”,而是在矛盾尖锐
对立的状态下,为了暂时平抑事态,更好地保存力量,减缓冲击力,达到练
藏积精,以图将来发展的一种方法。这样,才能够驾驭住事态的发展与格局
的形成。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斗争不断升级,这大大超出了周恩来的预想。
对于这场平地而起的狂飙,周恩来深感“方兴未艾,欲罢不能”,“做梦也
没有想到”。怎么办?周恩来认为硬顶是不行的,必须“因势利导,否则就
会被冲垮”。他说:要做“弄潮儿”,站在潮头上,做旁观人不行,做对立
的把你冲垮。1966 年12 月间,周恩来对并肩战斗了几十年的老友李富春说:
“我不入虎穴,谁入虎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还说:“我不入苦
海,谁入苦海。”

为了减缓“文化大革命”运动对刘少奇等人的冲击,周恩来正面阻挡不
了,就拿出调和的方式来“降温”。1966 年10 月1 日,林彪在国庆17 周年
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革命路线,同资产阶级反革命路线的斗争还在继续”的论调,使“文化大革
命”性质进一步升级。10 月3 日,经毛泽东审阅的《红旗》杂志第13 期社
论又发出了“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必须彻底批判”的号召。对此,周恩来
感到斗争在升级,就试图以调和的方式减缓运动对广大老干部的打击。他专
门找了毛泽东谈此事,表示不同意这一捉法。他说:党内历来提路线问题,
都说是“左”倾右倾,井没有“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这样的提法,这样提合
适么?当时毛泽东仍坚持了自己的看法,不采纳周恩来的意见。而周恩来则
在以后多次接见群众代表的讲话中反复强调“资反路线”的错误,是认识问
题,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周恩来的缓冲策略在人事安排上则体现出能进
能退、时柔时刚、刚柔相济的特点。1971 年“9。13”事件发生后,全国上下
对“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盲从有了信仰上的危机和新的觉醒。这时候,人事
安排工作对实现周恩来的主张非常有利。于是,当毛泽东找周恩来商量由谁
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时,周恩来力荐叶剑英元帅。1971 年10 月23 日,即粉碎
林彪反党集团后的第十天,毛泽东把周恩来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了彻夜
长谈。议题之一,就是谁来接替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周恩来说:“剑英
同志合适。他本来就是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但是林彪想搞他的一统天下,
想把自己的心腹安插进去,竭力地排斥剑英同志,使他无法进行工作。”就
这样,一锤定音,使叶剑英等老同志重新掌握了军委的日常工作,避免了以
后江青等人想插手军队的祸害。

1974 年6 月1 日周恩来住进医院以后,觊觎总理之位已久的江青一伙急
忙开始了篡党夺权的活动。10 月18 日,王洪文飞往长沙向毛泽东诬陷周恩
来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受到毛泽东的批评。20 日,毛泽东指示唐闻生、王海
容回北京转告周恩来和王洪文:总理还是总理,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和人事
安排问题要总理和王洪文一起管。建议邓小平任党的副主席、第一副总理、
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但11 月12 日和19 日,江青两次写信给毛泽东,提
出谢静宜当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迟群当教育部长,乔冠华当副总理,毛远新、
迟群、谢静宜、金祖敏列席政治局,作为“接班人”来培养。以后,又提出


王洪文当人大委员长。对此,毛泽东尖锐指出:“江青有野心。她是想叫王
洪文作委员长,她自己作党的主席。”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周恩来的“组
阁”就成为一桩难事。他既要安排好邓小平,叶剑英等同志,又不能排除江
青及其爪牙。为此,他约王洪文于12 月23—27 日,飞往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