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7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外的流寇着急,城内的守军更急,不管怎么说,毕竟人少,流寇能轮班,官兵可熬不起呀。虽说有良善百姓帮忙,仍然比较吃力。

吴如梦表面镇定,内心同样着急,一个劲地祈祷,援军快来吧。

求援信早就送到阳和,为何宣大总督吴思南也没率军前来呢?这倒不是吴思南不想马上来,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调动兵马不需要时间呀,再者说,宣府、大同刚刚经过一番清洗,各部将领大多换人,还招了不少新兵,训练都没训上几天,这就要打仗,能行么。

吴思南认为新兵不能仓促上阵,所以调的都是老兵,老兵的防区,交给新兵,还得让有经验的将领主持边镇城防,以防鞑子偷袭,一来二去,耽搁了不少时间。吴大人不会打仗,自然也不懂兵贵神速这一条,直到岳大人催促进兵的旨意送来,吴思南才勉强调齐兵马。这个时候,流寇都已经把太原给围上,开始猛攻了。

兵马全都集中到大同,宣府总兵司马乔禹率精兵三万,大同总兵迟文俊也有精兵三万,这都是边军,战斗力也不是一般的强。

吴思南命迟文俊为前部,统本部三万人马先行,直扑太原,可没等到太原,刚过忻州的时候,就被流寇发现,王自用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商量派谁前往忻州抵御官兵。最后经过抽签,决定由闯王高迎祥,四天王李养纯,闯塌天刘国能,满天星、齐天王、映山红、摧山虎、七郎率军前去抵御。

这八家能有多少人呢,其中高迎祥的部队最少只有将近一万,其他七家,都比他多,四天王李养纯有两万三千余人,闯塌天刘国能现在也有一万五千,满天星有一万七八,齐天王等四人,也没有少过一万五千人的,八家合在一块,能有十三四万。

人数有多寡,但质量却是不同,高迎祥的部队,那是最为精锐的,其他几家,那都差远了,好比刘国能,以前就千把人,现在裹挟了这么多,手下能有几个像样的。

总而言之,攒鸡毛凑掸子,以数量压倒对方。浩浩荡荡开往忻州,在杨兴乡地界,与赶来的官军碰头了。

!#

第104章 三路大军

大同总兵迟文俊,是刚刚到大同上任的,他以前是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佥事,有多大本事,这个并不太清楚,当时宣府大同经历了大清洗,继续官员补充职位,北京城里够资格到大同去当总兵的,实在不多,也就那么几个人选,内阁议了一下,就委任迟文俊去了。

这个迟文俊出身很好,祖上多是为官,祖父早年做过兵部侍郎,他也是武举出来的,考上了武进士,一点点熬资历熬到这个位置。为了也算正直,但指挥打仗,并没有什么经验,当初也是找不到什么好的人选,才安排他去的。

按理说,吴思南安排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司马乔禹做前部,可司马乔禹是大老远从宣府赶到大同的,鞍马颠簸,怎么也得休息一下,所以才命令迟文俊为前部。

迟文俊碰到流寇之后,也不畏惧,先是命令士兵安营扎营,准备好工事,不管怎么说,也是科班出身。可迟文俊相比,流寇可没管那么多,仗着人多势众,直接就朝迟文俊的大营杀了过去。

见到如此情形,迟文俊心中大喜,据营而战,打的流寇是毫无脾气。眼看天色不早,流寇只好收兵,在流寇撤退的时候,迟文俊反倒来了精神,指挥兵马杀出营去。

流寇以为自己人多,官兵不敢出击,迟文俊率军这一掩杀,只杀的这群乌合之众是包头鼠窜,狼狈不堪。官军一口气追出三里多地,流寇是死伤惨重,溃不成军。

可关键时刻,斜刺里杀出一支人马。这支部队是高迎祥的人马,他的突然杀出,令官军是措手不及。而且高迎祥的兵马,要比其他流寇的战斗力强上许多,但和迟文俊的大同精锐相比,还要差上一点。若平时交战,官兵倒也不惧,怎奈高迎祥的部队来的突然,迟文俊的部队,又有了轻敌之心,一交上手,才知道对方比先前的流寇厉害。

高迎祥的人马将官军顶住,令仓惶逃命的流寇有了喘息之机,李养纯、刘国能、满天星这帮人稳住心神,跟着指挥人马,掉头杀了回去。

这个时候,迟文俊以为是中了流寇的诱敌之计,不敢再战,连忙下令撤退。打仗这事,最忌讳的就是临阵撤退,原本官兵并没落什么下风,这一撤退可好,阵脚登时就乱了,局势急转而下,变为官兵逃跑,流寇在后掩杀。

流寇人多,且一贯的特点是打胜不打败,只要能战上风,那是精神头十足,越战越勇。迟文俊率部逃回大营,可再想据营而守,已经没有机会了,流寇趁势杀入,只杀的官军是丢盔卸甲,人仰马翻。

迟文俊见大势已去,只好率军继续败逃,被流寇一口气追出五里多地,三万人马,不知死了多少,跟在身边的,也就剩下千把人。

又跑出七八里地,天已经黑了,见流寇没有追来,迟文俊才敢停下来,喘息一会。打了将近一天的仗,又跑了这么远的路,晚饭还没吃呢,这一停下来,士兵们几乎全都躺到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这一仗到底是不是中了流寇的诱敌之计呢?

答案是没有。流寇们根本没有用计的想法,在那些人心中,以如此优势的兵力,生碾过去,都能把官兵的营地铲平。八个头领,其中七个都赞成强攻,就高迎祥不同意,但最后还是少数服从多数,强攻官军大营。

高迎祥认为强攻绝对讨不到便宜,可没人听他的,他只好带领自己的兵马,在后面做接应。事情被他料中,流寇久攻大营无果,见天色已晚,收兵撤离的时候,遭到官兵的追杀。幸亏了高迎祥,在半路接应,蓦地里杀出,救了这帮人一命不说,还进而将迟文俊的兵马杀败。

前文说过,吴家省率领五千人马,从庆阳追击流寇,他怎么这么久,都还没到山西呢?这主要还是让粮草闹的,兵马一动,没有粮草怎么能行,吴家省手头只剩下两天的口粮,追出去一天,就觉得不对,只能返回,等候杨奕山。

毕竟自己是兵,不能像流寇那样,抢掠百姓。找地方官府补充点军粮,显然不合实际,他是客军,地方官府在没有得到命令的情况下,怎么可能给他补充粮草。

回到庆阳府,和曹文诏、左良玉汇合之后,原地等了几天,终于把杨奕山盼来。杨大人的粮草也不多了,但他着急追击流寇,也管不得许多,一方面派人到长安押粮运草,一方面亲自率军,沿路追击。

在他们走到黄陵县的时候,流寇就已经进到山西,等他们走到山陕交界的地方时,流寇都打到太原了。杨奕山正在发愁无法追击的时候,圣旨来了,命他率军驰援太原。杨大人终究只是三边总督,山西不是他的辖地,无旨擅自越境带兵,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见到圣旨,杨奕山心中大喜,马上让曹文诏、吴家省为前部,率军两万,直扑太原。他亲率三万人马,在后跟进。

他的部队,要走临汾,北上太原,当前部人马来到祁县的时候,就被流寇发现。得知陕西的兵马过来增援,王自用又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研究发兵抵御。

还是老规矩,经过抽签,由李自成、张献忠、大天王高见、油里滑、丫头子、黑煞神、曹操罗汝才等七营人马前去抵御。

这七位仁兄,李自成和张献忠就不用多加介绍了,只说一下罗汝才。这家伙的外号叫做曹操,那为人可真是应了这个外号,狡诈多端、反复无常,当初洪承畴将陕西流寇打的抱头鼠窜之时,他就率部投降洪承畴,以“受抚”之命,休养生息。后来听说王自用在沁水会盟,即刻便反了,带领人马赶往山西,与王自用汇合。

这次抽签,选中的七位老兄,三个是硬茬,总计人马能有九万余众。

这头人马刚派出去,西边又来消息,延绥巡抚陈奇瑜率领人马杀来了。

陈奇瑜怎么来的这么快,这主要还是因为地理位置比较优越。陈奇瑜的兵马,大多集中在榆林,这可是九边重镇之一,榆林距离太原不过四百里,陈奇瑜几乎是接到圣旨,就率领四万人马赶来了。

听说陈奇瑜也率军杀来,王自用可流寇都有些懵了,现在已经是南、北、西三面受敌,而且居中还有太原,这要让官军里应外合,那不得被一勺烩了。

但现在逃跑,明显是不行的,因为高迎祥、刘国能等人正在北边迎战;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已去南边迎敌,居中的大部队要是跑了,岂不是太不讲江湖义气。自己这个盟主,也没法当了。

于是,王自用在此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抵御陈奇瑜的作战方略,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