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a道德经古今正解-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四 
  '原文'   
  '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天下之先。   
  '古文正解'   
  道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渊乎深矣,生万物而莫不从其规制矣。   
  以其无,故无锐于物,无纷于物,无耀于物,纯然不可分矣;虽至澈无形,其实存而常有之。   
  恍兮惚兮,其生于何而莫知。然先天地而有,生万物之母,象天下之先。既知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今文正解'   
  道至为充盈而仿佛空虚,它的功用却无穷无尽。它像渊一样深不可知,生了万物,成就万物;万物没有不以道为宗主的,没有不在道的规制之中的。   
  道的奥妙之处正在于它的虚渺无物,因此不会对万物有任何伤害妨碍,与万物不会有任何纷扰,更不会在万物面前显耀自己,无形无质纯一到不可捕捉;虽然清澈的以至于无形无质,它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道古往今来,四面八方,不分大小而无处不在的与万物合一。   
  道如此恍惚幽寥不可认识,那么它究竟从何处生出已然不可知道了。然而大道先于天地就存在着,生化了万物养育着一切,表象着天下万物的始源。既已知道万物的生母,就可以此知道万物;既已知道了万物,再回来守住万物的生母。如此则终身不会衰败。   
  '订正与辨析'   
  1。“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意在表述“道的使用在于它的冲虚,好像并不充盈(而实际最为充盈)”,后文对此有解:“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帛书版本为“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有”字“或”字为同义词。当然,也不能排除“盈”字为“尽”字的行近字讹谬。   
  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意思为“道的虚无物态的超脱美妙之处”,不可僵硬理解。   
  3。各版本“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句,今订为“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天下之先”。“帝”乃金文“天下”讹谬。如前文有“无名天地之始”,后文亦有“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说。均可照应。   
  “其”指“道”,“象天下之先”字面意思为“表现天下万物之前的状态”或者“出现于天下万物产生之前”。   
  有说,“象”乃金文“为”字讹谬。可作一参考。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五 
  '原文'   
  '五 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古文正解'   
  真道无物,正道无情。   
  刍狗以祀,祀毕而弃之,任其自生自灭也。   
  道无物空然,作万物而莫不从之,莫不自然。故万物生于天地之间,而天地无情;百姓生息世间,而圣人无亲。若刍狗焉。   
  天地之间生动不息,唯无物之道也,若橐籥鼓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冲而大盈,微而大用。   
  故道者,无为而大行,自然而大成,大智若愚,大德若虚。道不在显,德不在彰。多闻数浅,不若习一;多言数穷,不若守中。   
  '今文正解'   
  真实的大道没有形质,真正的大道没有感情。   
  草扎的狗用来祭祀,祭祀完毕了就被弃置那里,在野地上任其自生自灭。   
  大道空然无物,却生作着万物,万物莫不顺从。却感觉不到道的宰制,莫不感到自在而然。所以万物生息在天地之间,天地是没有任何感情的,只是任随万物自生自灭;百姓生活在人世之间,圣人也没有任何仁爱憎恶百姓的感情,只是让百姓自在的生活安乐。就如同人们对待祭祀后的刍狗一般。   
  天地之间生息运动无息无止,一切都是无形无质的大道在规制着,就如同那鼓风的风箱风囊一样啊:空虚却有鼓胀的力量使它不瘪屈,越活动它越能产生。大道就是这样无形无质却最为充盈,隐微而有莫大功用。   
  所以掌握大道的人,不作为而有莫大的行为,任物自然而有莫大的成就,有莫大的智慧却仿佛愚钝无知,有莫大的德行却仿佛无可标称。大道不在于显现,大德不在于昭彰。越博闻反而越浅陋,不如修习于混一大道;越号令反而越穷困,不如安守于内心虚静。   
  '订正与辨析'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句中“不仁”深层意思为“超越了仁爱憎恶,从而无所谓于标榜仁爱”,“天地蓄养万物于自然,圣人承载众人于淳朴安定”,虽然“无为”其中却蕴涵着最广的仁慈,通俗地说:行道而治的效果,不标榜仁政却比仁政更完善更好。   
  2。圣人效法大道,不仅仅是方式上效法,还在于天地大道本身就有一套蓄养万物的巨大机制在作用着,而且是万物本性适应所在。所以,不可片面理解“圣人之道”。   
  3。帛书“多闻数穷”句中“闻(学识)”,通行本多作“言(号令)”,有所照应于“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希言,自然”的状态。依据本章内容,以及上下数章均在于论述顺道无为的治理理念,因此本文按“多言数穷”订为原文。当然,“多闻”或者“多言”二者主旨是一致的。   
  4。有说“守中”应为“守冲”讹谬,今不以为然。   
  上一章有“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说,本章又接着讲“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似乎都可照应“冲”字。   
  然而,上述“冲”字皆是描述“物态”属性,而不是“心态”属性。   
  此外,本章作者不只是继续讲解“道”的“冲”,而是进一步讲人对“道”的修习,否定“仁”与“多言”等志欲的外露驰扬,肯定“守中”,则“中”宜作“内心”解。当然“守中”的要义乃是“从道师冲”。   
  再如,帛书本作“守于中”可知“中”为名词,以此可佐证上述解释。   
  有说“中”作“适中”解,对应“多”字。此属“有为”的方法论,却不符合老子“尚无”“致极”理念。                    
《道德经》古今正解 第六 
  '原文'   
  '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古文正解'   
  道空漠至大也。域天地以为谷,其神也哉;生万物以为子,其玄牝也哉。玄牝之门,是谓天地生畜之根。   
  故道生天地而统万物,养万物而不息止。虽缥缈而实存不绝,用之者不勤,为之者不救。   
  '今文正解'   
  道空旷幽深,至大无比。以天地间为山谷,它就是这谷育万物的神明啊;以生成万物为子孙,它就是这万物发源的无形母体啊。这母体的生殖之门,就是天地从而万物赖以生发畜养的根。   
  大道生养了一切统贯着万物,永远不会停息。虽然缥缈无物啊,却真实存在绵绵不绝,善于使用大道的人远离劳困,有为的人不可救药。   
  '订正与辨析'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句中“谷神”意思指“大道象沟谷畜养草木一样,是畜养万物的神妙之物”,“玄牝”则指“大道是天地万物的无形源出母体”。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七 
  '原文'   
  '七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古文正解'   
  天大地大,天地者常根于道而同于道,唯生息万物而顺道自然。物生生不息,而天地长存。   
  故,天地以万物为基,圣人以百姓为本。夫弃基舍本,是谓保首以毙身,死矣。   
  是以,民心为是,己意为非。圣人不先人而人尊,民心也;不厚己而人爱,民生也。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若水到渠成。   
  '今文正解'   
  道大天大地大。大道是天地的无形无际的根出,而天地是万物有形无际的生息所在。所以天地之性是与道是最为相近的。道无可见到,则可以从天地与万物的关系来认识它:天地用土石光露畜养万物,让天地间的万物顺应着大道赋予的天性自己生息。当万物繁衍生息不绝的同时,天地也获得了永恒的存在。   
  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