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衡全译-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引文参见陆贾《新语·无为》。
  【译文】
  儒者的书上又说:“尧、舜时的百姓,可以挨家挨户被封官。”这是说他们家家户户有君子的德行,可以都做官。说能被封官,可以;要说是挨家挨户都可以,就是夸大。
  【原文】
  27·14人年五十为人父,为人父而不知君,何以示子(1)?太平之世,家为君子,人有礼义,父不失礼,子不废行。夫有行者有知(2),知君莫如臣,臣贤能知君,能知其君,故能治其民。今不能知尧,何可封官?年五十击壤于路,与竖子未成人者为伍,何等贤者?子路使子羔为郈宰(3),孔子以为不可,未学,无所知也(4)。击壤者无知,官之如何?称尧之荡荡,不能述其可比屋而封;言贤者可比屋而封,不能议让其愚而无知之(5)。夫击壤者难以言比屋(6),比屋难以言荡荡,二者皆增之。所由起,美尧之德也。
  【注释】
  (1)示:拿给人看。
  (2)知:识别。
  (3)郈(h^u后):古邑名。春秋时鲁国叔孙氏邑。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南。宰:城邑的长官。
  (4)以上事参见《论语·先进》。
  (5)让:责备。
  (6)难:不可。
  【译文】
  人五十岁作父亲,作父亲而不知道君主的功德,拿什么来教育子女呢?
  太平社会,家家是君子,人人懂礼义,父亲不会丧失礼义,子女不会舍弃德行。有德行的人有识别能力,能识别君主的莫过于臣子,贤臣最能理解君主,能理解君主,所以能治理老百姓。如今他们不曾知道尧的功德,怎么能被封官呢?五十岁还在路上玩击壤的游戏,跟小孩和未成年的人混在一起,算什么贤者呢?子路要子羔做郈的长官,孔子认为不行,因为他没有学好,无知识。玩击壤的人没有知识,怎么能做官呢?称赞尧的功德浩大无边而没有人说得出来,那么就不能说尧的百姓能挨家挨户被封官;要说贤者能挨家挨户被封官,就不能议论和指责玩击壤的人愚昧而不知道怎样来称赞尧的功德。既然有“击壤者”这样愚昧的人存在就不能说挨家挨户被封官,要是挨家挨户被封官就不能说尧舜功德浩大无边得没有人能说得出来,看来这二者都是夸张。夸张之所以产生,都是为了要赞美尧的功德。
  【原文】
  27·15《尚书》曰(1):“祖伊谏纣曰(2):‘今我民罔不欲丧。’”罔,无也,我天下民无不欲王亡者。夫言欲王之亡,可也;言无不,增之也。
  【注释】
  (1)《尚书》:指《尚书·西伯戡黎》。
  (2)祖伊:商王祖乙的后代,商纣王的贤臣。祖伊谏纣:西伯周文王打败了商的属国黎以后,纣王的贤臣祖伊惊慌失措,赶紧跑去禀报纣王。直言不讳地指出纣王荒淫无度已遭到天怒人怨,情势危急,殷命将终,要纣王勤勉政事,为国家命运着想。
  【译文】
  《尚书·西伯戡黎》说:“祖伊进谏纣王说:‘现在我们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希望你灭亡的。’”罔,是无的意思,祖伊是说我们天下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希望纣王灭亡的。说希望纣王灭亡,是可能的;说没有一个不希望,则是夸大。
  【原文】
  27·16纣虽恶,民臣蒙恩者非一,而祖伊增语,欲以惧纣也。故曰:语不益,心不惕(1);心不惕,行不易。增其语,欲以惧之,冀其警悟也。
  【注释】
  (1)惕:提心吊胆。
  【译文】
  纣王即使罪大恶极,老百姓和大臣们蒙受他恩惠的不止一个,而祖伊夸张的话,是想用这话让纣王有所畏惧。所以说:说话不夸大,人心不会惧怕;人心不惧怕,德行不会改变。把话夸大,是想用它使人畏惧,希望它能使人警戒觉悟。
  【原文】
  27·17苏秦说齐王曰(1):“临菑之中(2),车毂击(3),人肩磨(4),举袖成幕,连衽成帷(5),挥汗成雨(6)。”齐虽炽盛(7),不能如此。苏秦增语,激齐王也(8)。祖伊之谏纣,犹苏秦之说齐王也。贤圣增文,外有所为,内未必然。何以明之?夫《武成》之篇,言武王伐纣,血流浮杵(9),助战者多,故至血流如此。皆欲纣之亡也,土崩瓦解,安肯战乎?然祖伊之言“民无不欲”,如苏秦增语。《武成》言血流浮杵,亦太过焉。死者血流,安能浮杵?案武王伐纣于牧之野,河北地高,壤靡不干燥,兵顿血流,辄燥入土,安得杵浮(10)?且周、殷士卒,皆赍盛粮(11),或作干粮(12),无杵臼之事,安得杵而浮之?言血流杵(13),欲言诛纣,惟兵顿士伤(14),故至浮杵。
  【注释】
  (1)齐王:指齐宣王。
  (2)临菑(9资):齐国国都,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因城临菑水而得名。
  (3)毂(g(股):车轮中心的圆木,中有圆孔可以插轴。泛指车轮。击:接触,相碰。
  (4)磨:相摩擦。
  (5)衽(r8n认):衣襟。帷:围帐。挂在上面的叫幕,把四周围起来的称帷。(6)引文参见《战国策·齐策》。
  (7)炽(ch@斥):强盛。
  (8)激齐王:据《战国策·齐策》记载,苏秦在齐宣王面前极力称赞齐国国富民强,想激励他与秦国抗衡。
  (9)参见古文《尚书·武成》。
  (10)杵浮:疑“浮杵”之误倒。章录杨校宋本作“浮杵”,可证。
  (11)赍(j9基):携带。盛:充足。
  (12)或作干粮:语与上文雷同,故疑宋人校语,误入正文。
  (13)疑“杵”上夺一“浮”字。上有“血流浮杵”,“《武成》言血流浮杵”,可证。
  (14)惟:因为。顿:倒下。
  【译文】
  苏秦以齐宣王说:“临菑城中,车碰车,人挤人,抬起衣袖能成幕,连起衣襟能成帷,挥洒汗水能成雨。”齐国即使繁荣昌盛,也不会如此。苏秦夸张的话,是在激励齐宣王。祖伊进谏纣王,就像苏秦说服齐宣王一样。圣贤夸张文辞,对外有目的,内心未必这样。怎么知道呢?《尚书·武成》说周武王讨伐纣王,鲜血流得能漂起杵来,可见帮助纣王作战的人很多,所以流血如此之多。如果老百姓都希望纣王灭亡,军队会土崩瓦解,怎么肯作战呢?然而祖伊说“老百姓没有一个不想纣灭亡的”,这就像苏秦夸张的话一样。《尚书·武成》说血流得能漂起杵来,也太过分了。战死者流的血,怎么能漂起杵来呢?考察周武王是在牧野讨伐纣的,黄河以北地势高,土壤都很干燥,士兵被砍伤血流出来,就会渗入干燥的土里,怎么能漂起杵来呢?何况周与殷的士兵,都带足了粮食,不可能有用杵臼的事,怎么会有杵漂起来呢?说血流得把杵漂起来,是想说讨伐纣的时候,由于士兵死伤的很多,以至到了能把杵漂起来的地步。
  【原文】
  27·18《春秋·庄公七年》(1):“夏四月辛卯(2),夜中恒星不见,星霣如雨(3)。”《公羊传》曰(4):“如雨者何?非雨也。非雨则曷为谓之如雨?不修《春秋》曰(5):如雨星不及地尺而复(6)。君子修之,星霣如雨。”不修《春秋》者,未修《春秋》时鲁史记,曰“雨星不及地尺如复(7)。”君子者,谓孔子也。孔子修之,“星霣如雨”。如雨者,如雨状也。山气为云,上不及天,下而为云(8)。雨星,星陨不及地,上复在天(9),故曰如雨,孔子正言也。夫星霣或时至地,或时不能(10),尺丈之数,唯审也。史记言尺(11),亦以太甚矣。夫地有楼台山陵,安得言尺?孔子言如雨,得其实矣。孔子作《春秋》,故正言如雨。如孔子不作,“不及地尺”之文,遂传至今。
  【注释】
  (1)庄公:指鲁庄公。庄公七年:即公元前687年。
  (2)四月辛卯:据王韬《春秋朔闰表》为周历四月初五日。
  (3)霣(y(n陨):通“陨”,坠落。
  (4)《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阐释《春秋》大义的著作。相传为战国初齐人公羊高撰。
  (5)不修《春秋》:指没有经孔子改订过的《春秋》,即鲁国原来的编年史。
  (6)如:疑是衍文。下文“雨星不及地尺如复”,可证。复:恢复。这里是回升的意思。
  (7)如:而。
  (8)云:疑作“雨”。本书《感虚篇》有:“夫云出于丘山,降散则为雨矣”,与此同意,可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