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梁晓声小说集-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的秉性大刚,女孩不敢托生到我们家,说我夭折的姐姐,是被我们家的阳刚之气“”逃了,又托生到别人家中去了。
  一天晚上,我亲眼看见,父亲将一包中草药偷偷塞进炉膛里,满屋弥漫一种苦涩的中草药味。父亲在炉前呆呆站立了许久,从炉盖子缝隙闪闪出的火光,忽明忽暗地映在父亲脸上。父亲的神情那般肃穆,肃穆中呈现出一种哀伤
  我幼小的心灵,当时很信服麻衣神相之说。要不妹妹为什么是在父亲离家,爷爷死后才出生呢?我尽心尽意照料妹妹,希望妹妹是个胆大的女孩,希望父亲三年内别探家。
  唯恐妹妹也像姐姐似的,“托生”到别人家中去。妹妹的“光临”,毕竟使我想有一个姐姐的愿望,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种弥补性的满足。
  父亲果然三年设探家,不是怕“”逃了妹妹,是打算积攒一笔钱。父亲虽然身在异地,但企图用他那条“万事不求人”的生活原则遥控家庭。
  “要节俭,要精打细算,千万不能东借西借。。”父亲求人写的每一封家信中,都忘不了对母亲谆谆告诫一番。父亲每月寄回的钱,根本不足以维
   持家中的起用开销。母亲彻底背叛了父亲的原则。我们在“房顶开门,屋地打井”的“自力更生”的历史阶段,很令人悲哀地结束了。我们连心理上的所司“穷志气”都失掉了。。
  父亲第一次探家,是在春节前夕。父亲攒了三百多元钱,还了母亲借的债,剩下一百多元。
  “你是怎么过的日子?啊?!我每封信都叮嘱你,可你还是借了这么多债,你带着孩子们这么个过法,我养活得过吗?”父亲对母亲吼。他坐在炕沿上,当着我们的面,粗糙的大手掌将炕沿拍得啪啪响。
  母亲默默听着,一声不吭。“爸爸,您要责骂,就大骂我们吧!不过我们没乱花过一分钱。”哥哥不平地挂母亲辩护。
  我将书包捧到父亲面前,兜底儿朝炕上一倒,倒出了正反而面都写满字的作业本,几截手指般长的铅笔头。我瞪着父亲,无言地向父亲申明:我们真的没乱花过一分钱。
  “你们这是干什么?越大越不懂事了!”母亲严厉地训斥我们。父亲侧过脸,低下头,不再吼什么。许久,父亲长叹了一声。那是从
  心底发出的沉重负荷下泄了气似的长叹。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父亲叹气。我心中攸然时父亲产生一种怜悯。第二天,父亲带领我们到商店去,给我们兄弟四个每人买了一件新衣
  服,也给母亲买了一件平绒上衣。。父亲第一次探家,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斯期间。“错了,我是大错特错了!。。”一一细瞧着我们几个孩子因吃野菜而
  浮肿不堪的青黄色的脸,父亲一迭声说他错了。“你说你什么干错了?。。”母亲小心翼翼地问。父亲用很低沉的声音回答:“也许我十二岁那一年就不该闯关东。。猜
  想,如今老家的日子兴许会比城市的日子好过些?就是吃野莱;老家能吃的野菜也多啊。。”父亲要回老家看看。果真老家的日子比城市的日子好过些,他就将带领母亲和我们五个孩子回老家,不再当建筑工人,重当农民。
  父亲这一念头令我们感到兴奋,给我们带来希望。我们并不迷恋城市。野菜也好,树叶也好,哪里有无毒的东西能塞满我们的胃,哪里就是我们的福地。父亲的话引发了我们对从未回去过的老家的向往。
  母亲对父亲的话很不以然,但父亲一念既生,便会专执此念。那是任何人也难以使他放弃的。母亲从来也没有能够动摇过父亲的哪伯一次荒唐的念头。母亲根本不
  具备这种妇人之术。母亲很有自知之明,使预先为父亲做种种动身前的准备。父亲要带一个儿子回山东老家。在我们他的四个儿子之间,展开了一次小小的纷争。最后,由父亲
  作出了裁决。父亲庄严地对我说:“老二,爸带你一块儿回山东!”老家之行,印像是凄凉的。对我,是一次大希望的大破灭。对父亲,
  是一次心理上和感情上的打击。老家,本没亲人了。但毕竟是父亲的故乡。故乡人,极羡慕父亲这个挣现钱的工人阶级。故乡的孩子,极羡慕我这个城
   市的孩子。羡幕我穿在脚上的那双崭新的胶鞋。故乡的野莱,还塞不饱故乡人的胃。我和父亲路途上没吃完的两掺面馒头,在故乡人眼中,是上等的点心,父亲和我,被故乡一种饥饿的氛围所促使,竟忘乎所以地扮演起“衣锦还乡”的角色来。
  父亲第二次攒下的三百多元钱,除了路费,东家给五元,西家给十元,以“见面礼”的方式,差不多全救济了故乡人。我和父亲带了一小包花生米和几斤地瓜子离开了故乡。。
  到家后,父亲开口对母亲说的第一句话是:“孩子他妈,我把钱抖搂光了!你别生气,我再攒!。。”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父亲用内疚的语调对母亲说话。
  母亲淡淡一笑:“我生啥气呀!你离开老家后,从没回去过,也该回去看看嘛!”仿佛她对那被花光的三百多元钱毫不在乎。
  但我知道,母亲内心是很在乎的,因为我看见,母亲背转身时,眼泪从眼角溢出,滴落在她衣襟上。
  那一夜,父亲回身不止,长叹接短叹。
  两天后,父亲提前回大西北去了,假期内的劳动日是发双份工资的。。
  父亲始终信守自己给自己规定的三年探一次家的铁律,直至退休。父亲是很能攒钱的。母亲是很能借债的。我们家的生活,恰恰特别需要这样一位父亲,也特别需要这样一位母亲。所谓“对立统一”。
  在我记忆的底片上,父亲愈来愈成为一个模糊的虚影,三年显像一次。在我的情感世界中,父亲愈来愈成为一个我想要报答而无力报答的思人。
  报答这种心理,在父子关系中,其实质无疑于溶淡骨血深情的衡释剂。它将最自然的人性最天经地义的伦理平和地扭曲为一种最荒唐的债务,而穷困之所以该诅咒,不只因为它造成物质方面的债务,更因为它造成精神上和增感上的债务。
  父亲第三次探家那一年,正是哥哥考大学那一年。父亲对哥哥想考大学这一欲望,以说一不二的成严加以反对。
  “我供不起你上大学!”父亲的话,令母亲和哥哥感到没有丝毫商量余地。
  好心的邻居给哥哥找了一个挣小钱的临时活在菜市场卖菜。卖十斤菜可挣五分钱。
  父亲逼着哥哥去挣小钱,哥哥每天偷偷揣上一册课本,早出晚归。回家后交给父亲五角钱。那五角钱,是母亲每天偷偷塞给哥哥的。哥哥实则是到公园里或松花江边去温习功课的。骗局终于败露,父亲对这种“阴谋诡计”大发雷霆,用水杯砸碎了镜子。
  父亲气得当天就决定回大西北,我和哥哥将父亲送到火车站。
  列车开动前,父亲从车窗口探出身,对哥哥说:“老大,听爸的话,别考大学!咱们全家七口,只我一人挣钱,我已经五十出头,身板一天不如一天了,你应该为我分担一点家庭担子啊!。。”父亲的语调中,流露出无限的苦衷和哀哀的恳求。
  列车开动时,父亲流泪了。一滴泪水挂在父亲胡茬又黑又硬的脸腮上。我心里非常难过,却说不清究竟是为父亲难过,还是为哥哥难过。我知道,哥哥已背着父亲参加了高考。母亲又一次欺骗了父亲。哥哥又一次欺骗了父亲。我这个“知情不举”者,也欺骗了父亲。我因无罪的欺骗感到内疚极了。我,很大程度上是在为自己难过。。
   几天后,哥哥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母亲欣慰地笑了。哥哥却哭了我又送走了哥哥。哥哥没让我送进站。他说:“省下买站台票的五分钱吧。”在检票口,哥哥又对我说:“二弟,家中今后全靠你了!先别告诉爸爸,
  我上了大学。。”我站在检票口外,呆呆地望着哥哥随人流走人火车站,左手拎着行李卷,右手拎着网兜,一步三回头。
  我缓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手中紧紧擦着没买站台票省下的那五分钢市,心中暗想,为了哥哥,为我们家祖祖辈辈的第一个大学生,全家一定要更加省吃俭用,节约每一分钱。。
  我无法长久隐瞒父亲哥哥已上了大学这件事。我不得不在一封信中告
  诉父亲实情。哥哥在第一个假期被学校送回来了。他再也没能返校。他进了精神病院个精神世界的自由王国个心理弱者的终生归宿。
  一个明确的句号。我从哥哥的日记本中,回出了父亲写给哥哥的一封信。一封错字和白字占半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