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莱太史慈-第5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气;反倒对益州世家大族联名举荐刘备为益州刺史不大放在心上。在他想来,一个在刘嫣手下办事的人能有什么本领?

不过的事情却令汉献帝很恼火,毕竟刘表乃是皇亲国戚,被孙策打得狼狈逃走对她来说狮子啊没有面子

更何况孙策本来就是原始的手下,这一点令汉献帝更加不高兴。

两件事情一说完,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汉献帝示意众人静下来,环视群臣,沉声道:“众清家有何看法?”

议郎吴硕出班道:“圣上,刘焉身死,益州不战而平,实在是可喜可贺,既然刘备在益州地方上这般有威望,我看倒不如顺水推舟依照地方上的要求任命刘备为益州刺史,这也是朝廷的惯例。”

大堂之上地人纷纷附和。这个提议虽然中庸,但是却符合大汉朝廷的法度,所以才赢得了众人的一致赞同。那个太史慈对之大有好感地谏议大夫种邵却道:“刘备的事情倒是好说,毕竟刘焉人人得而诛之。而且刘备也是大汉黄叔,单单是大义灭亲这一件事情,就可够得上是益州刺史一职了。但是荆州得事情怎么办呢?毕竟刘表乃是皇亲国戚。被孙策打跑也就算了,可是孙策现在居然要求出任荆州刺史,朝廷地威严何在?”

以郎吴硕点头道:“种邵大人言之有理。不过问题实际不承认孙策荆州刺史的位置,难道我们还可以派其他人到荆州去吗?”汉献帝脸色变得很难看,虽然他很不喜欢听吴硕的说法,但却知道吴硕说的很有道理,事情本就不再他的控制之内

但是孙策出任周刺史,喊下地真的很不舒服。

朝堂之上尽是善于察言观色之人,大家马上明白了汉献帝的心意,所以尽管议论纷纷,但是却没有人去碰触汉献帝的神经,明目张胆的同意孙策出任锦州刺史反正这事情最后结果都是一样;自己何必去当那个出头鸟呢?

太史慈看了一眼管宁却见这小子眯着双目;一付心安理得地样子。

这小子还真沉得住气。

大鸿胪周奂自从被太史慈在朝堂上弄得灰头土脸之后。便对太史慈收起银枪,看着已经来到刘备身边。正要藏身马腹准备下身从地面上捞起刘备的关羽,闪电般搭弓射箭。

雕翎箭带着一道寒芒,好似闪电一般直飙关羽背后心脏的位置!

“砰………!”的一声响。就在那雕翎箭快要射在关羽的后背上的时候,一把巨大无比的长矛的矛尖部分奇准无比的挡在了关羽和这支雕翎箭之间。

雕翎箭被这只长矛击得粉碎。一时间;朝堂上的众人无不把目光集中到管宁的身上;想要看看管宁有何高见。

当然;众人心里也十分清楚;这其实是王子服一方对太史慈发起地挑战。

这一回周奂可是小心多了;选择地时机也是恰倒好处;因为关于益州和荆州的态度问题;大家已经啊应该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管宁即便发言;也不会有太大的建议性和心意。但若是管宁说不出点新鲜的玩意来,那只能证明管宁不过是个平庸之辈,不值得众人这般重视。对管宁的声望极有影响。

看来王子服等人已经意识到管宁乃是太史慈从青州找来的帮手,所以要全力打压管宁。

太史慈当然知道对方的企图,但问题是他们有这个本领吗?管宁等的就是对方发难的这一刻,先扫了周奂一眼,不温不火道:“周大人太看得起在下了,益州刺使和荆州刺使的问题的家应经说的很清楚了,不过我却在想另外一个问题:既然刘备已经成为益州刺使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汉中沈岭前线张绣大军撤回来呢?”

众人闻言一愣,尤其是王子服等人,他们当然希望张绣和贾诩两人撤回到长安来,好让己方有实力和太史慈唱对台戏,但是这个建议居然是从管宁的嘴里提出来的,那就显得有点奇怪了。一时间,他们竟然不知道作何反应。

太史慈也觉得奇怪,但是他却知道管宁自有分寸。

种邵皱眉道:“司徒大人,若是张绣大军撤回的话,那要派哪只军队和诸侯汉中呢?”这小子一向直言不讳,他也知道太史慈和王子服等人不和,更看出王子服等人在拉拢张绣,若是把张绣调回来,那只有派太史慈手下的军队去汉中了,可是太史慈现在的军队已经各有职责,根本不可能随意的调动,而且也不会在为自己在长安树立强大的敌人,故此才有此问。

管宁哈哈一笑道:“哪里还用派什么军队?既然刘备那么令众位大人放心,我们还派兵防备汉中和益州干什么?倒不如把军队撤回来得好。”众人又是一怔,没有想到管宁竟然会说出这等话来。

大家都觉得荒谬,应为此乃天下大乱的时候,不在汉中防卫,那不是把脖子伸出去让别人砍嘛?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人?

但是偏又无法反驳管宁的话,难道说刘备和张鲁十分危险,不可不防?若是这么问了,那管宁马上就会反问:“既然明知道刘备不安全,为何还要任命他做益州刺史?”

这岂非是在揭大汉朝廷对地方无法控制的伤疤?一时间,众人全都闭上了嘴巴。

汉献帝的脸色虽不好看,但是出于对管宁的了解,知道管宁所言非虚,更是一定别有目的,所以脸上带着深思的表情对管宁道:“管卿家有什么话尽管说,寡人恕你无罪!”

管宁心中一阵大喜,知道这朝堂上的满朝文武已经被自己带着思路走了,尤其是汉献帝。如此,那今天自己的谋划定成为疑!

第三部 一统 第三卷 第七章 异彩(下)

管宁看向汉献帝,朗声道:“圣上,管宁刚才说的话在众位大臣听来乃是荒诞不经之言,但是我这番话确是沿着吴硕大人的议论发出来的。”

言罢转过头来看向吴硕,微微一笑道:“吴硕大人莫要误会,本人不是出言针对吴大人,而是就事论事。”

吴硕本来就不是王子服一党,听了管宁的话自然不会多心,当下点头不语。官宁环视群臣,沉声道:“各位按照大家的意见,就是说要答应由刘备来当益州刺史了?那么有一件事情还请大家想明白,刘备这益州刺史到底是不是我朝廷任命的?”

众人沉默,这个答案显而易见,刘备当不当益州刺说到底史中央说了不算。管宁冷然道:“按照我大汉的举荐制度,凡是地方官员的任命,必须推举到中央,由中央审核,知道名副其实之后,才可以出任,可是自我大汉迁都长安以来,举荐制度已经名存实亡,就拿眼前的刘备和孙策来说,表面上看,孙策乃是袁术的旧部,而且还把玉玺抵押给了袁术,最后还未了私仇攻击荆州,赶走了刘表大人,这种人不应该当荆州刺史。但是刘备又好到哪里去了?刘备手下的士兵是谁提供的?众所周知是张任,张任是什么人?曾经是刘焉的心腹,在长安城外截杀过圣上,前不久还出兵威胁长安,刘备和张任联手,难道这样的人就可以当益州刺史吗?若是说地方上糊涂,联名举荐两人为刺史。那么既然朝廷直到这两个人的真面目,按照我大汉的惯例是否应该驳回,地方上地请求.另外派人做这两地的刺史呢?”

管宁这番话立论极稳,更有一种不屑于群臣花言巧语、实话实说的架势,虽然很不给人留余地,但是却可令人清醒,所以众人无不侧耳倾听。

管宁声音中带了一丝无奈地讥笑道:“这两地的公文表面上有着对圣上的恭谨,但其中却根本未把圣上放在眼里,因为他们知道,现在联名举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形式。根本不怕我们不答应。”顿了一顿,管宁又道:“所以说,刘备和孙策根本没有任何的区别。我劝大家莫要当着圣上的面说什么刘备是被我们任命的益州刺史,那不过是自欺欺人,还是那句话,若是刘备是我们任命的,那我们在汉中的军队早就可以撤回了。”

大臣们大感没有面子,因为管宁这番言语直刺他们的内心,把他们为了掩盖无能而找堂而皇之理由的想法完全揭露出来,令众人无地自容。管宁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对一脸阴沉地汉献帝道:“请恕臣下直言:圣上亲政,朝堂面貌一新,这都是事实。而且天下的百姓也都看着圣上呢,大臣们对圣上的歌功颂德其实是对圣上的英明神武的期望,但是圣上却不可当真,须知圣上亲政才不过一个月,百废俱兴,很多事情都未弄出条理来呢。难道就会天下大治吗?那岂非是欺君之言?”

又对在朝堂上伫立的大臣们语重心长道:“不管各位大人怎么想,我劝各位以后再讨论问题的时候多一些就是论事,少一些浮夸之言,那种话一说多了,而且又在短时间内不能实现,便成为误圣上之言了。”这番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