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恩来的智慧-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国家的各方面装备起来。谁说周恩来不反对保守倾向,谁说周恩来不着急?
谁说周恩来不想快?但也正因为经济文化落后,不可能一步登天,不能盲目
图快。否则就会欲速不达,得不偿失。所以也要反对冒进。

周恩来不仅对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强调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对实现生产
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是这样。

1953 年6 月19 日,他针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问
题指出:“我们国家总是要到达社会主义社会的,而且是在走着,社会主义
经济成分是一天天在增加着。所以,我们既反对保守思想,也反对急躁情绪。
在农村工作中我们主要的是反对急躁。农业机械化的前途是一定要实现的。
不看见这个前途是盲目;另一面,不承认我们的落后和不平衡的现象,就是
急躁。”这里是说实现国家工业化既不能保守也不能冒进;实现农业社会主
义改造也要既反对保守思想又反对急躁情绪。1953 年9 月8 日,周恩来针对
私人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指出,有两种现象必须引起注意:一种是有
些工商业家对国家还保持着很大的距离,没有改变唯利是图的思想;一种是
有些工人前进得太快了,他们不允许资本家有利可得。我们要对这两方面的
人进行教育。他说:“一方面,我们反对把社会主义改造看成遥遥无期、停
止不前。现在不动将来就要痛,现在向前将来就会愉快。另一方面,急躁冒
进,想一步登天,也是错误的”。

“一五”计划的后两年,周恩来面对1955 年下半年以来掀起的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仍然强调在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方面、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方面既不能保守,也不能冒进。1956 年2 月8 日,


在国务院第24 次全体会议讨论《关于目前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中若干事项的决定(草案)》时,周恩来指出:“商业部、手工业合作总
社、供销合作总社等单位应重视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改造工作。不要光看
到热火朝天的一面。热火朝天很好,但应小心谨慎。要多和快,还要好和省,
要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积极
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利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
则就很危险”。

“一五”计划的后两年,周恩来更多的、更突出的是在实现社会主义工
业化、在计划与预算方面强调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1956 年2 月8
日,周恩来指出:“工业建设可以加快,但不能说工业化提早完成”。“当
然反对右倾保守是主要的,对群众的积极性不能泼冷水,但领导者的头脑发
热了的,用冷水洗洗,可能会清醒些。”6 月,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之前,
周恩来针对3 月份通过的预算数字太大、基本建设投资147 亿元很难完成,
提出“右倾保守应该反对,急躁冒进现在也有了反映。这次人大会上要有两
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对保守,也反对冒进。”9 月,党的“八大”会议上,
周恩来说:“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
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他
指出,1955 年计划保守了一点,把基本建设的规模定得比较小了一些,结果
出现了物资积压;1956 年计划冒进了一点,把基本建设规模定得大了一些,
结果出现了财政和物资相当紧张的局面,这两方面的教训都应该吸取。他认
为编制长期计划时,应该按照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和国家物力、
财力、人力的可能条件,实事求是地规定各项指标,使其比较可靠;编制年
度计划时则要充分考虑积极地发挥潜在力量。他说:“在有利的情况下,必
须注意到当前和以后还存在着某些不利的因素,不要急躁冒进;相反地,在
不利的情况下,又必须注意到当前和以后还存在着许多有利的因素,不要裹
足不前、”这是周恩来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从编制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
从规定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角度上,对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所作的一次
精彩的表述。


初级阶段理论先河——反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冒进倾向

在一定时期内,保守倾向和冒进倾向总有一个是主要的。既反保守又反
冒进,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重点反对主要的错误倾向。“一五”时期,
为“一化三改”的目标奋斗时,虽然有裹足不前的保守倾向,但主要的错误
倾向是急躁冒进。由于冒进从表面上看与目标趋于相同的方向,同时又与群
众的热情、积极性相伴,并带有革命的色彩,因此,反冒进比反保守要复杂
得多、困难得多,需要更冷静的头脑和更坚韧的毅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以及
计划、预算问题,并不直接反映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而实现对农业、手工
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直接反
映着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和斗争。因此,反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
造方面的冒进倾向,需要更高的洞察力和更大的勇气。“一五”时期,周恩
来在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斗争中,重点放在反对冒进倾向上。他对“一化”
和,“三改”两个方面的冒进倾向都进行了坚韧不拔的说服工作。

1953 年9 月,周恩来阐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进行了具体解释。他说,基本上实现,不是完全实现;基本上实现需
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相当长的时期究竟是多少年?他同意当时毛泽东的提
法:“要经过几个五年计划”。

1953 年,周恩来对反冒进主要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
阐述的。他认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它是渐变过程,
而不是突变,“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
布实行社会主义”。他说:“社会主义改造’、‘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
些话,如果不讲清楚,很容易被误会为马上要实行社会主义。我们进行工作
时要稳步前进,不能急躁。”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 年9 月7 日,毛泽东说:“将
全国私营工商业基本上引上国家资本主义轨道,至少需要三年至五年的时
间”。当时,周恩来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多次阐述和发挥毛泽东的这一
观点。他说:至少需要三年至五年,就是说,不少于三年但可以多过五年,
搞不成还可以推迟,不能急躁;基本上引上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就是说不是
全部,而是把产品多、产值大的工厂纳入,不是把户数众多的中小工厂也一
下子引进来。“总结起来说,至少要三年到五年,才能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
主义轨道。这并不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还要几个五年计
划,两者不可混同”。

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毛泽东认为是比私营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更为繁重的工作。周恩来重视毛泽东的这一看法,并进一步
指出:“个体农业、手工业,是两个大海,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因此,需要
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走完过渡时期。”这个相当长的时间,具体他说,就是
当时中共中央提出的“十年至十五年或更多些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
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周恩来十分重视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要有步骤地进
行。他认为,所谓有步骤,“就是说互助合作运动要根据自愿两利的原则,
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不能性急”。实现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所以要有一
个相当长的时间,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要使个体农业、手工业
者自愿走合作化道路,必须使他们看到个体的农业、手工业生产不如集体、


合作社的劳动生产率就是高于单干。然而“照现在的情形看,还没有做得那
样好”。这需要一个过程。

直到1955 年11 月16 日,周恩来还坚持说:“在大约十五年左人的时间,
用和平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资本上义的所有制变成为全民所有制,
把小生产者的个体所有制转变成为集体所有制。”

1955 年下半年,由于激烈地批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