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莲英 作者:斯仁-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要吃!”没等慈禧回答,光绪皇帝先说了话。

  “既然皇帝想吃,那你就把那厨子叫进宫来!”俨然是在宫中了。

  “遵旨。”

  这李莲英为了讨好主子,从刚进西安开始,就派了一大批小太监,有事没事就在西安街头转,看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让他们买了回来,自己先试,觉得很好,再向慈禧推荐,所以,他虽然不常出行宫的门,但西安城里有些什么东西,甚至陕西的风土人情,物产地貌,他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他尝过之后,觉得西安城的小吃中,有那么几种特别好吃:一个就是葫芦头泡馍;一是小油糕;一个是太原的蓼花糖;一是西安城里的砂锅。

  一听老佛爷发话了,李莲英便叫来了那个向他推荐羊肉泡馍的孙小。这孙小年龄很小,今年才满十四岁,可人长的机灵,刚到西安没几天,就已和葫芦头的掌柜的成了大熟人。

  李莲英让他云找葫芦头的掌柜的,那简直是小菜一碟。

  这葫芦头的掌柜,祖祖辈辈都是在西安城里做这种生意。

  也不知多少代了,原来只一间屋的小店,如今是已有十多个分号的大庄家了。这个掌柜的手艺,可以说是西安城内泡馍界的代表。找他来侍候老佛爷,那是再恰当不过了。

  精制的羊肉泡馍已放在的桌子上,就看那上面的一层红红的油花,就能馋得人流口水。光绪皇帝只顾着往嘴里送东西,却由于吃得太紧,堵了气管,猛烈地咳嗽起来,李莲英忙为之捶背抚胸,说:“万岁命,慢点吃,这东西辣,小心呛着!”

  另一边,慈禧太后在细细品味。“老佛爷,觉得怎么样?”

  “好吃是好吃,只是……太辣了!”

  “不辣就吃不出这种味道来!”

  “以后有什么好吃的,就尽管做了送上来,别把好东西都留着自己吃!”慈禧太后有点慎怪他。

  “奴才不敢!”

  就这样,在慈禧太后的餐桌上,时时出现几道陕西地方小吃,或地方菜,使老佛爷感到满意!

  慈禧太后向来是比较信佛的,要不颐和园里为什么有个佛香阁呢?西安这个地方,别的不敢说,但这里绝对可以称为佛家盛地。僧尼寺庵是随处可见,这就为老佛爷提供了参佛的条件,于是这西安附近的每个寺院,李莲英是没有一个不知道,没有一个不熟悉的。为了主子快乐开心,真是苦了他了。

  到了西安,西太后该看的也看了,该吃的也吃了,该逛的也逛了,再这样下去,她老人家又会感到厌烦了。如果她老人家厌烦了,就一定发火,发火就必然要找人出气,所以李莲英只能拿出他的最后一张王牌,那就是听戏了。对慈禧太后的爱好、兴趣,李莲英无一不知,无一不精。他知道,慈禧太后这辈子永远不会觉得厌烦的只有两件事,一件是听政,另一件就是听戏。而且她老人家听戏的范围很广,只要是戏,都爱听。自从上次在华阴县听了刘友石进献的上党梆子后,李莲英看出老佛爷很喜欢陕西地方戏。于是,一入西安,李莲英就派太监到外面打听,把陕西地方戏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说起陕西的剧种,那真可以说是:“百家争鸣”,丰富多彩。最著名的是秦腔,流传于西北五省及山西、湖北等地,以慷慨激昂,苍劲悲壮著称,舞台表现朴素大方,激烈昂扬,唱腔、音乐粗犷雄浑,高亢激越。其次还有阿宫腔、碗碗腔、皮影戏、木偶戏,陕西的道情,陕北的秧歌等。

  阿宫腔相传是从秦阿房宫中传出的,历史久远;碗碗腔,温雅细腻,悠扬婉转;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其原理是在一布幅之后,置灯数盏,再把刻好的图画人物在灯和布幔之间舞动,形成故事情节,连贯起来,就是戏了。此种戏对雕刻的要求极高,要求要以精选的上好牛皮或驴皮,经刮、刻、染、罩、熨、缀六道工序,才能成形,雕刻多为镂刻,既有画像石刻的传统,又发挥了宋院体绘画之长,表现方式独特新颖;木偶戏,即是给木人穿真衣服,然后由演员举着做出各种动作,构成情节,唐时就有了,唐玄宗曾描述其为“刻石牵线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可见其表现得栩栩如生;陕西道情以音乐悠扬细腻著称,更宜于抒情,当夜深人静时,听起来尤其引人入胜;陕北秧歌则是以舞胜一筹,动作潇洒,舞步矫健。

  慈禧太后一不高兴,李莲英就派人到外面云叫戏班,老佛爷真是百听不厌,最后听戏竟成了习惯。严格地说,只是死灰复燃,因为她过去在京师时就有这个习惯。把这陕西的剧种统统听了一遍,老佛爷就放不下手了,今天听这个,明天听那个,嫌到外边叫戏班子麻烦,就把这帮唱戏的养在了行宫中,也不知这些戏子的祖宗曾积过什么阴德,竟受如此殊遇。

  “老佛爷,您老人家听了这么多戏,到底喜欢哪一种呀?”

  “都喜欢!秦腔好,就好在它的粗犷;皮影好,就好在它的精致;那陕南道情,就好在它的情趣;陕北秧歌,就好在它的活泼……”

  “老佛爷,真是佩服您老人家……”

  “莲英,别忘了!今儿晚上听道情!”

  “老佛爷,您老人家就放心吧!忘不了的!”

  “这西安真是个好地方。有吃的、有看的、有听的……真不错!”

  经过这一段的修整保养,光绪皇帝的身体状况转好,精神也好了许多,虽然他还是想着珍妃,照样对皇后冷淡,但是,他眼里的光不再是散的了,而且对慈禧太后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好转。慈禧太后看到病态中的光绪,不免产生了恻隐之心,待他也没有以前那么凶了,有时还哄着他说几句家常语。这样的日子对慈禧太后来说,是够舒心的了。

  但常言说得好,好景必然是长不了。正在老佛爷自觉得意,怡在听戏的时候,京师徒来了消息。说洋鬼子冲进了颐和园,在园中胡作非为,把太后的宝座扔进了昆明湖,并在慈禧的卧房中画了许多不堪入目的淫画。这颐和园可是老佛爷一辈子的心血,老佛爷的全部家底皆在其中,洋鬼子竟敢闯进去,并亵渎老佛爷的卧房,这还了得!但此时,京城尚在洋人手中,又何况颐和园呢。所以,要回京师,就必须先退洋人,要想退洋人,就必须与其议和,答应他们的条件。

  为了此事,慈禧太后饭也不吃了,戏也不看了,只一味地愁眉苦脸,忧心忡忡。李莲英最善于察言观色,知道主子心情不好,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耐心性子,慢慢地劝导。可是现在明摆着,洋人议和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清政府处置主战派的载漪、赵舒翘等人。如不答应这一条,议和是断不可能的。但是,主和派是慈禧杀的,对八国联军宣战,也是慈禧太后宣的战,如果现在再为了讨好洋人,杀主战派,还不等于自己抽自己嘴巴?确实为难!

  但李莲英看到主子不高兴,心里就不舒服,就下决心要说服老佛爷,早日答应洋鬼子的条件,早一日答应,早一日清闲。便小声对慈禧说:“老佛爷,您为了议和的事,何必那么发愁呢?”

  “不愁行吗?”老佛爷没好气地说。“依奴才看,主子没有必要那么为难。我大清朝的江山,如果没有老佛爷您,早就……现在这事,还得老佛爷您打开局面,才能扭转乾坤。义和拳让洋人打败了,这可算是除了一患,老佛爷应当高兴才是。洋人那边,只要让他们知道主战不是老佛爷的意思,然后把宣战的责任全部往端王他们身上一推,完全接受洋人的条件。您老人家再下道懿旨,把议和的一切事情全权交给庆亲王和李中堂去处理。这样一来,老佛爷不是什么责任都没有啦?况且如果这样,什么难题不能解决?”

  李莲英说完,看慈禧太后有所动心,但仍有疑虑,便接着说:“老佛爷英明果断,此事再多虑也没有必要。彼一时也,此一时也,现在只能权且如此,只要求洋鬼子答应讲和,早日达成议和条件,来日方长,至于其他的事,可再从长计议。”

  经李莲英这样一说,慈禧太后心想,如果不答应洋人的条件,他们绝不会不了了之,一定会再次来犯。要想早日回銮,早日回到自己的颐和园,只能如此而已。为了早日使洋人退兵,只能牺牲主战派了。于是默默地点了点头,什么也没说。

  在左右为难的时候,慈禧太后沉默了,这可怕的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慈禧太后是将“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