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五胡乱华-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谯敏之不屑的笑了笑:“有何道理可言?歪理邪说罢了,不过,这歪理邪说倒也不是一般人便能生编硬造,为兄得去会会那云将军,看看此人究竟乃何方神圣。”

“大兄,如此甚好,弟也随你一同前往。”谯行之连忙道。

谯敏之摆了摆手:“为兄一人即可,你们在家各安本份。”说着,独自离开了厅堂。

刚一走出,却看到谯淑瑶站在门外,顿时不悦道:“淑瑶,你怎会在此?”

原来,谯氏自谯周起便成为经学世家,男女之防更甚于常人,男人议事的时候女人是不允许参与的,而谯淑瑶担心着祖父,于是躲在门外偷听起来。

谯淑瑶脸上现出慌乱之色,喃喃道:“那个…伯父,可否带着淑瑶一道?如有…如有可能,淑瑶也想见见祖父。”

看着这个自幼丧父,一幅楚楚可怜模样的侄女,谯敏之喝斥的话最终还是没能说的出口,他这个侄女只有和祖父相处时才会现出活泼跳脱的一面,平时在家里,处事小心谨慎,连大气都不敢出。谯敏之暗叹一声,点点头道:“也罢,不过你可别胡乱说话。”

谯淑瑶一喜,施了一礼:“淑瑶明白,淑瑶谢过伯父。”

而在此时的州府大殿里,云峰望向渐渐远去的说客,无奈的喘了口粗气,这几天,天天都有说情的,搞的他不胜其烦,不过明天就可以出门躲上个三两天了,军队的整编已接近了尾声。

成都太少两城四万守军加一万宫中禁卫,云峰共留下了两万人,其中禁卫几乎给他全部留用下来。禁卫是一**队中装备最好且最为精锐的一支,尽管同样面临着士气下降与进取心不足的问题,但比起成都卫戍部队要好上许多。

明天他将亲去解决原住民问题,由于牵涉到与流民之间的仇恨,一个处理不好反而会制造出更大的麻烦,必须得他亲自跑上一趟才行。

清静了没多久,一名亲卫来报:“禀将军,谯秀长子谯敏之携侄女谯淑瑶求见。”

云峰不禁暗感头痛,这个谯秀真是个大麻烦啊,他算是明白到司马昭为什么非得杀掉嵇康的原因了。嵇康名气大,鄙视权贵,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和司马昭不是一条心,留着是个祸害,不杀不行!可是他能杀掉谯秀吗?苦笑着摇了摇头,云峰吩咐道:“请他们进来罢。”

“遵命!”亲卫领命而去。

没多久,谯敏之与谯淑瑶端步走了进来,谯献之施礼道:“民见过将军。”

谯淑瑶也不情不愿的施了一礼。

云峰略一打量,谯敏之方面大耳,颌下三缕黑须,约四十左右,身上与他父亲一样,也带有一股浩然之气,显然是一学问精深之人,而谯淑瑶依然是衣着朴素,不施脂粉,以木钗束发,眼眸中却隐藏着一丝几乎不可见的恨意,当下回礼道:“两位请座。”

叔侄俩称谢后,谯敏之在云峰下首坐了下来,谯淑瑶侍坐在谯献之侧后方。

谯敏之拱了拱手:“家父这些时日叨扰将军府上,民先行谢过,不知家父身体可还安否?”

云峰面色不变道:“谯老先生身体康健、精神矍铄,谯先生无须担心。”接着迅速岔开话题:“请问,谯先生寻本将是否另有他事?”

谯敏之直言不讳道:“舍弟带回将军所撰书册,民有幸拜读,却存有几点疑问,欲向将军讨教,不知将军可有空闲?”

云峰明白了,这个人是来找茬的,经学在两汉时为显学地位,由朝庭指定十四世家传承,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以古文经学为基,博采今文经学之长,自成郑学,而谯氏传承郑学支脉,尤精《白虎通义》。当即强打精神,肃容道:“请教不敢当,谯先生但请直言。”

谯敏之捋须道:“将军于大作中灭三纲,弃人伦,不知将军意欲何为?岂不闻天地自有序,地之承天,犹妻之事夫,臣之事君也。其位卑,卑者亲事,故自周于行,尊于天也。请将军教我。”

云峰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示意亲卫把书记官唤来记录这次辩论,待书记官施礼入座后,令其记下谯敏之的提问,这才开口道:“自混沌分两仪,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然清者,意同于轻,浊者,意同于重,非指污浊!否则,万物生灵乃至先贤圣皇皆生存于污浊之中,无有机会识清,又岂能明清?莫非仅凭臆测猜想?

况天果真清乎?天究竟为何物?先贤可曾见过?莫非先贤抬头望天便可明彻一切?既不明,何言依托承之?本将以为,天地时空合称为宇宙,皆为一体不可分割,皆为人生存之基,何来尊卑之说?

由此推之,夫妻、君臣皆为一体,妻事夫,夫亦事妻!臣事君,君亦事臣!岂不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仅索取不回报,家岂能和睦?国又岂能不亡?

有汉一代,自惠帝六年起(公无前189年),卖官鬻爵成风,恒灵二帝为最,士民花钱买来官爵,又怎能不变本加厉压榨百姓,十倍百倍捞回?以至民不聊生,饿孚遍野,最终张角之流振臂一呼,附众百万有余,国家由此分崩离析,这般贪婪短视,莫非乃天意授之?岂能不引以为鉴?

本将推行新政,还利于民,如今凉州百姓富足,家家仓禀丰实,老有所养,幼皆识字,秦州已焕发勃勃生机,独士人视而不见,反引来无端苟责,本将倒不得不怀疑士人究竟居心何在?是否百姓困苦,生灵涂炭方是其本意?”

谯献之暗呼厉害,这个帽子扣的太大了,天下间谁都承受不起,而且从云峰的侃侃而谈来看,这个人绝不仅只是个武夫而已,反而对经学义理有着相当的研究,一时之间,他竟有种无言以对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他心里很不舒服,钻研了半辈子的经学义理怎么可能轻易俯首认输?

于是不置可否,避实就虚,谯献之继续问道:“将军说笑了,士人怎会不爱惜百姓?而方才所言正确与否也有待商酌,民另欲请教:正朔有三,伺本?天有三统,谓三微之月也。明王者当奉顺而成之,故受命各统一正也,请问将军如何看待?”

云峰一怔,谯献之指出的三统循环,即夏、商、周三代中,夏为黑统,商为白统,周为赤统。改朝换代是统之变的依次循环,三变的只是形式,旧朝灭,新朝兴,正朔、服色、礼仪、都城可以变,但三纲五常却不能改。

他觉得谯献之提这个问题是在给自已挖坑,不由得微微笑道:“黑白赤三色,黑为无序,白为无序渐有序,赤为有序。秦尚水德,以黑色为尊,汉继秦统,亦奉黑色为正朔,然汉祚终结,传于晋嗣,依三统之色,当渐趋于有序方为正理,可如今北方胡族肆虐,朝庭软弱至退缩于大江以南,天下何以愈趋混乱?由此,仅易色泽,不易根本,不废三纲,天下又何以至长治久安乎?”

谯献之摇头道:“魏受禅于汉,晋受禅于魏,一袭相承,三统未曾变移,故天下承汉未纷乱不堪,与纲常未有丝毫牵连。”

云峰挥挥手道:“此言差矣,虽美其名为受禅,然献帝、陈留王莫非甘心让出社稷?况且宗庙已易,祭祀已绝,国号已改,当可视为旧祚终结,新朝再起,三纲亦至变更之时。”

“非也,非也……”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胆的猜测

云峰与谯敏之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由太阳初升一直辩到了夕阳西下。

侍立的亲卫们均是叫苦不迭,一幅萎靡不振的模样。他们都是大老粗,在云峰的半强迫半威逼之下才识了些字,然而,这么高深精妙的义理之争,却连听都听不懂。反而是苏绮贞、诸葛菲主仆三人与谯淑瑶等女子虽未曾专攻经学义理,可毕竟诗书传家,倒也听的兴致勃勃,觉得大有收获。

辩到中途时,殿外已围满了闻讯而来的官员们,皆是如痴如醉的听着这二人的争辩,但有精彩处,有些人还忍不住发表自已的观点与同僚辩论起来。

以前他们总认为云峰不学无术,仅是武力强大而已,多多少少都有些瞧不起他。可这一场辩论,却彻底颠覆了官员们对这个人的看法,无论是否赞同他的论点,但对他的引经据典,以史为鉴,学识之丰富,思维之敏捷,皆是赞叹不已。

谯敏之亦是暗暗心惊,他提出的任何问题,云峰总能加以辩驳,其角度之刁钻,言辞之锐利,以他钻研经学义理二十余年的丰厚底蕴,也时常感到难以招架。尽管大部分论点并不能认可,但已彻彻底底的收起了轻视之心。

谯敏之看了看天色,意犹未尽的捋须呵呵笑道:“将军观点民虽不敢苟同,然对将军之学问亦是钦佩不已,今日便暂时作罢如何?他日若有闲暇定来再与将军辩个痛快!”

云峰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