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4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在乎谁记得。”马明白他的心意,握住了他的手,安慰他道,“只要我们能成就自己的梦想,有没有人实并不重要。”她看着他,露出了一个让他开心的笑容,“最起码,我们穿越到了这里,不但没有被饿死,反而活得很好啊。//*/”

“那倒也是。”听了她的话,孙纲的心里感觉一下子好受多了,他轻轻抱过她,将她搂在怀里。

在这个时代,只有她最了解自己。

“再说了,照这篇文章上讲的,这种情况应该是会得到改变的。”马依偎在孙纲怀里,把报纸递给他看,“这个神州自由人还说了这么一段,你看看,很有意思的。”

孙纲接过报纸,上面是这么写地:“读《出师表》,则忠义之心油然而生;读《哀江南》,则起亡国之悲痛;披岳武穆、文文山等传,则慷慨激昂;览《山海经》、《搜神记》等籍,则游心异域,人之情也。独怪夫中国之词人,莫不模写从军之苦与战争之惨,从未有谓从军乐者。盖词人多处乱世,而后有词章之材料,穷凿鬼工,悲神泣鬼,动魄惊心,使读者悲恻怆凉,肝胆俱碎。*/虽烈士壮夫,苟游目一过,亦将垂首丧气,黯然销魂,求所谓如不斩楼兰终不还之句,则如麟角凤毛之不可多得。若是,则国民之气,独得不馁且溃耶!而文学之中最具感化勒者,莫如小然中国之小说,非佳人则才子,非狐则妖,非鬼则神,或离奇怪诞,或淫亵鄙俚。要而论之,其思想皆不出野蛮时代之范围。然而中上以下之社会,莫不为其魔力所摄引,此中国廉耻之所以扫地,而聪明才力所以不能进步也。

“这个说地好。”孙纲看后点头说道,“咱们国家在这方面确实象他说的这样,有很大地不足之处。”

“夫教育者,国家之基础,社会之精神也。人种之强弱,世界风潮之变迁流动,皆于是生焉。东西各强国,莫不以教育为斡旋全国国民之枢纽。教育机关之要津在学校,故儿童达期不入校者,罚其父兄。既入学也,其所践之课程,皆足发扬其雄武活泼之气,铸成其独立不羁之精神焉。美国小学学童所歌之词,皆激烈雄大之军歌也。吾尝检译日本小学读本全籍,多蓄爱国尊皇之义,而于各国海陆战争之事迹,尤加详焉。其用意所在,盖欲养成其军人性质于不知不觉之中耳。夫图画一课,末艺也,而有战舰、炮弹、枪炮等幅,其用心之微,固非野蛮诸邦国所得而知之矣。日本尚如此,而况欧美诸强国哉!”

孙纲读完了这段,不由得暗暗点头。查查,这个神州自由人到底是谁,”孙纲对马说道,“可能的话,找到他,好好用不是一个一般的人才。”马点头说道,

“班固《汉书》载:殷周以兵定天下,天下既定,戢藏干戈,教以文德,而犹设司马之官,六军之众,因井田而制军赋。是以除老弱不任事之外,人人皆兵。故虽至小之国,胜兵数万,可指顾而集,与今日欧美诸强国殆无以异。三千年以前之制度,尚复若是之精密,余于是不得不深感吾人之祖先矣。汉代调兵之制,民年二十三岁为正,一岁为卫士,二岁为材官骑士,习御射骑驰战阵,至六十五乃得为民归田。北齐军制,别为内外二曹,外步兵曹,内骑兵曹,十八受田,二十充兵,六十免役,与昔之斯巴达国制颇相仿佛。自唐、宋以降,始专用募兵,而国民皆兵之制扫地矣。民既不负捍卫国家之义务,于是外虏内寇,不绝于时,我华夏数千年神器,遂屡为外族所据。今之论世者屡有复古之议,国民皆兵本亦为古法,即何不复之?徒以空言,扰乱视听,谋国者有如此哉?之政治家、新闻家以及稍具知识之士,莫不曰:今之世界,武装平和之时代也。昔则有化干戈为玉帛之语,今日干戈即玉帛矣。何也?外交之胜败,视乎武力之强弱,武力既弛,虽聚张仪、苏秦、法之塔列朗,德之俾斯麦、意之加富尔等中外诸能人组织一外务部,而不为功也。以带甲百万之俄罗斯,而大倡万国和平之会,在常人之眼视之,以为恶兽结放生社,不过借此免天下之猜忌,乃得肆其爪牙而已。至究其实,则殊不然。盖平和局成,而其武力之为力乃益大耳。俄人岂真好平和哉!人知战争之可畏,而不知不战争之战争可畏,不亦误乎!”

“他说的这些对咱们来讲很重要,可以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孙纲对马说道。

(五百二十五)“崇文抑武”大批判

“这个倒是好办。只是不知道他肯不肯为我们所用。”马说着。拿过了另一张报纸。“看。梁大才子也开始发表文章了。”

孙纲从她手中接过报纸。看到了梁启超写的文章。

“自宋时以来。为免唐时天下尽裂于藩镇。及武人干政。宋太祖遂杯酒释兵权。行崇文抑武之策。历朝相沿。其法意虽美。然有矫往过正之嫌。以致积弱不振。为金圆所灭。尝言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有宋一代。北有契丹、女真。西有党项。外患极深。其历代君主均整军经武。然崇文抑武之积弊日深。国富而兵弱。重以人心涣散。内有奸佞。外少良将。终不免亡国之惨。近世考古闻之。宋时武备之具。攻战之器。甲于天下。凡西欧诸国亦不能及。有如今日之西国与我。奈何为辽金夏之积威所劫。终至国破身灭?其祸端即此崇文抑武四字也。宋时文崇孔子。武尊吕公(姜子牙?!)。二圣皆为至尊。然因抑武过甚。今文圣人人知之。而武圣湮没无闻。其至尊尚没落如此。兵事则不可问矣。自宋以来。历朝崇尚文治。轻视武功。所谓百战军功不如一篇锦绣文章。虽屡遭外族侵陵。仍死抱崇文抑武之教条不放。死族灭而不悔。何也?惧武人以兵犯上。夺此一家一姓之天下也!明时以文官统武将。宦寺为监军。水师则由太监直辖。即此类也。前清咸同之世。洪杨倡乱东南。为祸天下。曾文正公举义兵而匡国难。剪除洪逆。廓清东南半壁。而朝中猜忌日深。及文正功成散军归朝。欲老林下。犹以天津教案毁其令誉声名(难道说天津教案里面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其用心若此。由是国家益弱。呜呼!上层如此。辄举国皆视武人为贱类。与西国劲悍无前之兵相角。宁有不败乎?缘其所自。乃我国帝制过久。历朝帝王视天下为其私产。文武为其仆役。主惧仆反。至崇文抑武的行其道。泰西诸国或帝制。或共和。而未有我中华文尊武卑之风。亦未闻有惧军人篡政之念。何也?以其军队为国家所有。非一家一姓之私军。即军队国家化也。军出于民。收于国。以军人为民众之楷模典范。军人以保民卫国为天职。不问政治。此即泰西诸**强而不危于上之所以也。如今我国共和初成。已非一家一姓之封建王朝。乃天下万民共和之国。正宜除此封建余毒。以我新生之共和国。陶铸新式之军人。为天下万民“这个梁卓如。我们商量了好多天没敢说的东西。他全给写出来了。”孙纲看完后笑道。“他可是真敢说

梁启超在文章中直指封建帝制为了防止臣下造反而弄的这个“崇文抑武”政策给中国带来的祸患。虽然言辞没有“神州自由人”那么犀利。但也是给人一种“振聋发聩。如被冰雪”的感觉。

的确。梁启超比“神州自由人”更深入的揭示出了中国这个“重文轻武”传统的症结所在。

中国自从秦始皇“郡县天下”后。真正的“封建社会”其实已经消失了。代之以“皇权社会”。中国的皇权社会。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皇帝老儿的心里。最大的担忧就是武将“拥兵自重”。因此处心积虑的要削弱军事将领对部队的影响。在这方面。宋代和明代可以说做的最彻底。宋、明两朝的皇帝恨不的天下几百万兵卒就只听皇帝一个人的。而不受制于任何一个将军。皇帝们才不管这个将军是岳飞戚继光袁崇焕或是太监郑和那样的还算不错。王振的话可就活该当兵的倒霉了。皇帝老儿们既希望平时“将兵分离”。又希望打仗时“将兵一体”。英勇善战(好事全成你们皇帝家的了)。这又怎么可能呢?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一个大。比如说宋代有一百多万军队(而且据说武器装备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明代肯定不会比这个数字少。大清朝也是只多不少。可打起仗来照样什么用也不顶。

现在就象梁启超说的。华夏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中国结束了千年帝制。没有了高高在上的皇帝老儿。这个“崇文抑武”的根源也就不存在了。中国现在。是到了改变“崇文抑武”的国策时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