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房子-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三线厂工作,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有许多优惠政策。诸如解决农村家属户口进城吃
居民口粮,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迁到一起,解决子女就业安排工作。这些优惠,使得很多“困
难户”报名去山区工作。

    老大没有结婚,没有解决老婆孩子一类的困难,他对支援三线建设的动员和宣传都不在
意,他为弟妹的学习奔忙。谁知公布名单时,有老大的名字。老大一下子跳起来了。他从未
表过态要去山区工作。再说,在他还未完成帮助弟妹成长的大事前,他是决不会离开重庆半
步的。他去找厂领导。于是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是不是搞错了?

    --没错。你没家庭拖累,人年轻,又有技术,会积极争取的。

    --"水里打屁——乱鼓(估)”,我什么时候表态要积极争取的?不是自愿吗?我不
自愿。

    --自愿和组织决定相结合。年轻人要听从党的安排。

    --我不是党员。

    --不是党员也要服从党的领导。

    --我不理解。

    --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你的人事工资档案已经调出我们厂,转到三线
单位了。

    中国七十年代,还没有市场经济,把一个人的人事档案工资关系断了,等于把一个人的
生路断了,命都掐死了。要老大去的那个三线建设单位是造军舰主机的,工厂部分是从上海
迁来的,研究所部分是从天津迁来的,厂址在在远离重庆的山沟沟,经长江,进乌江,走了
水路,再走旱路,车间修在防空洞里。说起防空洞,老大就心有余悸,黑暗,黑暗,无边的
黑暗,他顿时感到莫名的恐惧和心的窒息,他连呼吸都不畅了,他畏惧与世隔绝的防空洞。


    他跑去找公司领导说理。把个造军舰的国防工厂、研究单位搬到山沟沟里算个什么事?
还修到防空洞里,简直是异想天开。飞机炸不了你,它不可以把你的水路陆路都封锁了吗,
活活卡死你。造军舰要在海边,跑到我们四川大山里来干什么?他们上海、天津的工人都不
愿来,还要我们这些四川人去垫背!

    要你去三线,你还说三线的坏话,你老大可要当心呀。

    我是不去的,我不跟着胡来,这个三线厂早晚是要短命的,我不能跟着打短命,把我的
最好的青年时代都赔到山沟沟里去。我还有好多事要做。

    这是中央精神,什么胡来打短命的,你老大想“二进宫”?

    我是在给领导反映情况谈心,希望你们把我的档案要回来。我说这些,表明我心里对这
些事情看得太明白了,所以我是不去的。我的态度是坚决的,我爱我的家乡,我与山城共存
亡。我死也要死在这里,这就是我的态度!

    说理没用,绝决的诅咒发誓也没用。老大成天爬坡下坎,跑遍山城上上下下的领导部门
,八方申诉,没人理睬。他没有工资,没有粮食。成天在外面晃晃荡荡。

    母亲四处找老大,我的老大呀,你到底到哪儿去了呀?天已经黑了,她一人爬上观音岩
的石梯坎,在七星岗公司的院子里找到老大,他正坐在地上靠着门廊打瞌睡。母亲摇醒他。
老大叫声妈,嗓子发哽再也说不出话来。

    母亲说,跟我回家。拉起老大就走。

    母亲把老大安顿在家,单独给他铺了一张小床。你就在家吃住,有妈吃的,就有你吃的
,“天塌下来地接着”,“一不偷,二不抢,三不参加国民党”,就好好待在家里,惹不了
事。她背着一个竹背篼出门了。

    粮食定量,每人27斤,只有三分之二的细粮。家里就父母的口粮,36斤细粮,18
斤粗粮。亦琼读书,每次回家没有粮食。家里的口粮就更紧张了。母亲背着竹背篼,走学田
湾、上清寺、牛角沱,到市中区边缘的李子坝炒房去买沙炒胡豆。两毛钱一斤,母亲买了2
0斤,一路歇气背回家。来回大约有二十来里。

    母亲在厨房放下背篼就开始烧火煮饭了,她在大铁锅里加上水,放上碱,倒两碗沙炒胡
豆在里面,上面放两罐米,盖上拱型的竹锅盖,边缘扎上湿布条,她把小板凳拉到灶前坐下
来,旁边放着锯木屑箩篼,那是为了省煤钱,她去锯木厂背的,一毛钱一背,母亲每次总是
背一个可以在里面站两个人的特大背篼去背锯木屑,象驮着一座山一样驮回来,把她那本就
矮小的身躯压得更扁了。

    母亲手里拿着吹火的竹筒,撒一把锯木屑到灶膛,对着吹火筒,鼓着腮帮吹一口火,从
灶门钻出的浓烟熏得她直流泪。轰的一声,灶膛又冒红火了,浓烟减弱了。母亲不时用火钳
把火掏空,让木屑充分燃尽,她的岁月是在浓烟里熏过来的。

    胡豆煮烂了,饭也蒸好了。揭开锅盖,取出罐罐饭,端着铁锅耳朵,把煮得黑黑的胡豆
倒进滤水的竹箕里。然后把滤过的水倒回锅里,把罐罐饭放进去,汽在灶上。

    母亲坐在灶前开始吃胡豆了,她的身前放一碗开水和一盅辣椒酱。她抓一把胡豆在手里
,一颗一颗往嘴里放,干沙沙的胡豆满口钻,胡豆壳半天嚼不烂,噎人,母亲伸着脖子使劲
往下咽,喝口水把壳壳渣渣面面送下去。她咂一下嘴巴,又把胡豆往嘴里送。没味,实在不
好吞,她把胡豆蘸一点辣椒酱,放进嘴里。太辣,她扯起嗝嗝来。扯一下,停一下,又嚼一
下,咽一下,喝口水,打囫囵吞下去。

    她的头上已经有了白发,灶里的火光映着她满是灰尘的脸膛,忽明忽暗,透出一道坚毅
和安祥,她象一个吃苦的观音,端坐在那里。她总说,变个人是要吃些苦,光享福,要你变
啥子人?她整个的就是一个吃苦的观音。

    她哎呀一声,吃饱了,放下开水碗,拍拍手,把剩下的胡豆放进灶房案桌的抽屉里。取
出锅里的罐罐饭和一碗青菜,端进屋里饭桌上,从泡菜坛抓一把酸咸菜,用手撕碎,放桌上
,就叫老头子和老大吃饭。老大见饭桌只有两罐饭,问妈的饭呢。母亲平静地说,我已经吃
了,炊事员是饿不着的,我在厨房里偷了个嘴。说着,轻轻地耸下肩,摇个头,不好意思地
抿着嘴笑笑,好象她真的偷嘴了。

    收拾完碗筷,母亲靠着饭桌,东张西望,典当东西是不可能的。屋里除了有两样木壳壳
家具外,就没有一件东西是能卖钱的,张家一辈子也不沾金器,没有金银手饰项链什么的,
连结婚戒指也没有打造过。母亲工资只有31元。亦琼在上大学,没有工资,小妹把她的学
徒工资都拿回家,也经济紧张。得想个什么办法弄钱呢?她突然面上有了光彩,找老肖去。
邻居肖家是卖血“专业户”,两口子都卖血,母亲常说他们可怜。这一回,母亲端了一大碗
胡豆去肖家,打听卖血的事。

    老肖有些迟疑,张师母,你年纪大了,卖血恐怕不合适。

    母亲说,没关系,你不是说只抽一杯子吗,我身上的血总有一大桶吧。

    母亲没有告诉儿女,让老肖陪她去临江门的川东医院,她不知道找医院的那道门,也不
会写字填单。老肖填单时说,就抽两百西西吧。

    母亲问,两百西西是多少?

    老肖比划说,就象喝老荫茶的杯子那样有一杯。

    母亲问,你们每次抽多少?

    老肖说,抽三百,我们要年轻力壮一些。

    母亲说,你们两口子也年轻力壮不到哪里去,抽一回算一回,我也抽三百吧。

    母亲抽血前喝了一碗糖开水稳心。抽血时,她不敢看那粗大的针头,把脸扭到了一边,
平时她是怕见血的,连鸡也不自己杀,她说看着不忍。现在她为了大儿的生活,自己把手伸
出来抽血了。她的手瘦骨嶙峋的,青筋突出,血管很好找,针一推进去,殷红的血就流进针
管了。她感觉到身上的血在往手臂上涌,她闭着眼睛想,这是没关系的,儿女是她身上掉下
来的肉,现在再在她身上抽一杯子血又有什么呢?一杯不算多,如果需要,就是要她的命,
她也是要豁出去的。她为儿女挨丈夫的打,不是豁出去了吗?

    母亲从注射室出来,靠在走廊的座椅上,她感到有些头晕,一起身眼就黑,她也就闭着
眼睛在那里休息。她还是身体太虚弱,加上劳累,没吃过饱饭,尽管是第一次抽血,她还是
不适应。

    她手里紧紧捏着三十六元钱和一张优待的猪肉票,跟着老肖,顺着临江门的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