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郭守敬_2-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订了若干政治经济措施。 

     在金代,邢州本来人口繁盛,经济殷实,计有700多户,但是,经过战 

争的破坏,农业极度衰退。而到贵由汗年间(1246—1284年),只剩下500 

余户了。在这种情况下,张文谦向忽必烈建议:派良吏去治理居南北要冲的 

邢州,以为其它地方示范。忽必烈同意了,设立邢州安抚司,由脱兀脱、张 

耕任安抚使。刘肃任商榷使,张、刘等到任后,采取了一些安抚措施,如兴 

办冶铁作坊,招集流散的百姓,进行恢复生产等工作。 

     农业生产与水利关系密切,张、刘二人也就从事一些水道的整治工作。 

当时邢州城北有三条河流。南面一条最大的名潦水,靠城流经2、3里后,东 

向流入蔡水。金元战争的混乱年代,河渠水道无人管理,河水破堤而出,四 

散漫淹,城北低洼处一片沼泽,连冬天也不见干涸。北面有两道小河,近潦 

水的叫达治泉,稍外一条名野孤泉。在漫流的泥沙堆积下,它们又一起淤塞 

了。出邢州城北门原有三座石桥跨越三条河流,是城北道衢大路。中间达治 

泉上那座古老的小石桥,战乱后倾没在大片沉积的泥沙中。30年过去了,连 

踪影也见不到了。人们行经那里时,不得不提起衣裳涉水而过。后来有些好 

心人在达治泉与野狐泉渡口处安上了几根木梁作桥,暂时应付一下,常架常 

坏,问题根本没有解决。这时,张耕和刘肃便邀请年青的郭守敬到城北的现 

场。年仅21岁的郭守敬,在察勘之后,按照水位、流量和灌溉需要等条件, 

进行了治理设计工作。他规定了河道的位置,拟订了路线,确定了堤岸的尺 

寸,核算了需要的工时等。并提出治理规划。疏浚工程开始,把三条河水导 

向下游。在郭守敬指出应该设桥的地方,挖出了原来的小石桥。从此,潦水 

依然沿旧河道由南桥下流去,不再泛滥。修整的新石桥与北桥分别引二泉东 

去,汇合于柳公泉。北去燕京的大路上,过往的行人再也不用跋涉于泥淖之 

中了。农田得到了灌溉之便,大大促进了当地生产的恢复。郭守敬规划的这 

一项河道工程,只征调了400多人,干了40多天,就顺利完工了。办了这件 

事,解决了30年来的老问题,对人民生活有很多好处。于是事迹在邢台市周 

围传播开去,郭守敬的技能才干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二、修复唐来、汉延等河渠 



     在忽必烈那里当顾问的子聪和尚,颇得忽必烈的赏识和信任。1253年, 

在忽必烈进兵大理,途经六盘山的时候,子聪又介绍了只有十九岁的王恂给 

忽必烈。忽必烈对王恂大为赏识,派他做次子珍戬的伴读。与此同时,当年 

在紫金山与郭守敬同学的一班人,差不多都相继担任官职。不过郭守敬暂时 

还未进入仕途。他是个好学的人,这段时期,他潜心学术,积累知识,为以 

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忽必烈总管漠南地区以来,曾两度驻在背靠沙漠的草原南缘,原金代桓 

州的东部。蒙哥汗6年(1256年),忽必烈叫子聪在这一带踏勘地形,选定 

滦河上游龙冈的南侧,即现在正蓝旗境内敦达浩特东约20公里的闪电河北岸 

的一百零八庙营造宫室城廓,作为他的根椐地。3年后,正当这首府建成的 


… Page 5…

时候,蒙哥汗于9年(1259年)初秋攻打四川合川的战役中阵亡了。元军撤 

围北退,回到那时的都城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额尔德尼桑图附近鄂尔浑 

河上游西岸喀喇和林)。忽必烈也于年底从鄂州(湖北武昌)前线回师北返。 

第二年春天,军回龙冈,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展开了。忽必烈在一些蒙古军 

事首领的支持和汉族地主士大夫的策划下,打破大汗应由贵族会议推选的蒙 

古传统,抢先自立为汗。接着他采纳了子聪的建议,下诏建立纪元称中统, 

并将龙冈驻地命名为开平府,作为都城;设立中央政权机构,称做中书省。 

他任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作为中央机关政权最高 

负责的官员。 

     没有多久,王、张二人渐渐发生了矛盾。正好这时忽必烈将我国北方地 

区分为十路,各设宣抚司,任命了一批宣抚使,作为地方政府机构的负责人。 

于是,张文谦被外放,以原官职兼任大名路与彰德路(今河北大名地区西部 

至河南安阳地区东部)宣抚司的宣抚使,转到地方上去了。张文谦是邢台南 

面50里的沙河人。他想起老朋友子聪和尚的学生郭守敬来了。于是,30岁 

的郭守敬应邀,告别家乡,随同张文谦上任去了。那时候,忽必烈的军事力 

量主要用于漠北,同他的汗位争夺者阿里不哥和海都打内战,因此急需巩固 

他的漠南后方。大名、彰德一带人民虽然逐渐恢复定居,但赋税繁重,又逢 

天气干旱,生活极端困苦。郭守敬深知水利是恢复农业的根本问题之一,他 

认真察看大名、彰德地区河流水渠的分布,仔细估量地势地形,周密地考虑 

引哪条水,修哪些渠,计算着能够增加多少灌溉耕地,可以给农业生产带来 

多大的好处等等。经过实地考察,在他头脑中酝酿了一整套整治水利的地区 

规划和设想。 

     张文谦在大名等地工作不到一年,次年春天回京朝见忽必烈,由于当时 

王、张矛盾暂时缓和,便又被留下来担任左丞。 

     在大名、彰德路期间,郭守敬公务之余,并没有放弃他所擅长的天文仪 

器方面的研制工作。他本已弄懂了计时仪器莲花漏的原理,只是苦于没有力 

量仿制。现在他在宣抚司官署襄办重要事务,顶头上司又是深通天文历法的 

旧日师友,乘着这个机会,他就亲自动手,带领工匠,开炉熔铜,按照早年 

所见图样,浇铸了一套正规的铜漏壶,想给地方上使用。 

     中统三年(1262年)春,张文谦向忽必烈推荐了郭守敬。忽必烈正在采 

取一些整治水利、鼓励农桑和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急需要收罗各种人材, 

所以很快把郭守敬召到开平府接见。而郭守敬铸造的那套漏壶正好已完成, 

他给起名“宝山漏”,并把漏壶送到了燕京,献给元政府。因为这套计时仪 

器构造相当精巧,水的流动速度比较均匀,计量时间也比较准确,后来元代 

的司天台(即国家天文台)上也采用了漏壶作为计时的工具。 

     郭守敬进入元朝政府,最初被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后来升任都水少监、 

都水监以至工部郎中,都是主管水利的。 

     郭守敬在开平府被召见的那天,他就向忽必烈谈起了华北平原的河渠灌 

溉情况和急需兴修的水利工程。他根据自己勘察的结果,针对当时农业生产 

的具体情况和经济上的需要,提出了六项治理建议,并详细地阐述了每一项 

建议中的工程方案及其效用。他提出: 

     一、燕京东面,金代原有一条运送粮米的漕运河,直通通州(今北京市 

通县),接连南北运河,但由于水浅淤塞,已不能行船。当时南方来的运粮 

船到了通州,得改用马车等将粮食送到燕京,路程有50里长。如果以燕京西 


… Page 6…

北玉泉山的泉水作水源,引到旧漕河,使之通船,一年可节省车运费用60000 

缗(m0n)。如果再从通州南面的蔺榆河口蒙村(今河北香河河西务东)拉直 

开凿一条运河,到杨村(今天津市西北武清),可以避免淤浅、远绕和风浪 

等各种不便。 

    二、将邢州城北的达治泉水引进城中,然后分成三条河道引出城东,可 

灌溉邢州东部一带农田。 

     三、邢州的沣河(今沙河)原东流至任城(今河北省任县东)的一段, 

故道淤塞,水流漫溢,淹没农田1300多顷。如果重新修复河道,不仅这一大 

片农田可以重新耕种,而且河流从小王村经滹沱河最后导入御河(今卫河一 

段),还可以通船,便利交通。 

     四、在磁州(今河北省磁县)东北滏水与漳水会合处,开引一条河道经 

由滏阳(为磁州州治所在地,即今磁县)、邯郸、洛州、永年再过鸡泽,使 

其流入沣河,就可以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