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人上路--车轮印制的日记 作者: 李彦-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很多细节,他也不多说,每个神*迹前说上几字,内容简短,语调缓和,每次说完都要盍掌拜一下,很有长者的风度的谦和态度。又带我们上山坡,俯瞰夕阳中郎木寺全景,远处毡房外的藏狗疯狂吠叫,疯狂蹦跳,做疯狂咬人状。我注意到他行走时,右手背在后面,一边挽着袈裟,拇指和中指相碰,其余三指自然弯曲,做出一个佛的手势,看来即使行走之中,他也在修行。 
          
        郎木寺的黄昏要到山坡上去坐着,在那里能够看到我喜欢的开阔的景色,其实,只要是在野外的黄昏都会很美,但是还是和北京香山上看的不一样,这里的山、树、草、庙子,都融在夕阳的金色里,人离天很近,一切仿佛是接近天国的。 
          
        当天晚上,我们去了圈子里甚为名的丽莎的餐厅,饭菜种类不多,但是还算挺可口的,尤其是招牌Big Yak汉堡和Apple Pie。奶茶是用速溶的,不过味道挺好,就是贵了点,3块一杯。屋子很是不大,聚着十来个老外,白天竟是见不到的,晚上都跑这儿来了,吴丽莎真是得感谢LP和驴坛的朋友们,否则,凭她那洋味的饭菜,特立独行的风格和粗鲁的儿子,当地人也决不会光顾的。 
      
        丽莎同志本人高大红润健康粗犷,我做了思想准备,决不相信有些游记里把她描绘成一位年轻美女的说法,但她的真实样子还是让我有点意外,年轻是谈不上了,大概至少有38岁以上的,浓眉大眼,线条分明,戴着回族妇女经常戴着的白帽子,大夫戴的那种,黑红的脸膛,身高足有一米七几,骨骼粗大,不胖,说话做事相当有个性,或者说酷,或者说有点粗鲁。丽莎同志的老公也很高但很瘦,穿着小了一号的衣服,满脸的沧桑但是态度和蔼可亲,相比丽莎来讲要好得多,丽莎的态度绝不亲热,甚至有点粗鲁的嫌疑,对我们一副爱吃不吃的样子和口气,其实,我们比老外吃的多多了,老外很抠,我们为了能尝多点种类,反而有浪费现象,但这不足以让丽莎改变对我们的态度,这说明她不是以消费量作为待客标准的,在她心目中可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可能我们还不足够引起她的注意,很明显,丽莎是一家之主,她老公是要看她的脸色的。也可能,他们待人的态度就是很原始,没有任何礼教规矩之下产生的天然态度,是和我们都市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吧,但对老外却要好些,大概是因为语言不通,又考虑到人家是很远道而来的。 
          
        后来回过头来想,在这样一个两省交界的地方,丽莎一个女人,又不是本地人,如此特立独行地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已经相当艰难,再要求什么格调或是情趣或是热情,似乎有点过分了,应该说,她的做法是天经地义的,是我们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可不管怎么说,和门口卖油条,面食的大爷们随和相比,丽莎的态度真的是太特别了。 
          
        来郎木寺前,看功略的时候,对这里还是有一点幻想的,事实给我的反差有点大,原先以为是个开阔的地方呢,而且白龙江也很小,和小河一般,不过想想也是,源头的水能有多大呢。进镇的时候,路边躺着一头死驴,好像刚死不久,是被车撞毙的,很恐怖,一直没有人清理。第二天一早,就去洗车,一路上积聚了无数的泥巴,估计用了平时洗车四五倍的水才洗干净。如释重负般开车上另一边的另一个庙子。 
          
        庙子的金殿藏在一个小山包后面,我们去的时候,喇嘛们正在院子里辩经,虽然去过色拉寺了,但是辩经还是头一次见,很有意思,四五个一伙,提问的连珠炮一样,结束时都做个亮相一般的动作,双手一拍,左手往对方鼻子下一伸,有点像黄飞鸿的样子,非常好玩。金殿旁边就是厨房,黑乎乎的,还不让人进去看。 
          
        下午两点,我们和格藏一起去仙女洞那边的庙子,昨天认识的老僧杨岑,在路边等我们,昨天他叫我们下午来找他,也没说具体在哪里,反正往那边走就一定能遇到他,我们也没有特意问,一切就在这么随意间解决了。老僧杨岑是半路出家,出家前在城市里是有过工作的,至于为什么出家也不得而知,他出家的时间还不如格藏长,不过看得出他很用心敬佛,每尊佛前,他都像个老师对学生似的,告诉我们佛的名称然后行礼,我们跟在他后面,不免要学样,他虔诚的神情令人无法不动心,虽然他没有和我们说一句要如何做的话,可他的举止和态度让人不得不跟从,他平淡的声音却不单调,仿佛有传音入密的力量,至今留在我的脑海。 
          
        当我们下山离去时,老僧杨岑站在坡顶,我永远也忘不了当时他的样子,他挥着手,不断说着:再见,一路平安,吉祥如意。他的态度既有发自内心的热情,又有看破红尘聚散的淡然。是真正的出家人的风范。 
          
        到了傍晚,我们又上山去赴铁棒喇嘛的邀约,铁棒喇嘛相当于庙里的管家。尕藏喇嘛的家是个小独院,正面三开间房子他占了两间,另外一间有另一个喇嘛住。   
        
        家里有两个小喇嘛在做饭,手脚麻利地包包子,煮肉,窗边的桌子上摆了炸馓子,苹果等食品,还有几大瓶彩色的饮料,看来尕藏喇嘛专门做了准备,在这个物质比较缺乏的闭塞地方,能找的这么多吃的是要破费一番了。 
          
        尕藏喇嘛说,他也是幼年出家,已经30多年了,今年40多岁。他的眼睛先天不好,那种眼神并不是有意的,而是天生的样子。和我们接触的其他喇嘛不一样,他沉默寡言,不擅言语,谈话很多时候是冷场的,大家在倒茶,喝茶中等待包子和肉做熟。终于熟了,他非常热情的给我们每人一大块肉,很香的羊肉,又盛了大盘包子,是牛肉包子,同样好吃。而他自己却吃的很少,只是坐在一边看着我们,一脸满足的样子。 
          
        吃了很多肉和包子之后,尕藏用他那磕磕巴巴的汉语有点羞涩地说:我,朋友的没有,你们,是第一。没有其他喇嘛那样热情的话语和行动,也没有更深入更清楚的表达,他看似迟钝的样子就足以说明他的心。虽然他贵为一庙的铁棒喇嘛,可他的坦诚和朴实使他像个普通人,这更令人动容,我们也发自内心地为他解囊布施,尽管他没有提到任何这方面的要求,甚至连他没有家人支持之类的暗示都没有,他所想的,只是今天认识了北京来的几个人,而他把这几个人当成朋友来招待了。还有什么比这样纯洁的心灵更能让远离家乡城市的我们更为感动的呢? 
          
        世界上有很多角落有着令人震撼的美景,吸引着我们的脚步和心灵,而世界的角落里,还有着比风景更加令人震撼的人性的光辉。就像生活在美景中的人们不以美景为奇一样,他们只是在和平常一样生活和待人的时候,就足以令我们这些城市中的人心灵震颤了。我们远离自己生活的地方,来寻找的不只是纯净的空气,纯净的蓝天,更是纯净的心田。 
          
        在朗木寺的两天,就像这里的景色一样,平静,闲适,没有起早贪黑地去把日出,日落纳入相机,因为真正的美是无法用影像来记录的。离开朗木寺,我们继续向四川境内进发,当翻越了交界大山的垭口,壮阔的若尔盖草原一望无际地展现眼底时,憧憬着未来的心,却深深怀念刚刚离开的地方,那个深山之中的快乐之地…纯净的天堂。 
          
        多么希望再次去到那纯净美好的地方,不过,纯净美好的感觉只存在于纯净美好的心灵之中。不论身在何处,心纯净,地方就纯净。         
 
        10月16日 乌海—集宁     
        集宁也叫乌兰察布,是乌兰察布盟的首府。内蒙的路标上都写乌兰察布。     
        前半程是国道,路况不错,只是车多,只好不断和大货车,拖拉机,干草车做着超车游戏,险象环生。天阴着,一天没看见太阳。     
        磴口那里已经把黄河大桥修好了,还有一个大石头雕塑,全然找不到去年的痕迹,去年这段路挺乱的。原本想找去年出了包头后有蒲草还照过相的地方怀想一下,却提前上了高速,完全找不到去年的痕迹,难道连景物也是这样绝情,不让我再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