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杜月笙-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关归过关,跟存钱不必相提并论,」金廷荪摊开来跟他谈:「横竖你是『年年难过年年过』,看起来急死人,到时候总归挺得过去。」
  「好好好,三哥,」杜月笙无可奈何的说:「等过完了关再谈这个,好吧?」
  抓住了他的话,金廷荪马上就接口说:「这么说,你是决定一旦有了铜钿,马上先抽一笔出来存着啰?」
  杜月笙心想,我那儿来的钱呢?因此,他胡乱的应了一声:
  「好,一切遵照三哥的意思。」
  得了这句话,金廷荪随即着手进行,大运公司最后一笔红利,杜月笙该分二十万有零──他替杜月笙设想应该怎么个储蓄法?钱存银行,马上会转账,另外办个事业,又嫌不够,想来想去,还是给他造幢房子的好,当时上海地产生意,正值热门,买得到好地皮,可能一本万利,更要紧的还有一点:不论杜月笙的手头如何拮据,为了面子问题,他总不好意思卖房子的。所以,唯有给他造房子,才能够保得住他的子孙福田。
  于是,在杜美路二十六号三鑫公司仓库旧址,金廷荪为杜月笙造了一幢美仑美奂的华屋,有谓杜月笙不曾搬进新建楼房去住,是因为唯恐跟张啸林「分居」,惹起大帅不快,又谓他怕「私评物议」,因而谨慎的没敢乔迁,事实上则杜美路这幢房子盖得像一幢新式旅馆,它并不宜于住家,唯有出租。──金廷荪为老友越俎代庖往后真是帮了杜月笙的大忙,卅八年他挈眷逃难香港,一直到他病故,所有的开销几乎绝大部份都是仰仗卖掉这幢房子的四十八万美金。
  亦曾有人说:民国二十一年一二八淞沪之役前后杜月笙因为烟赌两行,洗手不干,偌大开支,多仗挪腾挹注,到了民国二十二年冬,度岁之资,诸待筹措,他挽人向张公权(嘉璈)说项,希望在中国银行移贷三十万元。据谓张公权「自视甚高」,一口拒绝,不久,张公权卸任中国银行总裁业务。又不久,转任铁道部长,这时,他意识到办铁路不比办银行,办银行大可南面而坐,做部长必须八面玲珑,猛忆起他和杜月笙有过这重公案,不免「心怀疙瘩」。于是反转头来,托人向杜解释,希望以后「遇事帮忙」。杜月笙乃对来人说道:
  「以前他不肯通融借款,是因为他掌管国家银行,许多手续,不能和一般商业银行随随便便,他不肯以公徇私,我很谅解。现在他做部长,铁路也是国家的,如有用我之处,我不是给张公权做,我是给铁道部做。我怎不帮忙?我又怎肯以私害公呢?」
  于是,「迨至抗战以后,公权由渝赴美,资斧短绌,由月笙贷以二十万元,始壮行色。由于这些表现,所谓正统人物,也都改变初衷了。」
  这个说法,刻由当时经手代社月笙借款的人士郑重表示,其与事实经过,截然相反,由于本传记载杜月笙和银行界的交往密切,大多数银行老板对于杜月笙心悦诚服,那一年过年之前,杜笙月正和历年同样的困难,他托人将房地道契向中国银行贷款三十万元,张公权是慨然应允,而非一口拒绝,却是在张公权承诺下这笔贷款以后,事为其它银行家所知,他们认为这是为杜月笙效力的最佳机会,因此大家抢着要做这笔「贷款」,后来商定出中国、交通、金城、和四行储蓄会四家分摊,一家只借出七万五。──杜月笙的房地道契草草的用申报纸包着,偏在黏合处盖了杜月笙的图章,由经手人交给中国银行,四丬银行公推中国银行保管,当时,张公权连申报纸都没有拆开,推辞不获之余,他将原件往自己的保险箱里一放,嘴里说着:「杜先生一定要这样,那就姑且在我这里摆一摆。」所以说,如果申报纸里面包的还是申报纸,就凭杜月笙的闲话一句,这三十万元还是欣然照借无疑。倘若到了民国二十二年冬天,杜月笙想借三十万都碰了钉子,那么,杜月笙加上杨志雄、杨管北,那么些年里对于银行界所作的服务与努力,岂非全部付之东流?
  大荣公司结束,金廷采也分到了四五万元的红利,这时候,正好黄金荣想把黄金大戏院盘出去,减少乏人经营的麻烦。金廷荪对平剧向来有兴趣,他的儿子金元吉,更是黄金大戏院的五虎将之一,他有意接手,黄金荣同样的也是为老弟兄未来的生活问题打算,乃以半卖半送的方式,由金廷荪送上大洋四万,便把黄金大戏院让给了金廷荪,黄金大戏院成为金家的产业。──于此可见代售航空奖券并不会使杜月笙和金廷荪发财,他们的收获,一个是得了幢房子,一个是盘了家戏院。  杜祠落成一生高潮  杜氏家祠竣工,举行栗主奉安之礼,时在民国二十年六月十日,是为杜月笙一生之中,顚峯状态时期的空前豪举。「是日宗祠落成,人争参拜,车马之盛,仪文之茂,敻乎为上海开港以来所未闻」,当时报章竞载,众口喧腾,都说这才叫洋洋乎大观。一批日本记者,跟着他们的坂西将军,村井总领,同往高桥参观,由他们所发出的报导,字里行间,洋溢着惊讶诧异,舌挢不下的意味,如所谓:「典礼备极豪华,为日本人意想不到」,「杜氏声誉之隆,可谓壮观盛况」,「以一家之宗祠祀典,规模如此之伟大,真不亚王侯之观矣」。
  建造这样一座家祠,如此这般的热开风光一场那是杜月笙几许辛酸,多少苦难,无数回的咬牙切齿,忍泪吞声,二十余年竖起脊梁,发奋向上,熬了个「一旦公道开青云在平地」,于是乎以「布衣雄世,侠儒兼资」,借用章士钊的颂词:「尚义为天下倡,天下翕然归之,徒众万千,言出若鼎!」有了民国二十年那个荣华富贵的场面,和炙手可热的声势,然后再掼下一百万大洋的钞票,收回一些千金不易的交情,锦上添花,大事铺张,方始换得来的。
  杜月笙算是实践了他的誓言,二十九年前,他十五岁,当他的外祖母送他到上海谋生活,打出路,祖孙泣别,他曾哭着说道:
  「外婆,高桥家乡人人看我不起,我将来回来,一定要一身光鲜一家风光!我要起家业,开祠堂!不然,我发誓永远不踏这块血地!」
  为了要实现这「闲话一句」,当杜月笙日进斗金,流水般的银子左手进,右手出,善门大开,拯急恤贫,要好朋友苦口婆心,劝他置点产业,做子孙福田,他都答以儿孙自有儿孙福,他要他的子孙自家奋鬪,成家立业,不存丝毫依赖心理,因此旣不存钱,也不买田。但自民国十九年开始,他使分刊广告,征询本文,倩人纂修族谱,同时,拨款五十万元,在祖宅杜家花园附近,购地五十亩,招徕名师良匠,水木清华的造起祠堂来。
  民国二十年初夏,祠堂造好,附设的藏书楼和学塾,亦已竣事,杜月笙鲜衣怒马,一呼百诺,「富贵而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他决定完了这个心愿,亲身奉主入祠,朋友学生得着消息,纷纷的劝请大做特做,风光一场。众口一词,盛情难却,于是发出请柬,天南地北,十八行省,到处都有杜月笙的故旧门人,这一位「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的现代春申君杜月笙,三日盛会,竟创下「堂上珠履十万客」,空前绝后的大场面!
  五月份里,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礼物,便开始自四面八方而来,其中最多的是匾,其次是联、是屏、是幅,还有古董器玩,旗伞花篮,甚至礼券现金。当代的大好佬,几乎全已制了匾额送到,礼簿上排列着的名单,声势显赫,令人咋舌,亦即日本报纸之所谓:「足以见杜月笙在各界中伟大声望之征象」。
  用一部份达官贵人匾上的颂词,可以连贯成一篇文章,有以说明杜月笙建立家祠的用心─
  杜月笙孝思不匮(国民政府蒋主席颁匾),敬宗收族(湖北省主席何成浚赠匾),建造杜氏家祠,旨在使此一敦仁尚德(前北政府大总统徐世昌)、望出晋昌(前临时执政段祺瑞)、辉光照国(军法总监何键)、好义家风(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世称善门(前黑龙江护军使朱庆澜)的江东望族(河南省主席刘峙),本支百世(外交部长王正廷),百世馨香(四川省主席刘文辉),瞻族兴邑(宪兵司令谷正伦)干国栋家(司法院长王宠惠),而致世德扬芬(军政部长何应钦)、垂裕后昆(前国务总理顾维钧)、慎终追远(实业部长孔祥熙、西藏班禅喇嘛、淞沪警备司令熟式辉)、光前裕后(党国元老李石曾、警察总监吴铁城),于是源远流长(监察院长于右任)、俾尔炽昌(安徽省主席陈调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