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能算很成功,应该再修养,不怕删削才会有成就呢。 

  ·与许广平的谈话,录自许广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版《欣慰的纪念》。 

  (某氏对鲁迅说,许钦文的《故乡》印出后只卖了一本,是一个青年太太买的,她读后到处逢人便讲,愿与许钦文交朋友。) 

  “那以后再出新集子,我看你还是送她一本罢,不必再要她买了。” 

  (某氏说:钦文的第一集小说就卖掉一本啊!”) 

  “那不要紧,你更应该送她。为保持你的利益起见,我这里一本,可不必送了,反正我总得买。” 

  “在写学生生活这一点上,我不及他。” 

  ·与荆有麟、某氏、许钦文的谈话,录自荆有鳞著,上海杂志公司1943年11月版《鲁迅回忆断片》。 

  “曹先生,你是不是准备材料替我写传记?” 

  ·与曹聚仁的谈话,录自曹聚仁著,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鲁迅评传》。 

  “就凭这句话(指曹聚仁对鲁迅说的话:他为鲁迅写传“是不够格的,因为我不姓许”/编者),你是懂得我的了。” 

  ·与曹聚仁的谈话,录自曹聚仁《鲁迅与我》,文 

  收张新颖编,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鲁迅印象》。 

  你的诗天真烂漫,清新自然,是天籁,是真的诗,不是勉强做出来的。不过很幼稚,还需要学习技巧。 

  ·托冯雪峰捎给汪静之的话,谈对汪静之诗集《寂寞的国》的看法,录自汪静之《鲁迅——莳花的园丁》,文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 

  我是受过很多谣言中伤的。听到谣言,当然生气,但不要哭。你在中学读书时,我就希望你成长起来,听到这个谣言(指外面传汪静之与章铁民等几个人实行男女杂交/编者),我很惋惜,所以要雪峰劝告你。既然并无其事,就不要难过了。 

  (这时汪静之说自己的诗是犯了佛家的绮语戒) 

  佛家认为“绮语”是十恶不赦的,用谣言惩罚还太轻呢。 

  《蕙的风》出版之后,你一直不再寄诗给我看,我当作“汪郎才尽”了,前年冬天收到你寄赠的一本《寂寞的国》,我很高兴。我看过《寂寞的国》的意见和过去看过《蕙的风》的意见,大体差不多,技巧有些进步,但还要用功学习。我要雪峰把我的意见转告你,后来他告诉我说,已经和你说过了。现在不是写恋爱诗的时候了。 

  ·与汪静之的谈话,录自汪静之《鲁迅——莳花的园丁》, 

  文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 

  “你那首‘一步一回头瞟我意中人’的诗,接着还说什么‘胆寒’,一个反封建的恋爱诗人,还不够大胆,可见封建礼教在人的脑子里是根深蒂固的。道学家说你的诗比不上歌德和雪莱;中国文坛还很幼稚,提出歌德和雪莱,要求太高了,谁能比得上呢?青年人有写恋爱诗的权利,你是放情地唱恋爱诗的人,《蕙的风》出版后,怎么就不唱了?” 

  ·1925年8月26日与汪敬之的谈话,录自汪 

  敬之《鲁迅——莳花的园丁》,文收湖南人民 

  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 

  听见人家说他(指汪静之/编者)很放荡,说他和章铁民等几个人一起实行男女杂交。 

  除了我的老朋友和北京大学的朋友,新文学家和我通信最早的是沈雁冰、郑振铎,第三个就是他。他是青年诗人中和我通信最早的一个。1921年我看了他寄给我的诗稿,就很关心他,希望一个中学生诗人成长起来。现在听到人家说他胡闹,我很不放心,你告诉他,不要这样。 

  ·1929年冬与冯雪峰的谈话,录自汪敬之《鲁迅——莳花的园 





 

您所在的位置: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正文回目录
第89节:与萧红的谈话
作者: 吴作桥

  丁》,文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 

  不要与上海俄国人讲俄语,他们很多是特务,你讲俄语,他们会报告你是莫斯科派来的。 

  ·与萧军的谈话,录自《萧军同志谈创作(录音整理稿)》,文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1983年8月版《萧军创作研究论文集》。 

  那个(指萧军/编者)怎么没来呀? 

  (萧红说:他说那天把你的小人儿〔萧军将鲁迅家一个人型:一个小孩在钓鱼,鱼竿、鱼具全给弄坏了/编者〕给弄坏了。) 

  我没瞪他呀!我看人就那么看法儿,你告诉他还是来吧。 

  ·与萧红的谈话,录自萧军《我与鲁迅先生的交 

  往》,文刊1988年第9期《鲁迅研究动态》。 

  好,给你圆背脊的。 

  圆背脊的还给你,这本方背脊的是白搭给你的,便宜你的,你还不要? 

  (有人说萧军有“土匪气”,萧军便问鲁迅怎么改掉) 

  “不用改了,就那样儿吧。” 

  这篇文章(指萧军的某篇文章/编者)写得不错,这不是夸你的话,是真的写得不错。 

  ·与萧军的谈话,录自萧军《我与鲁迅先生的交 

  往》,文刊1988年第9期《鲁迅研究动态》。 

  “田军你认识不?他也是东北人,他的《八月的乡村》看过吧?” 

  “这本书原是说好了给××书店印的,可是以后他们又不敢印了,终归自己出版了,可是他们还不敢卖……其实呢,这本书并没明令禁止。以后就是由内山书店寄卖,因为这,领馆要查封它。因为那里骂他们天皇。” 

  “不过内山书店现在还在卖,果真的查封的时候再说。将来你回北平的时候可以带回几本。” 

  ·与周粟的谈话,录自周粟《鲁迅印象记》, 

  文刊1936年11月1—2日《西京日报》。 

  20世纪30年代的萧红 

  在艺术手法的生动上,《生死场》比《八月的乡村》更觉得成熟些,在写作前途上看起来,萧红先生是更有希望的。 

  ·与许广平等的谈话,录自马蹄疾著,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鲁迅生活中的女性》。 

  没什么活儿,没什么活儿。 

  (后经萧军、萧红再三求活,鲁迅把一本《高尔基小说选》交他们加标点,主要萧红做/编者) 

  这些青年人,不叫他干事儿他要干,干事儿呢,就这样毛草。(后鲁迅又将《高尔基小说选》重标一遍/编者) 

  ·与许广平的谈话,录自萧军《我与鲁迅先生的交往》,文刊1988年第9期《鲁迅研究动态》。 

  写什么的? 

  (萧红答:日本人在东北。) 

  这样的书现在恐怕出不了,我们的政府不愿意谈到日本人,仿佛天下太平无事似的。 

  就是在那样的时刻,我们的文学也应当是生机勃勃的战斗的文学。 

  要十分谨慎小心,主要是不要和陌生人,特别是白俄交往,那种人大多是以告密为生。他们会把你们当作从苏联回来的留学生。 

  我已经看了你们的稿子。尽管出版困难,尽管作家的处境险恶,有书报检查制度和警察的搜捕,我却已把你的小说转交给《文学》社出版。 

  ·与萧军、萧红的谈话,录自BH罗果夫作,尹锡康译《回 

  忆我搜集鲁迅材料的时候》,文刊《鲁迅研究资料》第11辑。 

  “那是中伤诽谤。” 

  “对于这样的问题,在中国,一般人似乎是没有严格的考虑的。引为遗憾的事也很多……并且穆木天那些人,比较的没有大坏处。” 

  ·1936年2月6日与鹿地亘的谈话,录自鹿地亘作,雪译 

  《鲁迅访问记(续)》,文刊1936年5月4日北平《世界日报》。 

  “我们左联的青年作家们作品的通病,是还不善于形象表现。概念化,标语口号化,艾芜这篇小说(指《咆哮的许家屯》/编者),写得还不错,但为什么必得在结束处加上几句政治口号,像孙悟空变作土地庙,翘起尾巴当旗杆呢?……呃,改掉那尾巴!是的,来一个砍掉尾巴的运动!” 

  ·与吴奚如等人的谈话,录自吴奚如《回忆伟 

  大导师鲁迅》,文刊《鲁迅研究资料》第4辑。 

  修改它(指白薇的长篇小说《炸弹与征鸟》/编者)做什么,那正是她的别有风格。假如什么文章都由我修改,那整个杂志的文章,只有我独一的风格了。 

  ·与杨骚的谈话,录自白舒荣、何由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