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文学奖]第3届荣誉奖-徐兴业金瓯缺-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襄樊①的消息。
这个患了严重健忘症的皇帝,不到一天功夫,就把自己说过有关亲征的话忘掉了。
但是已被任命为兵部侍郎的李纲现在已拥有直接奏对之权,他进入内殿,当面诘问渊圣道:〃臣顷在道路间闻说宰相们将奉陛下出狩襄樊,以避夷狄,如此则宗社危矣!兼与昨日亲征之议大相径庭,不知果出于陛下之意乎?〃问得渊圣默默无语。接着李纲又进一步逼问道:〃太上皇以宗社之故,传位陛下,陛下舍之而去,可乎?〃
渊圣皇帝又默然不语。这时,太宰白时中等纷纷奏说京城不可守。一个领京城所的内监陈良弼从内殿跳出来争议道:〃京城楼橹,百无一二,又城内樊家岗一带濠河狭浅,决难保守,陛下不可听李纲之言,误了大事。〃
可守不可守,双方各执一词。渊圣采取了折衷的办法,派李纲与蔡懋、陈良弼一起去新城东壁实地视察城墙濠河,商量出一个大家可以接受的意见前来回奏。他们出去视察后,双方回来奏对,仍然各执一词,不过陈良弼等一口咬定京城不可守,说不出多少道理来。李纲却提出不少具体的意见,如整饬军马,扬声出战,团结军民,相与坚守,以待西北勤王之师等战守策略,说得渊圣的意思又活动起来。
〃卿言之成理,朕志已决,坚守京师,〃渊圣点头道,〃惟今日大臣中谁堪主持战守之计者,卿试推举其人。〃
〃朝廷平日以高爵厚禄畜养大臣,今日国家有事,正该大臣效命之秋。〃李纲指名道姓地说,〃白时中、李邦彦虽书生,未必知兵,然藉其位号抚驭将士,以抗敌锋,正是职责所在,岂容推辞?〃
李纲的话说得咄咄逼人,白时中忘了金殿奏对也有的礼貌,面色发赤,厉声说道:
〃李纲莫能将兵出战否?〃
白时中以李纲之道还治其身,以为这一下可以把李纲吓退了。不料李纲以国事为重,不怕承担艰巨,当渊圣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就老老实实地回答:
〃陛下不以臣为庸儒,倘使治兵,愿以死效!〃
这时新除知枢密院事吴敏在旁帮衬道:〃李纲任事甚勇,可付以大事。惟官卑职微,不足以镇士卒,官家须得加封他才好展布。〃
〃此言极是,〃渊圣又不住地点头问,〃宰执中可有出缺的报来。〃
近臣报道,尚书右丞宇文粹中前日随太上皇去毫州进香,尚待补缺。渊圣大喜,立刻写了诏旨,除李纲为尚书右丞,面赐袍服牙笏。看来,渊圣皇帝已经接受李纲的建议,这场争论将以李纲的胜利结束了。
(二)
可是李纲的胜利维持不到半个时辰。
当时车驾回宫内进膳,赐宰执食于崇政殿门外庑。唯白、李两人跟着进内陪侍御膳。不久,他们出来传话:膳毕,宰执们再会于福宁殿,决去留之计,同时任命李纲为东京留守,李棁为副留守。
〃决去留之计,〃表明渊圣的去留尚未决定,犹待讨论,这与顷刻前说朕决心坚守京师的话发生矛盾,何况又命李纲为东京留守,一般只在御驾离京的情况下才需要有人留守,命他为留守,则不待讨论,渊圣出狩之意已决。李纲知道渊圣在一顿饭中间,听了白、李的话,主张又变。他先发制人,等渊圣一到福宁殿,就力陈御驾不可轻出理由。古代臣僚进谏都要举历史为例,历史的作用,远胜于后来,它是皇帝与臣僚的必修课程,李纲自然也擅长此道。他说:
〃唐明皇闻潼关失守,即时幸蜀,宗庙朝廷,碎于贼手,累年后仅能复之。范祖禹以为其失在于不能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安史之乱,唐玄宗弃京师幸蜀,杨贵妃死于马嵬坡,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历史。范祖禹负责编写《资治通鉴》唐史的部分,是唐史专家。李纲引据他的论断加强了进谏的份量。然后他说出本人的意思:〃今陛下初即位,中外欣戴,四方之兵,不日云集,虏骑不能久留。舍此而去,如龙脱于渊,车驾朝发而都城夕乱,虽臣等留守,将何补于事?宗庙社稷,且将为丘墟,幸陛下审思之!〃
这番话说得非常有力,渊圣低回半天,不能作出决定。一个近身内侍王孝杰却跳出来威胁渊圣道:
〃中宫国公已行,陛下岂可留此?〃
中宫指渊圣的皇后朱氏,渊圣未即位前,两人曾有一段共患难的经历,情好甚笃,国公是他们尚未满两岁的长子,她们母子俩就是被内侍矫官家之旨劫持上銮舆送出东京的,现在内侍们又反过来说中宫已行,道得官家非走不可。渊圣一听妻儿已经走了,大惊失色,当即走下御榻流泪道:
〃卿等休再留朕,朕将亲往陕西,起兵以复京城,决不可留此。〃
渊圣之意虽决,但事关京城存亡,李纲岂肯轻轻罢手?他泣拜御前,以死相邀。正好渊圣的两位皇叔燕王赵似、越王赵俣前来陛见,他们倒也主张固守京城。在大臣中间吴敏也反对御驾出走,几个人极力谏劝,渊圣之意稍定。他即在御案上取纸笔写了〃可回〃两个宇,画上花押,派内侍朱拱之急骑赍送,追回中宫,然后回顾李纲道:
〃卿留朕,朕专以治兵御戎之事委卿,不得少有疏虞。〃
李纲再拜受命,与副留守李棁一起出去治事,当夜就宿在尚书省。
这是李纲第二次在廷议中得到的胜利,可是这个胜利也过不了夜。
朱拱之受命去追回皇后,事实上他并未出城,只在城里兜了个网子,午夜后,回奏中宫、国公的銮舆已远,无法追回了,又添油加醋地说:〃奴婢在城外听逃难南来的百姓说,金军前驱距京城已不过数十里,官家此时不走,被金军困在城内,此生将永无与中宫、国公相见之期了。〃渊圣儿女情长,一听此话不由得害怕起来,又一次改变了主意,急命内侍,侍卫做好出幸的准备,只等天一亮就走。
第二天一清早,李纲从尚书省入朝,道路上又纷传官家将出西城。他无暇细问,拍马径往大内。这时宫门口果然是一片逃难的景象,许多神色仓皇的宫人从内廷侧门出来,身上的衣服单薄凌乱,显然是临时得到命令,来不及梳妆一番,就奔出来了。她们手里只带一个包袱和一卷被褥寝具,往来乱窜,不知道要听谁的话,往哪儿走才好。
有人告诉她们,来的官儿就是主持城守的李右丞。一个宫人带头来问消息,许多宫人都跟上来,要向李右丞讨个主意。
〃是谁打发你等出宫的?〃
〃内押班张迪。〃
〃张迪那厮,现在哪里?〃
〃张押班早就坐一辆宦车出城去了。〃
〃官家可曾出宫?〃
回答得莫衷一是,有的说官家早已出官,有的说还留在宫里,只有一个宫女回答得十分肯定,她刚才出宫前,看见官家正往祥曦殿走去,相隔还不到一盏荼的时间。既然是她亲眼目睹的,李纲确信官家尚未出走,心里较定,就吩咐宫人们先都回大内去,等待后命,休得慌乱走动。
清晨严寒,御沟中结着厚厚的冰,屋檐下边也挂着一排排坚实的冰须,擐甲执兵的禁卫们冲风顶寒,不断地揉搓着双手,在冷空气里呵气。新的殿师,威风不可一世的王宗濋骑在高头大马上,往来传令,要把这批禁卫军集合起来,担任扈驾出行的任务。他的命令受到沉默的抗议,也有人鼓噪叫喊,拒绝出行,这显然就是这支逃难队伍还不能够首途启行的原因。
十多年来禁军们无可奈何地习惯了服从贪残庸横的长官高俅的管辖,现在试图要反对这个新任的长官了。他们看到王宗濋身穿厚厚的皮袄,别人冷得发抖,他却冒出满头大汗,单这一点就引起莫大的反感。他们不听指挥,不愿集合站队,许多人还口出怨言,反对出城扈驾。作为官兵的代表,一个手执金枪的军官正在与王宗濋争执,这在军队里是很少见的事情。不过他是有后盾的,大部分禁军支持他的意见,拥在他们周围大声嚷喊。王宗濋使出浑身解数,叱骂威吓,竞不能把他们吓退。
李纲认得这个军官是金枪班班直蒋宣,也认得他的同伴银枪班的李福、卢万等人,弄清楚了他们争执的原因,就站到一处台阶上,高声问道:
〃俺李纲受官家之命,坚守京城,誓与此城共存亡,一息尚存,寸步不移。尔官兵等食朝廷之禄,忠国家之事,愿意随俺死守,还是出城西行?不妨各抒所见,待俺入朝面圣,取官家裁决。〃
〃愿从右丞死守!〃蒋宣第一个带头高呼。许多禁军接着叫喊:〃如能保守京师,粉身碎骨在所不辞。〃还有人冲着王宗濋骂道:〃天下事都叫这些奸臣们误了!今日京师危亡在即,还待往哪里逃?〃
王宗濋看看形势不好,抽起马鞭,就想溜走。李纲一把把他扯住了,说道;〃殿帅休走,且随李某上金殿去走一遭。〃
〃殿帅休走,殿帅休走!〃禁军们也觉察王宗濋的意图,一拥而前,拦住他的马头,把他们送到东华门口。这时渊圣已出御前殿,昨夜宿在东门司的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