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去日留痕-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搅蛮缠。依他的人生哲学,他在家必须斗争,才能保持至尊地位。因此,凡是他使用过的手段都行之有效的。这些手段包括骂人、体罚、赶出家门、断绝关系等。他自己发火后则以“绝食”、“不说话”对母亲相威胁。 
  然而,离家出走,是父亲最后的选择,也是他的杀手锏! 
  离家出走之后,他去哪?头几次,他住机关办公室,吃饭不成问题,食堂厨师烹饪水准很高,睡觉让秘书帮他搭行军床,可行军床毕竟不舒服,随意凑合这也不符合他乐享每一天的准则。于是,他便安木床,可木床放在人来人往的办公室容易引起很多同事不必要的猜测,这也是他所不期望的。闹归闹,家事就是家事,他讨厌探询的眼光。知道他住机关,我母亲依旧不放心,电话接踵而至,嘘寒问暖地让他打造不成壁垒,过一种暂且自由呼吸的日子。一天,父亲突然消失。母亲慌了,四处打听,白天父亲上班拒绝接她电话,下班后便蒸发在黑夜的灯影里。 
  父亲杀手锏的妙处在于,他离家出走,再用写信的方式,发出指令和通牒。 
  母亲和家人会收到他写来的信,指令包括:某时、往某地点送吃的、换洗衣服,书报杂物以至诸多苛刻的要求。以此来证明他坚如磐石的威仪。这真是一个残酷的“捉迷藏”游戏。父亲“出逃”躲在暗处,得意洋洋地观望着苦心寻找他的亲人。尔后,他从上海的一个角落里给自家写信,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策划行动,理智而缜密,以达到“搅得周天寒彻”之目的。他的指令限时,悬疑,诡异,心理战术是步步加码。他的口吻是蛮横而自怜的,他成了可怜的受害人,说自己这把年纪了还“被逼”出逃,有家难回;说自己是捍卫生存权力,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他在茫然境地中只能放手一搏! 
  电话是不轻易使用的一个工具,父亲喜欢写信,用好毛笔写信,“朵云轩”书画店买的宣纸,每信一丝不苟,将书法艺术的实用性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母亲收到指令主要是字条,这文字带着恐吓性质,危机难测。他的字条不知自何地何时渗出寒气,仿佛天上,仿佛人间,冰冷而灼痛。 
  母亲就在痴痴地守望着电话和信函中老去。 
  说句没心肝的话,父亲离家,家里便安静了,让我们有说不出的轻松感。可他一走,母亲便没着没落地心慌,吃不下,睡不了。任何安慰与劝解都不足以抵挡她心底深渊的漫漫黑色恐惧,她就像失事潜艇一样,沉向无底之渊,荧光照明灯,带着一缕白色烟雾,不停下沉,除了父亲拯救她,身外四处的黑暗更深更远。 
  可他就是她的毒药,包裹了蜜汁的毒药,以逐日剧增的些微分量教她中蛊惑,心甘情愿,甘之如饴! 
  忽然一天,二哥发现了父亲的藏身之处,那是他寄来的邮戳泄露了秘密。说不准也是父亲有意而为之、小露破绽的计谋,当他厌倦了“出逃”生活的那一刻。果然,父亲藏身在浦东郊区拳师傅家,间或也去书友沈师傅家小住几日。父亲苑志豪以他游击队员锤炼的智慧,紧紧依靠基层群众,江湖游侠般神出鬼没地智斗白莲。 
  母亲接到他的任何指令,生气归生气,继而诚惶诚恐地照办。她身体不好,经常不得不卧床养病,再加上对上海的交通地图又不甚通晓,只有指派孩子跑腿儿。我们对父亲感到愤怒,却又不忍看母亲那哀求的目光。最不能忍受的是,母亲让我们轮流去送食物的感受。正常情况下,父亲是绝对不肯让自己肉体受委屈的人,一顿吃不顺心也不成。所以,他“出逃”的日子,尽管随心所欲,被人家当成贵宾相待,毕竟是寄人篱下,挑剔不得,人还是习惯自家的舒适。再说,这是一种较量,我在外头吃苦,你们在家享福?父亲不能容忍哪怕一天被忽略,他要让家人时时刻刻感受到他才是真正的统治者。父亲信中这般可怜地描述自己:“汗血枯竭流浪汉,孤寂有室没有家”。 
  天不亮,母亲早早起床,拖着病体张罗着让保姆煮老汤“肴肉”,它是父亲的最爱,还有几样小菜,装在四层铝制饭盒中,宣纸、墨、换洗衣物——这些是父亲指定索要的物品。外带的“蚊不叮”,清凉油,指甲刀,则表示母亲的体贴入微。还有6岁孙子的一封信。信的字迹歪歪扭扭,可内容十分可爱:爷爷,你好!你怎么还不回家呀?昨天我梦见你了,你不是说小鸟儿要回窝吗?回家吧,我很想念你!…… 
  写信,让老头儿最疼爱的孙子写信,自然是母亲的主意。除此之外不能融化坚冰,惟有这貌似不经意的刻意煽情,才能感化他,打动他,这是攻心战术。 
  母亲倚靠在门口,望着送饭的孩子,就像送别出征的战士。临行,还千叮咛万嘱咐的交代,“千万别惹你爸生气呀!让他消气儿,别忘了把脏衣服带回来哦。” 
  负责送饭的人,不得已请假或误工,还得硬着头皮精心设计好见到父亲之后的台词,以及应对情境的几种方案,不然,说不准你就是他的出气筒,劈头盖脸挨骂受训斥。总之,给父亲送饭肩负着多种角色,信使、和平使者、诚意孝敬老人的孩子,如果有点谄媚,能言善辩,比较乖巧,就不会碰钉子。 
  连推带搡挤车,再排队乘船渡江。到了浦东再心急火燎倒车,还要步行七高八低的路,方才赶到父亲的“藏身”处,还必须掐算好了,约见的时间早一分钟晚一分钟都不行。职业军人的惯性加上如此个性,让父亲越发严格守时。 
  见到我来了,他“哼”了一声,眼皮耷拉着,君临天下的气度。温言软语的递上带着母亲体温的物品,贴心贴腑地问候,然后,紧着张罗着让他吃,边吃边说些兴高采烈的话题,避开引起不良气氛的任何死角,趁着情绪升温的功夫,不失时机拿出小孙子的信,好了,节奏控制得不错,老爷子脸上的肌肉褶皱开始舒展了。 
  父亲不会立即跟随我,或任何前去“请”他的人回家的。他绝对不给哪个亲人面子,我们在他眼里渺不如尘。可他会在某一个下班后的黄昏,突然出现在家里,好似什么事都没发生,开始一如既往的庸常日子。而母亲捱到他能回家,便是满心欢喜了。父亲这些手段在前期往往是行之有效的,渐渐的,父亲一而再,再而三地离家出走,彼此间的麻木碰撞,都在恹恹而疲惫中重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无论是父亲的要求,还是母亲的让步,问题都不在事情本身,而是这样一个家庭,竟然能够以如此的铁石心肠来对付一个男人,这个家的母亲总是慈母般的,甚至是慈母所不及的,简直是低三下四地关怀这个丈夫,相形之下,我们都显得太无情了。但在母亲的宽容大度面前,这个家庭的亲人也不得不总对父亲提出的一个又一个无理的、逼人的要求作出让步,直到最后结束这场危机,请他回家为止。母亲慈悲地做无条件让步,是坚信让步会使得父亲对自己坏脾气自省,有个收敛。本来委曲求全的让步,是为了加快父亲消气儿的进程,结果,倒是愈来愈纵容了父亲,使得他得寸进尺。下一次风波,他会提出愈来愈多的新要求,直到母亲再次让步。父亲的这种把戏,我们子女们看得非常明白,一个天真的孩子都看明白的事,母亲怎么会不明白。既然他一而再地离家出走,信誓旦旦宣布要离弃我们了,成年的我们藉此机会希望母亲选择,能一劳永逸地拒绝他。可是,年复一年,他反复地耍这样的手腕,在母亲的痛苦心灵之上再加上了一层无法怨恨的折磨。 
第四部分 
第十章(4) 
  烟、酒、茶、糖 
  父亲的衣食住行有他的癖好,烟酒茶糖的琐事不能不说。 
  说到烟瘾,父亲是人到中年浪子回头的典范。他橱柜里收藏了大量形态特异的烟斗,证实了他曾经的放纵和热爱。那些烟斗,介于艺术品和实用性之间。其中也有几个鼻烟壶,鼻烟壶有瓷制的,玉石制的,景泰蓝的,都是清代精品。不过,革命者出身的他没吸过鼻烟。有时母亲开玩笑说,风靡大清国300年的鼻烟,若你父亲生在那个年间,他一定会挡不住诱惑的!据说父亲吸烟的历史虽短暂却凶狠,写各种反省日记和材料的年份,简直就是名副其实“吃烟”,一天两包还多。时不时还刁着烟斗,照片上的留影儿,是绅士风度加上官僚做派的绝妙造型。母亲劝说他戒烟,被他火冒三丈瞪着眼吼。 
  解放初期他气喘得厉害,医生的建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