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元庆微微一笑,“其实喜欢女人是男人天性,但要分场合,看情况,更不能被动,被女人牵着鼻子走,如果一个男人连最起码的女色引诱都抵御不了,还能做什么大事,大郎,我说的这些话你要记住了。”
  杨大郎默默点头,杨元庆便不再提此事,把话题转到正事上,“你原来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杨大郎一愣,“公子,你问这个做什么?”
  “你别管,先回答我。”
  杨大郎想了片刻道:“我是个孤儿,父亲早逝,大家都叫我猪娃子,这是我的小名,大姓忘了,我只记得母亲姓李。”
  “和我一样,我母亲也姓李。”
  杨元庆笑了笑,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从现在开始,你叫李珠,宝珠的珠,你就留在敦煌,负责训练并统帅三千新募的军队,我会让想办法让你为敦煌郡都尉。”
  杨大郎心中乱作一团,他知道少主人不是在开玩笑,他跪在杨元庆面前,垂泪道:“我更愿意跟在少主人身边。”
  杨元庆拍了拍他宽厚的肩膀,温和对他道:“还记得另外九名铁卫吗?他们都在幽州,都有自己的新名字,都混得很不错,老大杨家臣现在已是鹰扬郎将,不光他,还有两人也混到了鹰扬郎将,这是我愿意看到的,你们不能一辈子为铁卫,我要给你们每个人都安排一个出路,混到好不好,那就要靠自己了。”
  杨大郎低低叹息一声,千般滋味涌入他心头,……
  军队休整了三天,张掖运来的军用物资和粮食也抵达了敦煌,军队开始整顿,即将出发了。
  军营内格外忙碌,士兵们在忙碌地拆除营帐,搬运物资,在一座大帐内,杨元庆正和十八名年轻的文官们谈话,这些文官都是敦煌郡各家大户的子弟,大多学有所成,而且身体强壮,适合军旅生活。
  望着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庞,这些年轻人的年纪大多十八九岁,和杨元庆一般大,使杨元庆也感到了自己属于他们一员。
  “从今天开始,你们便正式成为军队一员,尽管是文官,但你们也一样将见到血腥,面临死亡,和普通士兵一样,也要上马作战,但你们又和普通士兵不同,你们将来都有机会转为地方官,军队只是一个磨练心志的地方,只有一场场战役打下来,你们的心志才会渐渐变得坚强,才能承担大事,一个人只有经历死亡,他才会从容面对一切挑战,跟着我杨元庆,我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光明的前途。”
  杨元庆见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一种期待的光芒,这是一群热血而充满了理想的年轻人,他又微微一笑,“现在我需要和大家认识一下,请大家把名字告诉我,还有 祖籍何处?从你开始!”
  杨元庆的目光转向第一个举止文雅,但身材壮实的年轻人,他起身施礼道:“在下萧琎,祖籍江陵。”
  “在下谢思礼,金陵人。”
  ……
  众人一一报名,这时帐外传来一阵骚乱,一名士兵奔到门口道:“将军,军营来了一个奇怪的人,他也请求从军!”
  ……
  【老高并不是为写打伊吾国而打伊吾国,写这一段很重要,关系到将来的争霸战略】


卷九 青海长云暗雪山 第六章 夜袭柔远
  在军营外,竖着一根高高的旗杆,高约五丈,旗帜已经撤去,只剩一根光秃秃的木柱,此时在木柱顶端站着一人,金鸡独立,在只有手腕粗的旗杆顶端做着各种高难动作,时而翻身,用单手撑立,身体倒竖笔直,时而金钩挂帘,身体倒挂在木杆上,引来士兵们一阵阵惊叹。
  负责巡哨的苏烈飞马而来,见此状,不由大怒,张弓搭箭喝道:“顶上飞贼,若再不下来,我将你钉死在木桩上!”
  旗杆顶上男子一声轻笑,从五丈高的旗杆顶上一跃跳下,张开臂膀,像一只飞燕俯冲而下,当手掌刚刚触地,身子却又轻轻一弹,以手掌撑地,倒竖身体向后疾走十几步,随即一跃起身,引来一片喝彩鼓掌声。
  这时杨元庆也到了大门前,看到了刚才的一幕,心中暗忖,‘莫非长安那人也躲在敦煌郡?’
  杨元庆听妞妞说过,她有一个族兄,是沈家学武第一人,轻功极高,名叫沈光,原来也住在长安,曾在杨谅手下效命,杨谅兵败后被除名,然后便不知所踪,难道就是他?
  年轻人轻轻翻了一个跟斗,跃到杨元庆面前,笑嘻嘻行一礼,“小子沈光,特来从军,恳请杨将军收录!”
  杨元庆打量一下他,年约十八九岁,长一张娃娃脸,身材不是很高,但两膀宽阔,显得格外有力。
  “你就是肉飞仙?”杨元庆笑道,这是沈光的绰号。
  这个年轻人正是沈光,沈秋娘的族侄,从小便跟父亲来到长安,因为他身手极为敏捷,又豪爽仗义,在长安很有名气,博得一个‘肉飞仙’的绰号,后被汉王杨谅看中,收到帐下,杨谅兵败后,沈光被牵连,为逃避抓捕,他躲到敦煌的叔父家中,这一躲就是四年。
  沈光并不知道杨元庆和沈家的关系,他几个月前去西域游历,昨晚才回来,错过了募兵,沈光一心想从军建功立业,眼看隋军要走,他便再也忍不住,赶来投军。
  他单膝跪下,抱拳道:“小子正是沈光!”
  杨元庆点了点头,“虽然你曾在汉王手下做了军官,但在我这里,你就得从小卒做起,你可愿意?”
  沈光暗暗一惊,杨元庆怎么会知道他在汉王手下做过,但此时他无法逃避,只得低下头道:“我愿意从一小卒做起。”
  杨元庆向苏烈招招手,苏烈上前行礼,“参见将军!”
  苏烈被杨元庆任命为斥候校尉,手下有三百人,杨元庆指了指沈光对他笑道:“此人就归你了,好好带他吧!”
  苏烈不喜欢沈光的招摇,但此时他也没有办法,只得点头道:“卑职遵命!”
  “好了!”
  杨元庆回头令道:“大军收拾完毕,即刻出发!”
  一刻钟后,三千敦煌军和两千张掖军,共计五千隋军整装完毕,浩浩荡荡向北而去。
  ……
  伊吾国也就是今天的哈密地区,自古便是中原进入西域的桥头堡,早在汉朝时便在这里筑伊吾城,派兵驻守,西晋时,朝廷在这里设伊吾县,使伊吾地区正式纳入了中原朝廷的郡县编制,北朝中原大乱,伊吾县又渐渐失去了和朝廷的联系,被铁勒人所占,建立伊吾国。
  北魏时期,中原朝廷开始逐渐恢复对西域控制,但由于柔然的压力,势力最终只到玉门关,无力再向西扩展。
  这次隋朝出兵伊吾,不仅仅是要切断西突厥和吐谷浑的联系,同时也要重新恢复自汉朝以来,中央朝廷对西域的控制,这在历史上是极其重要的一步,正是隋朝打下的基础,唐朝才能继续拓展西域,使西域法理上属于中原,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版图。
  大业四年六月初,正是大暑时节,一支五千人的隋军驻营在一片无边无际的戈壁滩上,戈壁滩上俨如烈火焚烧,一只鸡蛋放在地上,片刻便可烤熟,不断有士兵中暑倒下,短短三天,便已有两百余人被极度炎热夺取了生命。
  尽管隋军昼伏夜行,但驻营也难当酷暑炎热,水在这时候已成为生命之源,在驻扎的营地旁便有一条小河,盛夏时节,河水没有干涸,依然有涓涓细流。
  隋军在这里挖了一条沟渠,将河水引起大营内,冰凉的雪山融水成为隋军降暑至宝。
  杨元庆秉承了祖父杨素的带军风格,在扎营行军上一丝不苟,尽管四周是数百里的戈壁滩,但长矛倒刺,蒺藜遍布,竖起了眺望塔,派出了巡哨兵,大营内旗号鲜明,五支军队整齐有序,马道人道分明,一切都布置得井井有条,就算只过一夜,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做到。
  中军大帐内,杨元庆正和军官们开会,一共是五名偏将团主,裨将王威,长史李延年,李延年出身河西李氏大族,和李渊之祖冒认河西李氏不同,他是真正的李氏子弟,三十岁不到,原是敦煌郡都尉,还有行军司马薛万述,薛万述是薛世雄长子,也是一名武艺高强的骁将。
  另外,斥候校尉苏烈作为独立营主官,也参加了会议。
  在大帐正中,挂着一幅伊吾国地图,旁边站着一名中年男子,名叫萧远颂,是萧家商队头领,这次他率萧家商队与隋军通行,萧远颂同时也是隋军向导,他从二十岁起便往来于敦煌和伊吾,至今已经十五年,对伊吾地形了如指掌。
  他用木杆指着地图对众人道:“我们旁边这条河叫罗漫河,发源于北方的折罗漫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