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葛亮大传_2-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鲁占据汉中近三十年,益州、汉中的平衡也保持了近三十年。   
  尽管近三十年是个不短的时间,但这个维持了长时间的平衡却十分脆弱,一旦外界有些变化,这个平衡就会失重。   
  实际上,益州、汉中的平衡在建安十六年(211)就已经开始变化。这一年三月,曹操派钟繇讨伐汉中。然而,这只是曹操征关中的一种策略,征汉中仅是一种姿态,一个扬言而已。 
  
  正是这种姿态和扬言,首先引起了益州刘璋的恐慌。他担心曹操攻下汉中后,益州就会步汉中的后尘,所以,他为了益州的安全,把刘备从荆州请进益州,让他帮助自己征服张鲁,重建益州北门。 
  
  刘备进入益州后,没有征讨张鲁,而是反客为主,代替了刘璋。刘备占领了益州,益州与汉中的平衡被彻底打破。   
  刘备雄姿杰出,张鲁平庸凡劣;刘备有天下之志,张鲁为自守之人;刘备兵多将广,张鲁兵弱将微;刘备横跨荆益,张鲁独守汉中。         

第40节:第五章得益失荆(5)         
  益重汉轻局面的形成,不仅仅由于刘备与张鲁的个人品质不同,也不仅仅由于刘备集团与张鲁集团力量强弱的不同,还在于从南面益州进攻汉中,要比从北面进攻关中容易。第一,蜀中通往汉中的交通道路是通畅的。马超被曹操打败后,从凉州逃往汉中。刘备派李恢与马超联络,马超又率兵投降刘备。李恢、马超等人这样顺利地往返于蜀中和汉中之间,可见两地的交通畅达。第二,蜀中与汉中来往的险关要隘被刘备掌握着。那时候,白水关是陕、甘入蜀的孔道,而这个关口被益州刘备所据有。刘备早在从葭萌南下攻成都前,就先杀掉刘璋驻白水关的两员大将,占据了关头。刘备南下后,留下中郎将霍峻守葭萌,控制白水关。张鲁派其手下杨帛招诱霍峻,要与他共守葭萌,霍峻坚决拒绝,说:〃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杨帛只好退去。 
  
  刘备占领益州,也促使曹操加快了占领汉中的步伐。曹操知道,刘璋据有益州,不会吃掉汉中,而刘备据有益州,汉中就危险了,因为刘备毕竟不同于刘璋。早在刘备还未成事时,曹操就认为,天下英雄唯有刘备与自己,如今这个英雄不仅在赤壁占了上风,而且跨有荆益,紧逼汉中了。所以,在建安二十年(215)即刘备占有益州的第二年,曹操就匆匆忙忙地对汉中进行征伐。 
  
  曹操此次出兵,虽然遇到不少困难,最终还是降服了张鲁,抢在刘备前面占有了汉中。杨暨说,曹操占有汉中是〃天祚大魏〃,这种天命观虽不足信,但曹操出兵汉中也确实占了有利时机。第一,曹操已经解决了关中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第二,刘备虽占有益州,孙权却在其东面挑起了荆州争端,刘备不得不回兵东下解决荆州问题,没有时间顾及汉中。 
  
  在曹操征伐汉中时,最有意思的是张鲁的态度。这位汉宁太守闻听曹操到来,便留下弟弟张卫镇守阳平关,自己逃往巴中。当阳平关失守后,他的功曹阎圃问他怎么打算时,张鲁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此时,张鲁心中恨透了刘备。在他看来,若不是刘备占有益州,曹操也不会前来夺汉中,他的汉宁太守就可以继续做下去。现在这种局面,完全是刘备据有益州所致。张鲁的这种心态,也正说明了刘备占有益州,益汉平衡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益重汉轻的局面。 
  
  益州人杨洪对汉中有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   
  对于刘备来说,张鲁占有汉中,不过是卡在咽喉中的一小根鱼刺,他只要用力一咳,就可以把他去掉。现在,曹操据有了汉中,就如同一个巨人用一双有力的手扼住了益州的喉咙。 
  
  第二节兵定汉中     
  就汉中对益州的重要性来说,刘备本来应该在占领成都后立即占领汉中。   
  然而,应该做的事却没有做。这倒不是因为刘备、诸葛亮等人没有想到,而是因为他们当时还无力顾及。   
  建安二十年(215),也就是刘备占有成都的第二年,孙权便派人前来讨还荆州。对于刘备集团来说,荆州是关系到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地,当然不能拱手相让。但如果要就〃荆州到底该属于谁〃的问题弄个明白,显然于时不宜,弄不好还会使得联盟破裂。于是,刘备便含混地答道:〃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刘备说〃当以荆州相与〃,意即〃把荆州给您〃,刘备用〃与〃而不用〃还〃,显然不承认荆州是从孙权那里〃借〃得的。而且这个〃与〃是有条件的,即取得凉州,而凉州究竟什么时候取得,当然谁也说不清楚。 
  
  孙权见刘备借口推托,便出兵武力争夺。刘备也不示弱,急忙率兵回到荆州。看来,荆州到底该归谁所有,必须要弄个清楚了。   
  鲁肃曾邀关羽相见。双方各驻兵马百步之外,只带佩刀单独相会。鲁肃对关羽说:〃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关羽说:〃乌林之役(即赤壁之战),左将军(即刘备)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双方各说各的理,看来只有武力解决问题了。 
        

第41节:第五章得益失荆(6)         
  也就是在孙权、刘备为荆州的归属问题箭拔弩张之时,曹操却乘机出兵汉中。为了尽快解决荆州问题,回兵保卫益州,刘备不得不对孙权做出较大的让步,以湘水为界,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划给孙吴。当刘备解决了荆州问题,赶回益州时,曹操已经打败张鲁,占有了汉中。 
  
  在争汉中这个问题上,曹操比刘备快了一步。刘备晚一步的原因,是荆州问题的掣肘。刘备占领成都后的形势,是张鲁北据汉中,孙权东攻荆州。刘备一向认为张鲁是个〃自守之贼〃,在荆州火烧眉毛的危急时刻,自然要东保荆州。诸葛亮是赞成刘备回救荆州的,因为荆州一旦有失,两路夹攻中原的计划就将成为泡影。当汉中形势吃紧时,诸葛亮又是赞成以湘水为界与东吴中分荆州的。因为这样做有三个好处:第一,做出较大的让步,可以降低荆州再起争端的可能性,使荆州基本上获得稳定。第二,虽然又让出了荆州两郡,但却保存了南郡这个北争襄樊的重要基地。第三,可以腾出手来专力解决汉中问题。 
  
  假如没有孙、刘之间的第三次荆州之争,诸葛亮会不会建议刘备尽快对汉中张鲁动手呢?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第一,在诸葛亮〃隆中对〃中,就规划了这样一个战略:在跨有荆益之后,一旦天下有变,派一上将军率荆州之众以向宛、洛,刘备则率主力出秦川,两路合击中原。而要出秦川,汉中是必经之路,必得之地。 
  
  第二,诸葛亮在规划天下三分时,就对刘备分析益州说,〃刘璋暗弱,张鲁在北〃,看到了张鲁对蜀中的威胁。   
  第三,在取得益州之后,诸葛亮选中了法正作为辅佐刘备取汉中的人选。法正早为刘璋属下,因助刘备取益州有功,被任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成都在蜀郡之内,法正担任这两个职务,是〃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法正任蜀郡太守后,对于以前曾给自己点滴好处的人无不报恩,对于与自己有很小仇怨的人无不报复,甚至还擅自诛杀了几个中伤诋毁他的人。有人不满法正的过分行为,找到诸葛亮,对他说:〃法正在蜀郡太骄纵,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诸葛亮回答:〃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诸葛亮为什么不肯抑制法正?人们历来有各种猜测。 
  
  有人说,诸葛亮对法正的态度,是〃失政刑矣〃。   
  有人说,诸葛亮不抑止法正,是借鉴袁绍手下审配与许攸不和致使许攸背袁投曹的教训。   
  也有人说,诸葛亮是以褒中有贬的方式委婉地转达对法正的警告信息。   
  上述猜测均没有触到诸葛亮不抑制法正的根本原因。诸葛亮不抑制法正,不仅由于法正功大过小,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法正是个对攻占汉中有重要作用的人。诸葛亮与法正虽然在喜好和崇尚方面有所不同,但却能从大局出发与他亲善相处。诸葛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