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范霍夫 _2-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邀请。 

     阿伦尼乌斯对躺在病床的范霍夫继续回忆道: 

      “那是1884年8月,我正在迎候前来的客人。奥斯特瓦尔德走出车厢, 

四处张望,乌普萨拉站台上几乎已经空荡无人了。会不会没有人来车站接他 

呢?” 

     这时候,只见一个胖胖的年轻人,双颊红润,发色很浅,好像长着一头 

白发,正仔细端详着过往旅客,他的目光一扫,突然发现奥斯特瓦尔德正在 


… Page 18…

看他…… 

      “如果我没认错的话,您就是奥斯特瓦尔德教授吧?” 

     奥斯特瓦尔德点点头。 

      “我是斯万特·阿伦尼乌斯”,年轻人自我介绍道,“您能前来瑞典, 

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我正盼望着您的大力帮助。” 

     在阿伦尼乌斯陈设朴素的书房里,两位学者立即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 

了讨论。 

      “真不明白,您的理论怎么会遭到攻击,要知道电解质的离解本来是最 

明显不过的事,道理是这样简单合理,在您之前竟没有一个人想到过,实在 

叫人惊奇。” 

      “可是,大家不仅没有想到,还群起而攻之呢!” 

      “要使大家信服,就必须要有事实,要掌握大量事实。而要掌握事实, 

又必须开展广泛的研究工作。我们到里加去合作共事怎么样?在我的实验室 

里,我将为您提供优越的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可以让那些实习生和写毕业论 

文的大学生去做。” 

      “好极了,我听从您的劝告,实在感激不尽”,阿伦尼乌斯兴奋地说。 

      “去年我到欧洲作了一次旅行,和化学界的大师们几乎全都认识了,比 

如霍夫曼、赫尔姆霍茨、凯库勒、拜耳、本生、柯尔柏,还有其他许多人。 

他们盛情相待,送给我很多酸的样品。现在我已有了12种酸,也做了一些研 

究工作。我很想检验一下这些酸能否加速水解过程。依我看,要把酸的催化 

作用解释清楚,就必须研究离解现象。” 

      “这里很可能存在着某些联系。”阿伦尼乌斯急忙表示赞同。 

     就这样,两位学者为了共同的科研兴趣走到了一起。阿伦尼乌斯是个沉 

不住气的人,生性豪放,富于幻想。只要发现了什么科学事实每次都急不可 

待地要得到明确解释。他向奥斯特瓦尔德提出过各种设想,但奥斯特瓦尔德 

对这些假设总是抱着怀疑态度,常用自己的观点来反驳阿伦尼乌斯的论据。 

他们的每次交谈结果都变成了学术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才逐渐取得一致意 

见。他们的谈话开始于乌普萨拉车站,后来经常一起散步时还谈论不休。 

     范霍夫听罢阿伦尼乌斯与奥斯特瓦尔德的交往经过,喃喃地叙述着他与 

奥斯特瓦尔德的交往经过: 

     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奥斯特瓦尔德总要读些刚发表的论文,或是浏 

览一些新出版的科学杂志。有一篇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移近灯说,把文章又 

看了一遍,然后在屋里久久地来回踱步。 

      “在物理化学这块处女地上,又出现了我的第二位对手。不,不,决不 

是什么对手!这个很有才华的荷兰人肯定会成为我的战友。” 

     于是他立即给范霍夫写去一封信,几个月后又动身前往荷兰,去拜会这 

位第三名“离子理论者”。现在,三人联盟已经能够奋起战斗了。 

     电离理论终于有了可靠的保护人。 

     由于范霍夫身体很虚弱,只能简洁地讲述这段经历。 

     一阵短暂的沉默,阿伦尼乌斯无意中打开了放在床边小桌子上的日记, 

默默地读着: 

      “1910年3月15日,兰道尔特逝世。” 

      “1910年3月27日,我躺在病床上,体重减轻了3磅”。 

      “1910年4月4日,阿贝格去世,这是死于这个可恶的冬季里的我的第 


… Page 19…

九个熟人……” 

     阿伦尼乌斯对兰道尔特和阿贝格也很熟悉。知道兰道尔特是瑞士化学 

家,他的物理化学著作尤为著名;他研究过有机化合物的单分子折射,和理 

查德·伯恩斯坦一起编制过《物理化学图表》,对旋光和偏振光的实际应用 

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工作。阿贝格是德国化学家,布勒斯劳高等技术学校教授, 

曾研究过扩散作用、复合离子、冰的电解常数、迁移数、非水溶液的氧化势、 

硝酸盐离子、多碘化合物等;写过和校订过关于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的许多专 

题研究论文。 

     阿伦尼乌斯的这次来访,是他与范霍夫的最后一次会面。1911年3月1 

日,范霍夫与世长辞。 



                            六、一生主要成就 



     1873年,在德国著名有机化学家凯库勒的指导下,发现了丙酸的有机合 

成新方法。1874年,在乌特勒克大学穆尔德教授的指导下,以《对于氰醋酸 

和丙二酸性质的新认识》论文获博士学位。同年,又发表了《论原子在空间 

的排列》论文,提出了不对称碳原子的正四面体构型理论,为建立一个新学 

科——立体化学奠定了基础。1875年又发表了《发展三维化学结构新认识》 

论文。传统分子结构理论认为分子结构是平面的,但无法解释已发现的许多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他认为研究有机化合物分子不能仅限于分子中各原子的 

数目和之间关系等平面几何结构的问题,还应了解分子的空间几何结构问 

题。结构相同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由于空间立体几何位置的差别,会构成许多 

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他运用碳正四面体构型的概念,对有机化合物分子 

的结构进行了研究。1878年,又确定了氮的立体化学理论。 

     1880年,对气体定律和稀溶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884年出版了《化学 

动力学研究》一书,这标志着进入物理化学的新领域。他阐述了有关化学反 

应速度的原理,和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方法。把热力学应用到化学上,提出 

了化学动力学的许多重要定律,如在一般情况下,温度每提高10度,化学反 

应速度将增加一倍。1886年又发表了使他荣获诺贝尔奖的另一项研究成果 

 《气体体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学平衡》论文,建立了化学平衡理论。根据这一 

理论,用提高温度加速化学反应速度的方法,可以使化学反应物增加生成率。 

当有些化学物质在高温中被氧化、挥发,或发生不需要的副反应时,又可用 

加大压力的方法,使化学反应按人们的要求的方向进行。他建立的化学平衡 

理论,很快应用于化工生产中,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1887年发表了《在 

溶液和气体的类比中看渗透压的作用》,对几年来进行渗透压研究做出了概 

括性的论述,发现了渗透压的规律。此外,他对史塔斯佛特盐矿中的盐类三 

氯化钾和氯化镁的水化物进行研究,从盐矿形成的沉积物来探索海洋沉积物 

的起源。他不仅在研究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而且对科 

学的思维方法也颇有研究。在阿姆斯特丹大学时,曾作过题为《科学想象力》 

的讲演,他认为科学的想象力是在科学实践中,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种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优秀科学家所应具备的优良素质。 

     由于他在建立化学平衡理论中,以及在立体化学、化学动力学的发展方 

面做出了伟大贡献,1901年他荣获首届诺贝尔化学奖。 

     范霍夫所获奖励及荣誉颇多。1893年获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戴维奖章。 


… Page 20…

1911年获普鲁士科学院授予的赫姆霍尔兹奖章。1901年被芝加哥大学、哈佛 

大学和耶鲁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03年被维多利亚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 

位,1908年被海德堡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范霍夫一生著作颇丰。1874年出版 《对于氰醋酸和丙二酸性质的新认 

识》;1878年出版《有机化学概论》;1884年出版《化学动力学概论》;1885 

年出版《化学平衡定律》;1886年出版《气体体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887年出版《稀释溶液理论基础》和《在溶液和气体的类比中看渗透压的作 

用》;1891年出版《空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