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莲英 作者:斯仁-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莲英二、西安是个好地方!



二、西安是个好地方!

  慈禧逃到了西安,原先在紫禁城里的太后架子又重新摆了出来,李大总管一看主子来了神气儿,也跟着威风十足地昂起了头……

  自华阴县往西,数日到达渭南县。再往西走,便是临潼,临潼西五六十里,便是古都西安。

  快到西安了,慈禧太后的心里是越来越坦然了。她思谋着从现在开始就得享享清福了,京城里的架子也要摆出来,咱毕竟是皇太后嘛。计划着到西安后首先得好好歇一阵子。可不是吗?自七月来怆惶出京,到如今已经快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里,走走停停,为了活命而劳累。本来满可以就住在太原不走了,谁料那该死的洋鬼子又从背后追了过来,虽然从太原出来往陕西奔逃比出京时舒服多了,但毕竟是逃啊。哎!真累人!到了西安后可得好好歇口气。也不知道西安那边的行宫修得怎么样了。

  “莲英,莲英,这是到哪儿啦?”老佛爷看到路旁出现了店铺,就叫住了轿旁的李莲英问道。

  “回老佛爷,这只是个小镇,前面不远就是渭南县。”

  “渭南,离西安还有多远?”

  “最多不过一百八十里。”李莲英想了想说。

  “我思谋着到了渭南我们得在那里稍稍歇口气,养养精神,才好进西安。得先叫个人到西安去看看,看行宫收拾的怎么样了。”

  “老佛爷所言极是,我们是圣驾,就得有圣驾的气派……”这些丧家之犬,还想装大,好在关中百姓面前显显皇家的威风。中国人总是这样,尤其他慈禧太后这样的人,在洋人面前折了面子,被洋人打得落荒而逃,这失去的面子不去到洋人那里去要,反而在自己的臣民面前趾高气扬。其实关中自古民风纯朴,百姓对朝廷始终是极其尊重的,不论是暴虐的秦始皇,还是奸诈的汉刘邦,更何况这诡计多端、手段毒辣的西太后呢!何必在黔首百姓面前如此装腔作势,真是多此一举。

  慈禧太后是个厉害女人,她办事非但有主见,而且善于安排一些纷繁的事情。早在从太原起驾之时,她就安排太原府派人向西安报信,要求西安府及早准备行宫。从太原出发已经二十多天了,想必西安府早已准备停当了,但老佛爷在没有得到准信之前,还是不会放心的,所以欲派人去看一看。

  思前想后,就想到了岔道接驾的岑春暄。这个人去她还是比较放心的。于是就让队伍暂停稍息,让李莲英叫来了岑将军。

  “岑将军,这一路护驾,辛苦了!如果没有你接驾护驾,我娘儿们会成为什么样子,我都不敢想!”

  “保护圣驾是微臣的天职,为了老佛爷、皇上安康,臣万死不辞。只要太后和皇上安然无恙,就是微臣之福。天下百姓之福!”岑春暄有点动情。

  “这不马上就要到西安了,我想找个人先到西安去看看行宫安排得怎么样了。岑将军,你看谁去合适……”

  “微臣愿效犬马之劳!”没等慈禧太后把话说完,岑春暄就抢着答道。

  “那就只能再辛苦岑将军一趟了。你护驾有功,到了西安,一定有你的好处。”

  “谢太后恩典。”

  “老佛爷,时候不早啦,还是赶路要紧。”李莲英看到岑春暄得宠,想到他在华阴县在慈禧面前告他黑状,心里就来气,忙忙地催老佛爷赶路。

  驾到渭南,渭南县知县出城跪迎。除了岑春暄和几个随从外,大队人马直入渭南县城;岑春暄则未入渭南,带队取道西安。

  且说慈禧入得城来,便摆起了皇太后的架子,李莲英更是颐指气使,耀武扬威,直眼红得老百姓都后悔没让自己家的孩子去做太监。渭南县令面对这样的主子,这样的奴才,只能忍气吞声,姑息迁就,但庆幸的是岑春暄第二天便回来了,向西太后回禀了行宫的情形,老佛爷甚是满意。所以第三天便起了驾,当夜宿于临潼。慈禧太后在那贵妃池中沐浴了一番,再甜甜地睡了一觉。次日清晨,起驾直奔古都长安而来。

  西安古城,历史悠久,古称西京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单说这关中平原,东有潼关,易守难攻,北有黄河天险,南有秦蜀山地,确是一方宝地,难怪慈禧太后要选这样一个地方栖身,好眼力。且有人说这关中地区地势东南稍低,而西、北面略高,是龙之居所。所以历代帝王争相建都关中,以求承龙之气,长治久安。这古城西安更是许多统治者梦寐以求的地方,自周而汉,自汉而唐,有十数个王朝曾建都于此。

  西安作为皇都,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汉时,都城长安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一座国际性的城市。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走起的。唐长安更是繁华,成为了世界性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市,各国使节、留学生、僧侣和商人,给西安留下了许许多的逸事趣闻。

  西安的风景,更是绚丽夺目。历代皇帝陵寝、碑碣石刻、寺庙塔院,可以说是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大慈恩寺的大雁塔、荐福寺内的小雁塔遥遥相望,似在相互诉说着自己的沧桑,碑林的碑文石刻,留下了时光流逝的永恒。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真是能陶冶人性,使人脱胎换骨。慈禧太后就选中了这块地方,也许她老人家是想在此陶冶陶冶自己的情操,与洋人们以慈善的面目去议和。

  “老佛爷,前面就是西安城了。”李莲英拽着缰绳,昂首眺望了一会儿说。

  慈禧太后掀起轿帘往外看了看,又把轿帘放下。此时,銮驾已到西安城外了,明代修的西安城墙已依稀可见了。在西安城的东门外,早已聚集了一大堆人,全是陕西省和西安府的官吏,一个个衣冠楚楚,待迎圣驾于此。看那领头的,便是陕西巡抚端方端大人。看看圣驾已近,他便指挥他的下级们按文武官阶排好队,准备迎驾。

  那边李莲英对着老佛爷的轿子小声喊道:“老佛爷!老佛爷!到了,到西安了。”随驾而来的所有的人,都释然地望着那青砖垒起来的城墙,不约而同地从心底发出了一声叹息:

  “啊!终于到了。”

  慈禧太后又以她惯用的手法,掀起轿帘,从轿子里往外望那城墙。这一望不要紧,却一下子触动了她的心酸。因为她望见了这城墙,这箭楼,就觉得这城墙太像北京皇宫里的城墙了。想想他日在那宫墙之中,她是何等的尊贵,何等的至高无上,可是那些可恶的洋鬼子,硬是把她从那宫墙里给赶了出来,所以她非常恨洋鬼子;可是洋鬼子打进北京,完全是因为有义和拳,他们说是“扶清灭洋”,见洋人就杀,这才惹恼了那些洋人,竟然八国一起来进犯京师,以致国破如此,使她离开了她熟悉的城墙,熟悉的宫殿。所以,她更恨义和团。看看城墙,想着自己这一路的艰辛,慈禧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那热泪夺眶而出,顺着她的脸颊往下落。慈禧不愿再看那城墙了,“刷”地一下,放下了轿帘。

  端方带领陕西、西安府的官吏跪迎了圣驾,然后护驾前往行宫。端大人自按到驾幸陕西的消息后,就急急忙忙地准备行宫。这西安古城虽是历史悠久,名胜极多,但是要找一块供皇太后、皇上和后妃居住的地方。那可就难了。因为这次皇太后和皇上远道而来,不是在这里游玩,住几天就走,而是要在这里常住,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两载,所以绝不能马虎。但是圣驾最多一个月就要到了,想专门建造行宫,时间来不及,再者陕西的财力也不允许。这可怎么办呢?

  端大人和他的幕僚门客,各级官僚合计了再合计,最后决定把巡抚衙门和总督衙门全部腾出来,作为行宫。这巡抚衙门和总督衙门,也是清初建造的,由于近年来陕西灾害连年不断,省府财政紧张,加上战乱纷纷,人心惶惶,历任也没有心思修膳,所以看起来也是破烂不堪,摇摇欲坠。这回老佛爷和万岁爷要住了,总不能既不补,也不修,就这样叫他们将就着住吧?所以端大人咬了咬牙,从府库中拨出十万两白银,决定好好地把这两衙修修,使它们变得和皇宫不差一二,好让老佛爷高兴。

  于是,就在二十天以前,这西安城就热闹了起来。要想在短短二十多天之内把巡抚衙门和总督衙门修得和皇宫一般无二,谈何容易,但又不能不修,只能尽力而为了。

  全省各地的名匠都被召集了来,一批批的木料、竹料、面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