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衡全译-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自守,适食则酒(11)。闭明塞聪(12),爱精自保,适辅服药引导(13),庶冀性命可延,斯须不老。既晚无还,垂书示后。惟人性命,长短有期,人亦虫物,生死一时。年历但记,孰使留之?犹入黄泉,消为土灰。上自黄、唐(14),下臻秦、汉而来,折哀以圣道,p理于通材(15),如衡之平,如鉴之开,幼老生死古今,罔不详该。命以不延,吁叹悲哉!
  【注释】
  元和:汉章帝年号,公元84~87年。元和三年:公元86年。辟:征召,被征去做官。《后汉书·王充传》记载:“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杨州部:一作扬州部。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个监察区,叫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又称为十三州。扬州部为其中之一,东汉时,州逐渐变成郡上一级的行政区。丹阳:郡名,属扬州部,在今安徽东南部。九江:郡名,属扬州部,在今安徽中部和东部。庐江:郡名,属扬州部,在今安徽西南部。
  治中:即“治中从事史”,是州刺史的助手。
  刺割:检举弹劾。
  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和是汉章帝的年号。
  罢:这里指辞官。罢州:指辞去扬州治中的官职。
  悬舆:把车子吊起来不再乘坐,指告老退休。
  庚:指庚寅年(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辛:指辛卯年(汉和帝永元三年)。域际:交接之际。
  终徂:指死亡。
  沛沛:形容心潮激荡,充满活力。
  《养性》之书:王充的著作,已佚。
  (11)适食则酒:指讲究吃饭和饮酒的数量适宜,不多也不少。则:当为“节”,声之误。古“则”与“即”同声通用,“节”从“即”声。
  (12)闭明塞聪:闭塞视听,指不问世事。
  (13)引导:即“导引”,古代的一种健身术。它包含的内容很广,以主动的肢体运动,配合呼吸运动或自我按摩而进行锻炼,相当于现今的气功和体育疗法。
  (14)黄、唐:黄帝、唐尧。
  (15)p(xī):同“析”。分解,剖开。这里是分析的意思。
  【译文】
  元和三年,王充被征召,全家迁往扬州部的丹阳、九江,庐江等地,后来到州里任治中从事史。才能低而责任重大,主管的是检举弹劾,著书的念头,中断多年了。章和二年,辞去州里官职回家闲居。年纪已近七十岁,已经到了告老退休的时候。做官的门路已经断绝,志愿无法实现无可奈何。凡事总有顺利或不顺利的时候,身体也时好时坏。头发白了,牙齿掉了,日子一天天的逝去,同辈的朋友越来越少,可以依靠的人很少了。生活贫困,得不到供养,心情很不愉快。光阴慢慢过去,又到了庚年、辛年交替之际,虽然害怕死去,但我心里充满活力,于是写了《养性》这本书,总共有十六篇。养育精气保护身体,适量吃饭节制饮酒,闭目塞耳不问世事,爱护精力注重保养,还适当地辅以药物,作作健身操,希望寿命可以延长,短时间内不会老死。既然已经到了晚年无法返老还童,因此只能著书传给后人看。人的寿命,长短有一定的期限,人也和虫物一样,生死有一定的时间。历年写下的东西,托付给谁将它们流传下去呢?最终将进入坟墓,化作灰土。上自黄帝、唐尧,下至秦汉以来,我都以圣人之道为准则,以博古通今的人分析事物的方法,对它们一一进行了评论,像秤一样公平,像镜子一样明亮,一切老幼生死古今的问题,没有一样不包括在内。寿命已经不长了,真令人叹息伤心哪! 
 
附 录
  《论衡》佚文武王伐纣,升舟,阳侯波起,疾风逆流。武王操黄钺而麾之,风波毕除。中流,白鱼入于舟。燔以告天,与八百诸侯咸同此盟。《尚书》所谓“不谋同辞”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尚书》所谓“东至于孟津”者也。
  (见《水经注》河水注卷五,《感虚篇》文略同。)
  幽居而静处,恬澹自守。
  (见《文选》卷二十五,谢灵运《酬从弟惠连》“幽居犹郁陶”句注。观《石门新营所住诗》注。疑出《纪妖篇》。)
  呼于坑谷之中,响立应。
  (见《文选》卷五十九,王简栖《头陀寺碑文》注。疑出《招致篇》。)孟尝君叛出秦关,鸡未鸣,关不开。下座贱客鼓臂为鸡鸣,而群鸡和之,乃得出关。夫牛马以同类相应,而鸡人亦以殊音相和,应和之验,未足以效同类也。
  (见《艺文类聚》卷九一。疑出《乱龙篇》。《定贤篇》文略同。)
  对曰:“见一匹练,前有生蓝。”孔子曰:“噫!此白马芦刍。”使人视之,果然。
  (见《艺文类聚》卷九三。疑出《书虚篇》。)
  兔在水中则死。夫兔,月气也。
  (见《艺文类聚》卷九五。疑出《说日篇》。)
  天门在西北,地户在东南。地最下者,杨、兖二州。洪水之时,二土最被水害。
  (见《意林》卷三、《太平御览》卷三六。疑出《谈天篇》。)
  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地理上向,天文下向,天地合气,而万物生焉。天地,夫妇也。
  (见《意林》卷三。疑出《说日篇》。)
  亡猎犬于山林,大呼犬名,则号呼而应。(《太平御览》卷九○五引作“其犬则鸣号而应其主。”)人犬异类而相应者,识其主也。
  (见《意林》卷三。疑出《招致篇》。)
  将有赦,狱钥动,感应也。(《初学记》二十引作“赦令将至,系室籥动,狱中人当出,故其感应令籥动也。”)
  (见《意林》卷三。疑出《招致篇》。)
  蚕合丝而商弦易,新谷登而旧谷缺。按子生而父母气衰。(《太平御览》引作“按子生而父气衰,新丝既登,故体者自坏耳。”
  (见《意林》卷三。疑出《乱龙篇》。)
  伯夷叔齐为庶兄夺国,饿死首阳山。非让国与庶兄也,岂得称贤人乎?
  (见《意林》卷三。疑出《定贤篇》。)
  农夫力耕得谷多,商贾远行得利深。
  (见《意林》卷三。疑出《效力篇》。)
  人命系于国,物命系于人。
  (见《意林》卷三。疑出《命义篇》)
  龙若遁逃在树中,为天所取,则非神也。若必有神,则不应有龙肝豹胎。(见《意林》卷三。疑出《龙虚篇》。)
  鳌必长大,则女娲不能杀之,必被其杀,何能补天?
  (见《意林》卷三。疑出《谈天篇》。)
  按酒味从酸,东方木,其味酸,故酒湛溢。
  (见《意林》卷三。疑出《乱龙篇》。)
  土龙之事,何得不能致雨?刘子骏、董仲舒说龙不尽,乱龙者,乱有终也。
  (见《意林》卷三。疑出《乱龙篇》。)
  讳举五月子,言不利父母。按田文不害田婴。
  (见《意林》卷三。疑出《四讳篇》。)
  堂尽南向,何不择也?
  (见《意林》卷三。疑出《诘术篇》。)
  雷震百里,制以万国,故雷声为诸侯之政教。
  (见《白氏六帖事类集》卷一。)
  拘夷国北山有石驼溺,水溺下,以金、银、铜、铁、瓦、木等器盛之,皆漏;掌承之,亦透;唯瓢不漏。服之,令人身上■毛落尽,得仙。
  (见《酉阳杂俎》卷十《异物》。)
  雷二月出地,百八十日,雷出则万物出;八月入地,百八十日,雷入则万物入。入则除害,出则兴利,人君之象也。
  (见《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四、《合璧事类》卷三。疑出《变动篇》。)桓子《新论》曰:“关东语曰:‘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
  (见《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二十一。)
  日月五星随天而西移,行迟天耳。譬若磑石之行蚁,蚁行迟,磑转疾。
  内虽异行,外犹俱转。
  (见《太平御览》卷二。《事类赋》卷一。疑出《说日篇》。)
  桀无道,两日并照,在东者将起,在西者将灭。费昌问冯夷曰:“何者为殷?何者为夏?”冯夷曰:“西,夏也;东,殷也。”于是费昌徙族归殷。殷果克隆。
  (见《太平御览》卷四、《事类赋·日部》、《博物志》卷七。疑出《是应篇》。《路史·后纪》十三注引作“对日并出,东者焰,西者沉。费昌问,冯夷答云:‘东者为商,西为夏。’乃徙族之商。)
  周公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丘陵高下皆熟。
  (见《太平御览》卷十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