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葛亮大传_2-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葛婴在军事斗争胜利中,及时立襄强为楚王来扩大政治影响,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葛婴是符离(治今安徽宿县东北)人,符离在战国中后期属于楚地。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楚国是灭亡得较晚的国家,也是一个对秦拚死抗争的国家。秦始皇灭掉韩、赵、魏三国,又降服燕国以后,就打算灭楚。他问老将王翦,灭楚需要多少兵马?王翦回答:〃非六十万人不可。〃王翦是久经沙场富有经验的战将,他深知楚国的力量及抵抗决心,认为非用重兵不可能征服楚国。而年轻气盛的将军李信却傲慢地说:〃只用二十万人便可灭楚。〃秦始皇认为王翦胆小怯敌,便不用王翦而任李信,给了他二十万兵马,让他率军灭楚。李信开始取得一些小胜,便骄傲起来。楚军乘机进行反击,急行军三日三夜,在城父(治今安徽亳县东南)攻入秦军营垒,斩杀秦军七都尉,秦军大败而归。在事实面前,秦始皇承认了自己的失策,重新起用王翦,让他率六十万人马,又一次进攻楚国。楚国听到王翦率军前来,也倾全国兵力进行抵抗。富有经验的王翦却坚守不出,不急于与楚兵决战。楚兵多次挑战不成,便向东撤兵。王翦见时机已到,便率领已经得到充分休息的士卒追击楚军,在蕲县南大败楚军,并杀死了楚国名将项燕。陈胜起义时,这场战争刚刚过去了十几年,在楚国故地上,昔日楚国的臣民仍深深怀念着战功卓著、爱兵如子的名将项燕。秦朝的暴政,令楚国昔日的臣民除了痛恨以外,更产生对故国的怀恋。如今,在这昔日秦楚相争的旧战场上,又燃起了新的反秦烽火,又响起了新的反秦呐喊,有什么能比〃复楚〃更具号召力呢?所以,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曾说:〃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第85节:第十二章源远流长(3)         
  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葛婴、陈涉同为反秦起义领袖,其政治见解虽然略同,在利用〃楚〃旗号方面,葛婴要比陈涉更高明。陈涉利用的扶苏、项燕,是两个已故之人,只有其名,并无其人,时间短还可以,时间一长,必然会失去号召力。而葛婴立襄强为楚王,则在楚国故地树起一面人名皆具的实实在在的旗帜。聪明的陈胜也很快地明白过来,所以,当他攻下陈县(治今河南淮阳)后,便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葛婴在楚国故地立襄强为楚王,不过是出于号召更多的人参加义军的政治目的,他听说陈胜已在陈县称王,便杀掉襄强,只身回到陈县报告东征情况。然而,陈胜对葛婴曾立襄强为楚王的事耿耿于怀。在陈胜看来,葛婴立襄强为王,说明他非等闲之辈,此人或者有深邃的政治谋略,或者有极大的政治野心。不论葛婴是哪种人,都使陈胜心中不安。所以,当葛婴一到陈县,陈胜立刻就把他杀掉了。 
  
  陈胜诛杀葛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葛婴在陈胜称王前立襄强为楚王,说明他很有政治眼光,陈胜称王后他又杀掉襄强,并亲自进见陈胜,说明他心怀反秦斗争的大局。葛婴的一系列举动,表明他是真心拥护陈胜的,并没有做对反秦斗争不利的事。陈胜在事业初起便同室操戈,实在是一件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   
  第三节千秋景仰   
  人的生命有多种含义,精神生命是其中之一。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他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中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说他的精神生命要大大长于他的自然生命。   
  当诸葛亮的自然生命已经结束的时候,他的精神生命却刚刚开始。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于成都者,后主不从。   
  很显然,从封建礼制讲,天子为至尊,诸葛亮不过一人臣而已,不能超越〃礼秩〃,为其立庙祭祀。最高统治者并未意识到诸葛亮精神生命的巨大潜力。   
  然而,蜀汉的百姓却不管朝廷的〃礼秩〃,因为诸葛亮在他们心中的形象是无法磨灭的。据史书记载,〃汉中之民,当春月,男女行哭,首载白楮币上诸葛公墓,其哭甚哀〃。这说明,诸葛亮的精神仍活在蜀汉民心之中。 
  
  二十九年之后,也就是蜀汉景耀六年(263),步兵校尉习隆、中书侍郎向充向后主刘禅上了一道表章,说:   
  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亮(即诸葛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蒸尝止于私门,庙像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于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礼,以崇正礼。 
  
  后主刘禅批准了这道奏章,下诏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这次立庙,虽然没有尽顺民心,将诸葛亮庙立于成都,而是立在远离京师的沔阳,并禁断私祀,限至庙中祭祀,但总算看到了诸葛亮的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看到了诸葛亮的精神生命在民间的旺盛生命力。 
  
  蜀中之人对诸葛亮的怀念爱戴之情,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有所减弱。西晋袁准著《袁子》说:〃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唐人孙樵《刻武侯碑阴》说:〃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宋程大昌《演繁露》说:〃世传《明皇幸蜀图》,山谷间有老叟出望驾,有着白巾者。释者曰:〃为诸葛武侯服也。〃〃明朱孟震《浣水续谈》说:〃蜀山谷民皆冠帛巾,相传为诸葛公服,所居深远者,后遂不除。今蜀人不问有服无服,皆戴孝帽,市井中人,十常八九,谓之戴天孝。〃从西晋至明朝,蜀中百姓一直以各种方式纪念诸葛亮。当然,明朝时蜀人戴天孝的现象可视为一种服饰习俗,但这习俗的形式,源于蜀中人民对诸葛亮的深切怀念,是没有错的。蜀中百姓怀念诸葛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治理蜀国时为政廉洁,执法严明,用心公平,以身作则,使蜀汉政权对人民剥削稍微轻一些,从而给了蜀汉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这个现象,表明了一个已被人们说俗了的真理为民众做出过贡献的人,民众永远不会忘记他。 
  
  怀念诸葛亮的不仅仅是人民群众,也包括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诸葛亮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   
  如果仅就诸葛亮建立和治理蜀汉的政治军事功业而论,他不仅比不上夏、商、周三代的名相,就连西汉统一王朝的开国功臣萧何、张良、曹参等也难以企及。但是,他凭借客观条件所能够给予的历史舞台,经过主观的奋力拚搏,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诸葛亮二十七年的政治生涯中,处处事事表现着一种更伟大、更感人、更具魅力的东西,而这种东西被一代又一代人所继承、总结、发扬,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这种东西就是诸葛亮为政所反映出来的品德、人格和精神。   
  早在西晋初期,晋武帝司马炎就与给事中樊建一起讨论诸葛亮的治蜀特点。樊建说,诸葛亮〃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司马炎听完后,不由得对这位曾经是自己祖父的死对头的人心驰神往,说:〃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   
  在日本史学界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时,诸葛亮被评为十位杰出历史人物之一。日本英集社出版发行的十卷本《中国的英杰》丛书,《诸葛孔明》为第五卷。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高中生心目中的十位英杰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查,其结果显示,诸葛亮排名第九位。 
  
  两位研究《三国志》的日本专家野宏与中村直祯认为:〃三国热〃在日本历久不衰不是偶然的,人们对《三国志》推崇备至,视为珍品,是因为书中有宝。例如,刘备势孤力单,却能在豪强中取得立足点,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