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左宗棠评传-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盘打错了。中国军队旋又取得镇南关—谅山大捷,使赫德惶恐不安。金登干在法国的谈判由此产生波折,他致函赫德
说:”真的看到这种情况出乎预料地突然发生时,还是使人伤心的。“但是,就在镇南关—谅山大捷即将取得之际,直
隶总督李鸿章、主持总理衙门的”新王爷“奕䜣却积极主张对法议和。据赫德于光绪十一年二月初七日(1885年 3月 23
日)致金登于函中说:”李在过去三个星期里特别地烦躁不安,他被皇帝派遣与日本为朝鲜事件而派来的特使伊藤博文
伯爵谈判,为了不使法国问题妨碍他,虽然没有上面的命令,他还是对这事插了手。总理衙门——特别是新王爷——在
我们直接去找茹费理以后,坚决地支持了我“④。赫德说这番话后仅 6天,法军大败于谅山,李鸿章乘机提出了”乘胜
即收“⑤的主张。他认为:”当藉谅山一胜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人必不再要求。“①便致电总理衙门说:”谅山已复,
若此时平心与和,和款可无大损,否则兵又连矣。“
    ②这样,李鸿章的主张不仅与赫德的思路相符,而且更与慈禧太后在不丢掉面子的情况下议和的初衷相吻合。于是,
清廷决意停战议和。二月十九日(4 月 4日),金登干在得到清廷的认可后,代表清政府与法国政府代表毕乐在巴黎签
订了《中法停战条件》。其内容为中国批准《中法简明条款》;双方立即停战,中国从越南撤兵,法国撤除对台湾的封
锁;法国允派一员至天津或北京,商定所订条约的细目。于是,清廷下令停战撤兵,并于三月二十九日(5 月13日)派
李鸿章在天津与法使巴德诺开始谈判,以签订正式条约。
    面对清廷停战、撤兵与议和的“谕旨”,左宗棠痛感失望和愤懑不平,他上奏直陈“要盟宜慎,防兵难撤”,指出
:法夷犯顺以来,屡以忽战忽和误我大局。上年四月十三日之约,口血未干,即来挑衅,甚且逞其无赖。??一面踞我
基隆,一面驶入马尾,乘瑕蹈隙,驯至溃坏而难收拾。
    ②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第 4卷,第 25 页。
    ③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第 4卷,第 35 页。
    ①《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第 81 页,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②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第 4卷,第 35 页。
    ③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第 4卷,第 61 页。
    ④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第 4卷,第 52 页。
    ⑤[清]李鸿章:《寄粤督张香帅》,《李文忠公全书》电稿,卷五,页二九。
    ①罗惇《中法兵事本末》,见荣孟源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第 248页,三联书店 1954 年版。
    ②[清]李鸿章,《寄译署》,《李文忠公全书》电稿,卷五,页二四。
    前车宜鉴,大局攸关。津约五条已置越南于度外,占踞之基隆与新失之澎湖,岂可再涉含糊耶?自去秋至今,沿海、
沿边各省惨淡经营,稍为周密,今忽隐忍出此,日后办理洋务必有承其蔽者。如果基澎不遽退还,则当道豺狼必将乘机
起噬,全台南北不独守无可守,抑且防不胜防。此要地之不得不争,所宜慎之于先者也。??此边军之不可遽散,所宜
防之于后者也。与左宗棠有同感的张之洞在接二连三地提出反对撤兵、议和的建议后,自知“人微言轻”,便致电左宗
棠希望他能力挽狂澜。张之洞说:闻洋约十条数日内即画押,无非利法害华之事。洞请发沿海、沿边疆民筹议,不报。
洞前后电奏二十二次,三争撤兵,余争条约、地界、商务、刘军、义民;初则切责,后则不报。人微言轻,无术挽救。
若再草草画押,后悔易追!
    公有回天之力,幸迅图之。张之洞以其少壮有为想挽回局势却“无术挽救”,左宗棠则虽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亟望一吐“四十余年之恶气”,却也无“回天之力”。左宗棠对清廷的衰朽面目已完全看透,张之洞的电报除去徒然增
加他的几分苦恼之外,他已无言以对。他深知清廷发出了“由李鸿章分咨沿海、云粤各督抚如约遵行”的“电旨”和派
李鸿章在天津议订条约,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四月二十七日(6 月 9日),李鸿章奉慈禧太后之命,在天津与巴德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又称《中法
新约》),规定:中国承认越南归法国保护;中国同意在两广、云南的中越边界开埠通商,法国享有减税通商权;以后
中国建造铁路时,应向法国商办。当然,在这个不平等条约中,加进了“言明必不致有碍中国威望体面”①的字眼,这
也算是满足了慈禧太后的心态。战争的结局是以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的事实收场了。
    五月初六日(6 月 18 日),左宗棠以“身体赢瘦、饮食锐减”,“头晕眼花”,“喀血时发”②的实情向清廷上
奏请求告退。六月十七日,他再次上奏恳求交卸钦差差使回籍,并陈述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微臣衰朽残年,谬膺重寄,
成功未奏,方切疚心。”③中国不败而败,左宗棠何以心甘?!
    即使在身体病重和失望有加的情况下,左宗棠在六月份仍上两折,对保卫台湾和加强海防提出了颇有见地的建议。
他认为:“台湾孤注大洋,为七省门户,关系全局,请移福建巡抚驻台湾,以资镇摄。”④清廷对此予以采纳,于光绪
十一年九月初五日(1885年 10 月 12 日)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福建巡抚事务由闽浙总督兼管,台湾设立行省,刘
铭传为首任巡抚。左宗棠还在专设海防大臣的奏折中提出“师船宜备造”、“巡守操练宜定例”、“铁路宜仿造”、
“士气宜培养”等意见,并指出由新设的海防大臣“驻扎长江,南拱闽越,北卫畿辅”。①在台湾设行省的同一天,清
廷下令设立海军事务衙门,命奕䜣总理海军事务,这与左宗棠的建议也有密切的关系。七月二十七日(9 月 5日),业
已 73 岁的左宗棠在两日前接到了清廷“俯
    ①《密陈要盟宜慎防兵难撤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四,页二二至二四。
    ②[清]张之洞:《致福州左中堂》,《中法战争》(资料丛刊),第 4册,第 504页。
    ①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弟 1册,第 467页,三联书店 1957 年版。
    ②《恳恩交卸差使回京复命并恳先行回籍调理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四,页二九。
    ③《再恳交卸差使展假回籍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四,页三四。
    ④〔清〕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 403页。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帝国主义侵略类。中法战争案卷》,第 107号卷。
    如所请“的”上谕“,但耗尽了毕生心血的他再也无力返回湖南老家了,这一天他病逝于福州,临终之前,他在口
授遗折中说:此次越南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不能瞑目!左
宗棠死后,清廷发布”上谕“称:”大学士左宗棠学问优长,经济闳远,秉性廉正,莅事忠诚“,”叠著战功“,”运
筹决胜“,”底定回疆,厥功尤伟“,”尽心民事,裨益地方,扬历中外,恪矢公忠“,着追赠太傅,加恩予谥”文襄
“。③他的”左文襄公“之名由此而得。
    ②《左文襄公实录》,第 8页。
    ③[清]罗正钧,《左宗棠年谱》,第 404页。
    五、立言传世早在春秋时期,鲁大夫叔孙豹便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
朽。”①本书传主左宗棠也深悟“立德、言、功,为三不朽”②之古训,在立德、立功的同时颇重立言,并以立言即其
思想的底蕴来指导其行动,成为一个善治文书,勤于笔耕的兼政治、军事、思想家于一身的人物。对于他的“立心行事”,
与左宗棠为“同乡布衣之交,共事日久,相知最真”的杨昌浚有如此评说:“凡有利于国家之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见无不为,为无不力”,其“果敢之气,刚介之风”足“振顽懦”。
    ③可见左宗棠所立之言与其所立之德、之功有机地融为一体,具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