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妹 头-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缝掐过来,掐过来,使劲地一神。妹头领会到这是因为缝衣线往往更容易缩水一些,
就将两面衣块收紧,皱缩起来。这样一掐,一抻,就把线捋直了。所以,玲玲二姐
姐穿出来的衣服才能像熨过的一样,特别平服。二姐姐晾满了四竹竿的衣服,回去
整理整理,就出门去了。
    她是娇小苗条的身材,穿一条花布长裙,系在白衬衫外面,腰上紧紧地箍一根
白色的宽皮带。头发是电烫过的,在脑后扎两个小球球,额发高高地耸起,蓬松的
一堆。肩上背一个皮包,带子收得短短的,包正到腰际。这是她这样刚出校门,又
走进社会的女青年的典型装束,标明了受教育和经济自立的身份。许多社会青年也
这样装束自己,可到底掩饰不住内心的空虚,表情是落寞的。玲玲的二姐姐则是自
信的,她绷着一张粉白标致的脸,目不斜视地走出了弄堂,去度她的假日。人们传
说她有男朋友了。
    在这样的年龄阶段,相差五六岁几乎就像隔了一代,怎么赶也赶不上似的。妹
头看着玲玲二姐姐,就是这样的心情。她对日复一日的上学,下学的生活,简直都
是灰心的。所以她的成绩没有太坏,而是保持在中游水平,那只是因为她的聪明,
以及恪守义务的天性,她认为读书是她应尽的义务。事实上,她对书本上的知识是
谈不上有什么兴趣的。弄堂前边的操场,就是妹头他们小学校的操场。下午放学回
家,隔了篱笆墙,听着那些晚放学的班级在操场上体育课,吵吵嚷嚷,夹着老师的
口令,哨子,还有呵斥,她好像从局外看见了自己生活的不幸。这时候,她就像个
淑女一样,坐在门前的台阶上,用绷箍绷了一片枕头布,绣着花。妹头她们的小学
校,就是间在弄口的民居里面,教室,办公室,都是东一处,西一处的。弄堂里的
孩子,听到打预备铃了,再奔去上课,也来得及。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妹头还没
上学,哥哥已是三年级学生了,两节课后的大休息,他都来得及奔回家,吃一碗猪
油拌饭,再奔回学校。这条弄堂又地处闹市中心,课堂外边就是繁华的市面,下课
时,女生们拥在窗前,点点戳戳地看着街上走过的摩登男女,还有对面橱窗里皮鞋
的样式。她们给街上经常出现的人物起名,比如,“淮海路上一枝花”。这其实也
是一个社会青年,家住在这条街上的某一条横马路上,她在这条街上走来走去,有
时手里托着一包油浸浸的熟食,有时是几条固本肥皂,还有时是一卷布。眼尖的女
生甚至能看出这是一卷短裤的裤片,还是一卷龙头细布的口袋布。虽然是为了这些
琐事进出,“淮海路上一枝花”依然穿得很正式,丝袜,皮鞋,过膝的裙子,衬衫
的袖口端端正正地扣着扣子。她也是烫发,但不是妹头妈妈那样的短发,也不是玲
玲二姐姐的蓬松额发,脑后扎两个小球,她是长波浪,可又不是披散在肩上,而是
做成束发的样式,额发略有些小波纹,但比较平服自然。这种发式多是电影明星做
的,摩登里带几分艺术气。她的头发又特别黑,衬着她端正小巧的额,鼻,脸颊,
和下颔,分外秀丽。她有一件黑白格子的呢外套,下面配着舍味呢的长裤,特别和
这发型合适,真是醒目得很。有一次,大约是匆忙出门,她竟穿了一双拖鞋,露出
了赤裸的脚后跟。裤子也是家常的,人造棉裤子,洗白了,她又走得急,裤腿就裹
着她的身子飘动摇摆着。女生们都傻了眼,心里激荡起一股嫌恶和羡慕夹杂的感受。
望了她从马路对面走到这面,再走到马路那头,拐了个弯,消失了。玲玲忽然说了
一句:“真像是马路天使。”大家并不知道“马路天使”是什么意思,但都觉得,
这是再恰当不过的形容。妹头尤其吃惊玲玲会说出这样精辟的话,并且还说得那么
冷静,就好像是很平常的一句话,几乎要对她刮目相看。这些名词都是从她姐姐那
里听来的,有姐姐就是好,眼界都开阔。
    女生们还很狂热地崇拜于追逐一名年轻的女老师,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她其实
并不漂亮,脸部甚至还有些缺陷,就是她的下巴略有些短,装束又很朴素,总是白
衣蓝裙,一双横搭袢皮鞋,还有些土气地留着一对垂至腰际的长辫子。但是,她确
是有一种风度,严肃,端庄,文静,姿态则很挺拔。这使她有些像女演员。女生们
为了学习她,都留起了长辫子,走路也挺着腰,端直地,目不斜视地,一步一步迈
着。女生们干什么都是一窝蜂,有一些是真喜欢,有一些则是盲目的,瞎凑热闹。
妹头就不,她没有加入潮流。她并不喜欢这位辅导员老师,她觉得她有点官腔。她
尤其不喜欢辅导员那口咬得很准的,朗朗的普通话,这加深了她的官腔。她宁可去
喜欢学校里另一位男老师,美术课的李老师。
    李老师是一个精神略有些委靡的男人,传说他曾经患有结核病,从大学退学,
病愈以后就来到这所小学校来教图画课。他的脸黄而瘦削,头发却偏偏比较长,也
不是那种时髦的,经过修饰的长发,而是没什么型的,不经意而留长了。额发本是
想朝后梳,却没有梳平,于是便竖着。在春暖很久的天气里,他还穿着一件棉袄,
蓝布罩衫的袖口很长地盖在手背上,中式的连肩的衣襟从他单薄的背膀上垂挂下去。
看上去,他就像那种穿长衫的旧式的男人。可他一旦脱了棉袄,换上一件毛蓝洗白
的中山装,忽然又年轻起来,你发现他几乎还是个少年人,而且很新派。上课时,
他夹了教具走进课堂,将东西一放,就转身在黑板上作演示,同时简短地解释几句。
他画得非常娴熟,自然还流露出不屑:画这点东西,还不是毛毛雨?这样,大约占
去有三分之一的课时,还有三分之二时间,他就让同学们照他的示范画,自己则坐
在黑板一侧的下方,静静地等待下课。他虽然是有些病态,但出于幽默的天性,他
并不忧郁。他脸上带着懒散的温和的笑容,略带打趣地批评学生,学生要是画得实
在糟糕,他就说:“怕来!”“怕来”是上海话形容难看的说法,好看则是“趣来”。
“来”是语气词。他说一口标准的上海话,不带任何乡音,比方苏州,宁波,或者
本地的口音。苏州腔多少有些狎昵,尤其是男人来说,就有些轻佻;宁波音呢,难
免有些卖弄风趣,便油滑了;本地话,指的是上海郊县的土语,倒是老实,可委实
又太乡气重了。所以,这些口音多半是有些俚俗。上海话本又是杂合之音,总是要
有侧重的,偏偏李老师说的一口没有习气的上海话。他又不是刻意地,一字一句去
咬,而是轻松,随便,自然。有一些难发的音,他一吐口就是。比如仙鹤的“鹤”,
上海话里是发的舌根鼻音,他就这么发音——“鹤”。他说话的声音不响,可也不
是有意的轻柔,而是觉得不必要大声说的,还是带些懒散。妹头中意他的,就是这
口上海话。还有,妹头喜欢有一些颓废气的男人。那种昂首挺胸,理直气壮的男人,
会让她觉得有官腔。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就是昂首挺胸,理直气壮的语言,所以是官
腔的语言,而大队辅导员,则是个官腔的女人。总之,妹头不喜欢官腔,而颓废气,
是与官腔最无干系的。所以,她就比较欣赏李老师。无意识地,她对图画课也比较
别的课更有些兴趣。当然,也是一般的兴趣。她对美术并无特别的才能,只是能过
得去而已。不过,有一次,李老师还是注意到了她。就像方才说的,李老师大半时
间是让同学们自己画画,画完之后立即交上,当场批了分数,便可离开课堂,不必
非等下课铃响。这一次,妹头送上她的作业时,李老师注意了一下她的名字:朱秀
芝。其实这是个很大路的名字,但碰巧引起了李老师的联想。他问道:六年级一班
的朱秀荪是你哥哥吗?这更可能是哥哥的名字给了李老师印象,因为一个男孩子名
字里有个“秀”字,总有点特别,使人想到这也许是个班辈,所以才进一步留意到
“朱秀芝”的名字。末尾又都是草字头的,这是认真起名的父母常用的手法。这表
明李老师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还是相当有兴致的。妹头回答“是”,李老师就说:
你哥哥很巴结的。“巴结”也是上海话的说法,是“努力”“不放松”的意思。
    虽然李老师表扬的不是她,可表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