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彼得大帝传略 作者:帕普连科-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童年和青年时代

  克里姆林宫内圣母升天大教堂上的巨钟铛铛响起,打破京城清晨的寂静。随即莫斯科各教堂和修道院的几百口大钟也响了起来。这一天是1672年 5月30日,欢快的钟鸣此起彼伏,庄严的祈祷声不绝于耳,——这种传统方式表明皇室一位太子降生了。这一天是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的大喜之日。

  新生儿的父亲、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之所以因为皇族又添丁进口而满心欢喜,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原来沙皇前头一位后妃玛丽亚·伊利尼奇娜·米洛斯拉夫斯卡娅虽说子女不少,但令人不解的是,其中女娃儿个个长得结实健壮,男孩却一个个屠弱多病。五个儿子中三个早夭。长子费多尔1672年满十岁,可是双脚浮肿,难以举步,总得有几个医生守护左右,而且在内室和寝官里还有些医术蹩脚的女巫医寸步不离地护理他。当时的医学家们认为,他得的是“坏血症”。次子伊万体质也很差,双眼近视几近失明,尽管已经快六岁了,但反应迟钝,口齿不清,智力远逊于同龄儿。沙皇权当没有这个孩子一般。

  沙皇四十二岁上丧偶,再婚时娶了年轻健美的纳塔利娅·基里洛夫娜·纳雷什金娜为后。这位续娶的皇后二十一岁时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彼得。

  彼得的教育是按历来老规矩进行的。五岁以前,他受到众多女人如接生婆、乳母、保姆,以及其他女仆的监护。据同时代人证实说:“哺育王子或公主,是从各级官吏的妻室中挑选那些性情温良、端庄正派、乳汁甜美、身体健康的女人来当乳娘。彼得有两个乳母,所以他很晚才断奶。”

  在彼得还不满四周岁的时候,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淬然病逝。父王的逝世倒并没有使幼年王子的生活受到多大影响,但母后的处境却从此发生了重大变化。1676年费多尔即位,确切说,他是受领主们的摆布,被硬捧上沙皇宝座的。领主们当即对他宣誓效忠。

  过去由于一家之主健在,继母与沙皇前妻那些子女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缓和的;如今,这种关系再也控制不住,很快就表面化了。在被贬出宫的大臣中,有一些人跟纳塔利娅·纳雷什金娜皇后过从甚密,尤其是她的师傅阿尔塔蒙·谢尔盖耶维奇·马特维耶夫,他是前政府的首席大臣,也是皇后在沙皇归天以后最亲密的顾问。一开始,他体面地被流放到维尔霍图里那市; 随后便被监禁在普斯托泽尔斯克。受到株连的还有纳塔利娅的近亲——她的哥哥伊万·基里洛维奇,也被逐出了莫斯科。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的人把持了政府里的要津。

  1682年 4月末;多病的费多尔去世,时年二十;没有留下子息。这样一来,继承皇位者要么是伊万,要么是彼得,一俟费多尔驾崩,在两个未成年的王子背后马上就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势力。以领主伊万·米哈伊洛维奇·米洛斯拉夫斯基为首的先皇阿列克谢前皇后所有外戚都拥立伊万王子为王位继承人。该集团的核心人物索菲娅公主,是个聪颖,好弄权势,精力异常充沛的女人,她本人正暗中觊觎皇位。站在彼得王子这一边的全是纳雷什金家族的人,这批人当中没有哪个有权有势。

  从表面上看,继承皇位的优势在伊万王子一方,因为两个继承人中他居长。然而,根据受到某些领主拥戴的大主教的提议,十岁的彼得王子被拥立为沙皇。这样,依照惯例他的母亲纳塔利娅皇后理所当然地成了摄政者。据同时代人证实,她是一个“为人热诚,心地慈祥,持政不勤而又碌碌无为的女流之辈。”上述同时代人就是鲍里斯·伊万诺维奇·库拉金公爵。库拉金行伍出身,曾在波原塔瓦近郊的大会战中指挥过谢苗诺夫近卫军团。后因健康状况不佳,转而从事外交工作。

  库拉金基本上赞同彼得的活动,但有若干保留。这位盛气凌人的贵族看不惯沙皇彼得的行为举止,对沙皇的民主倾向——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持批判态度。

  政治上不会搞勾心斗角那一套的纳塔利娅皇后以及她那些软弱无能的亲戚,没有把政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也没有组织起一个能令行禁止的政府。皇后迫不及待地把领主马特维耶夫从流放地召回京都,决心依靠他来辅弼朝政。在他从普斯托泽尔斯克赶回京都时,按历史学家谢·米·索洛维约夫的精确说法,纳雷什金家族的对头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和索菲娅公主已“决定起事”。他们准备在这场夺权之战中动用射击军。需要指出的是,射击军跟米洛斯拉夫斯基和纳雷什金两家族的利益毫不相干,正如敌对双方跟射击军的利益毫不相干一样。

  1682年 4月30日,即沙皇费多尔薨后三夭,射击军进宫请愿,要求惩罚那些不得人心的指挥官。纳塔利娅皇后未及全面考虑就接受了这批人的最后通牒,把十六名射击军部队的指挥官撤了职,并处以苔刑。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终于如愿以偿,把射击军忿忿不平之气引到自己政敌的身上。在射击军中流传着从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和索菲娅公主那里放出的风,说什么纳雷什金家族“干掉了”,也就是说杀死了伊万王子。射击军还得到了一纸名单,上面载明哪些领主应予处死。

  射击军在消灭了纳雷什金家族的众多死党之后提出要求,让彼得和伊万弟兄俩一起称帝。但几天之后,射击军又节外生枝,他们要求:两个儿皇帝在位期间,把治国大权拱手让给素菲娅公主。

  从此开始了索菲娅公主为期七年的统治。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戈利岑成为政府首脑,他是索菲娅的宠臣,在同时代人里以博闻强识和精通多种外语而引人瞩目。

  ……这七年的岁月彼得是怎样度过的呢?他和母后纳塔利娅一起在莫斯科郊外的沃罗比耶沃村、科洛缅斯科耶村和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村等处先后住过。在宫廷里,象伊万一样,彼得只是充当装磺门面的角色:他参加宗教仪式,随宫廷人员去莫斯科市内和郊外的修道院作祈祷,接见外国使节。为这共同称帝的一双兄弟特别安放一把双人宝座,女摄政则躲在背后; 悄悄提示他们在接见外国使节时应该如何举手投足。瑞典大使馆秘书于1683年描写过一次接见的情景:“在铺着土耳其地毯的接见厅里,在圣像下面的两把银交椅上坐着一对沙皇,他们身穿朝服,上面缀满闪闪发光的贵重宝石。为兄的帽子低得压着眉头,目光低垂,旁若无人,几乎纹丝不动地坐在那里。弟弟双目扫视众人,他面容开朗,容貌俊秀,每当臣下禀奏时,他身上便散发出一种青春的活力。”彼得对事事都很关心,加之生性好动,以至经常把循规蹈矩的领主们弄得窘相毕露。十一岁的彼得身材高大,从外貌和发育来看,就象是十六岁的大小伙子。彼得的性格特征是机智灵活、天真无邪而且好学成性。

  在间或举行的乏味而又分外隆重的宗教仪式的空隙,彼得干些什么呢?他学习文化知识。他所受的教育,即或算不上贫乏,但也是至为简单的。

  七岁过后,由大贵族罗季翁·马特维耶维奇·斯特列什涅夫来当他的老师。彼得识字大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从1683年起,杜马书记尼基塔·佐托夫和阿方纳西·涅斯捷罗夫担任他的老师。这两个人都没有受过正经教育,至于饱学多识,更是谈不上。彼得的脑子灵,对各种各样深奥的科学道理一点就透,而老师本人只能教他读书、写信和背诵祈祷书上的某些译文,再就是讲授一些历史和地理方面的零星知识。在彼得受教育的年代,他甚至连十七世纪王子们通常应该学的课程也没有接触过。

  但到了成年时期,他在历史学、地理学、炮兵学、筑城学和造船学方面却达到了高深的造诣。这一切都得力于他本人的天赋、孜孜不倦的求知欲,以及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然而作为一个沙皇,他不可能填补教育上所有的空白;事实上,一直到死他也没有掌握住正字法,致使他写过一些错字,这样的笔误连粗通文理的文牍人员都可以避免的。

  彼得从小就喜欢摆弄各种匠人工具。在普列奥勃拉任斯科耶的时候,有人送他一些砌石、粗细木工和打铁用的家什。到了成年,彼得已经精通了多种手艺,少说也有十二种,尤其是木工活,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熟能生巧的程度。爱干体力活,这是彼得与他的先皇列祖的一个显著区别。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