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薛定谔-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把一篇发表了的论文寄给他的媒人,并在献辞中风趣地写道:“1919年10 

月1日附录:如我所知,1913年夏季泽海姆的大气中,除了Ra—A、B、C外, 

肯定还有一些其他东西,而我的测电器却没能指示其踪迹。这是由于它发现 

了萨尔茨堡的贝特尔小姐,她吸引了作者的全部注意力。”而后来薛定谔夫 

人回忆他们的初次相识时说:“他给我很深的印象,首先因为他非常英俊, 


… Page 8…

他有一张很吸引人的脸,……而在这之前我对他印象就不错,因为科尔劳施 

已向我介绍过他。” 

     事业一帆风顺,生活甜蜜幸福,所有这些显示出薛定谔前途远大,未来 

光明。但突然间,一切被战争所淹没了。 

     当时的欧洲大陆,普遍实行征兵制,所有适龄健康的青壮年都必须在战 

时服兵役,因此薛定谔也在战争一开始,就应征入伍,成为奥匈帝国的一名 

炮兵军官。他后来把这段历史用寥寥数语作了概括:“接着战争开始了,那 

时我作为一名炮兵军官驻扎在东南前线,没有受伤,没有生病,也没有获得 

什么荣誉。”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他感到了甜美生活的难得,在战争所带来 

的时间荒废中,他也更领会到了生命和时光的可贵。 

     薛定谔冷静下来,开始厌倦和谴责这场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争,开 

始想念他的科学工作。而最令他震惊和悲痛的是一大批极富才华和创造性的 

学者在战争中阵亡,其中,尤其是他的敬爱的导师哈泽内尔的死。哈泽内尔 

是在1915年10月率队冲锋时阵亡的,这使得奥地利失去了一位正值创造性 

高峰的杰出物理学家,这种惨痛的损失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 

     几经转战,战争后半期薛定谔的军旅生活是在后方度过的,这也是为了 

保护科学人才而采取的措施。这样,薛定谔又可以发挥他的专长了,在距维 

也纳3o公里的小镇,他给一批批即将赴任的防空部队军官讲授气象学的基本 

概念和事实,例如大气的构成,太阳辐射,大气的分布和每天、每年的变化; 

气压,高、低压区,大气环流特别是大洋、大陆和山区的风,气候分界线, 

风暴,云层结构,天气图的解释等。这些课程尽管不过是重复他在大学学过 

的课程,但毕竟使他有时间坐下来阅读资料,重续科学研究的旧梦,并焕发 

出创造性的活力。他很快又向《物理学期刊》寄出了一篇题为“论大气声学” 

的论文,讨论了大气中声波的传播方程。与此同时,他还关注着广义相对论、 

量子统计和涨落理论、原子物理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为战后迅速恢复研究 

工作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尽管这里远离前线,条件优裕,工作顺心,但薛定谔无法压抑对战局的 

忧虑,企盼战争早日结束。在一首抒怀小诗中,他向自己,也向每一个追求 

真理、正义与和平的人发问: 

      “两支大军在1914年踏上征程, 

     其中一支至今鏖战不停。 

     另一支队伍的战士们秘密地为和平而努力, 

     请选择,你将为哪一方驱使效命?” 

     终于,1918年11月,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 

匈帝国总崩溃,昔日的强国地位一落千丈,这无疑给整个民族及其生活留下 

深深的痕迹。而对薛定谔个人来说,大战的结束和帝国的瓦解也使他的生活 

发生了戏剧性的影响。 

     战争的结束,阻止了他在讲课之余献身哲学的计划,保证了他日后在物 


… Page 9…

理学上的发展。这个一度萦绕于怀的计划本身,也来源于战争中的现实状况 

激发了薛定谔原有的哲学兴趣,促使他去思考一系列哲学问题。 

     首先是时间概念的基本哲学意义,正是在战争前线靠回忆度日的岁月 

里,薛定谔对时间概念进行了哲学和心理学分析。在战争临近结束时的一篇 

手稿中,他又讨论了因果性问题,至少在师从埃克斯纳之后他就已经开始思 

考这个物理学和哲学中的基本原理。薛定谔是幸运的,命运女神使他在人生 

选择的十字路口没按初衷去充分发挥他的哲学爱好,而哲学女神对他的垂青 

又使他具有哲人气质,常常对一些哲学的本质问题进行思考,这对于他毕生 

的科学工作和研究方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战后,薛定谔重返第二物理研究所,全力以赴从事理论物理学研究。由 

于战争后期的大量信息和思考的储备,他一连发表了好几篇论文。其中关于 

广义相对论的两篇题为“引力场的能量分量”和“广义协变引力场方程的解 

系统”都引起了爱因斯坦的极大关注,并分别撰文讨论和回答。而薛定谔同 

时还写了三本未发表的关于能量分析和应用的笔记。 

     量子统计和涨落理论,是薛定谔的又一工作重点。他继承了玻尔兹曼的 

方法论原则,发表了三篇论文。他的工作还包括一个验证光量子理论的实验, 

这也是他所做的最后一个认真的物理实验。他对于爱因斯坦的光的本性理论 

发生了兴趣,因此他设计出一个实验,通过同一光源发出两束大角度的光, 

观察是否有相干性和干涉现象来验证光量子理论。 

     尽管薛定谔在近两年的工作中一切顺利,在国际物理学界知名度大增, 

但他已无法再在第二物理研究所继续呆下去了。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作 

为战败国,赔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教育经费极度紧张,教师生计难以维持, 

更何况他又筹划着结婚,要考虑婚后生活的开销。他开始考虑要找一个比较 

宽裕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920年4月6日,薛定谔与贝特尔小姐结婚。此后,他离开了他的母校 

和故乡,先是移居德国耶拿,此后又在斯图加特工学院任副教授一个学期。 

这期间他收到来自基尔大学、布累斯劳大学和母校维也纳大学的三份正教授 

聘书,无疑,回返母校,继承哈泽内尔的事业对他有极大的吸引力;但当时 

奥地利学术界的经济条件和工作状况实在糟糕,使他忍痛放弃了这项选择。 

薛定谔夫妇去了布累斯劳,在那数周后,薛定谔又收到并接受了苏黎世大学 

理论物理学教授的职务聘书。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章开始了。 



                           三、理论物理的困境 



     1921年10月,薛定谔夫妇终于结束了他们婚后一年半来不断的迁居转 

移,摆脱了生活于战败国中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和阴影,在苏黎世安定下 

来。当然,在瑞士靠教授的薪水养家度日也算不上富裕阶层,一个普通教授 

那时也只能算属于可怜的低级阶层。但无论如何,这里物价稳定,人民安居 


… Page 10…

乐业,他也至少无饥寒之虑,从而能安心于教学和研究。 

     薛定谔的就职演讲以“自然规律是什么”为题,他以这样的话作为演讲 

的结束:“我愿意相信,一旦我们抛弃了根深蒂固的绝对因果性偏见,我们 

就能成功地克服这些困难,而不再期望用原子理论去证实因果性教条。”薛 

定谔关于原子过程几率性的论断是很有预见性的,机遇作为统计规则性基 

础,也得以与因果性、与规律协调起来。 

    这位新来的教授以其思想的深刻性和独立性,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他所开设的一系列理论物理学课程吸引了许多学生,他所主持的讨论班 

上也总是围绕物理学中的基本问题和进度展开热烈的讨论。薛定谔还鼓励进 

行校际交流,经常和联邦工业大学共同举行活动,他自己也同联邦工业大学 

的数学家H·外尔和物理学家德拜成了莫逆之交。德拜与薛定谔神交已久, 

两人都对固体比热、X射线干涉图形、原子结构等问题感兴趣,并已各自在 

刊物上讨论过对方的观点,现在能当面切磋,互相琢磨,真是相见恨晚,倍 

感快慰。外尔是20世纪上半叶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早期对分析学、黎曼曲 

面等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1913年任教于联邦工业大学以来,致力于用优雅 

的数学框架来表述物理学概念和理论,自1917年起,发表了一系列“空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