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瓯缺-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邦彦一时想不出为自己辩护的话;只好老着面皮回答:〃仓猝之际;不暇及此。〃
〃好慌;好慌!〃种师道显然恶意地笑起来;加上说;〃某麾下士卒路经城郊时;看到这等景象;个个都戟指痛骂金贼肆虐;戕我生灵;也怪朝廷处置失策;不该和他议和;长他的威风;灭我之锐气。相公秉成国政;倒要多听听士兵百姓们说些什么;骂的什么;才是采风观政之道。〃
种师道象训斥小孩一样训斥了李邦彦一顿;李纲在一旁听了也着实称快。平时就对文官们愤愤不平的姚平仲;这时也插进话来;调侃李邦彦道:
〃公等怕保不住自己腰下的金带;听凭金人勒索;急急忙忙把金银送去。倘使金人要公等的首级;难道也马上割了;乖乖地与他送去不成?〃
战争之际;是带兵的人行势。现在不但种师道;连他麾下的将佐;一名小小的〃赤佬〃姚平仲也胆敢调笑起当朝首相来;自然使李邦彦十分愧恨。不过他素知姚平仲的脾气毛燥;当初交割燕京时;金朝大太子粘罕也要让他三分;自己一时也奈何他不得;只得随众干笑几声了事。
可笑的是大家笑的正是他自己;对他们的笑;他不仅不敢发怒;还要随之而笑。这在普通人犹自难堪;何况他是当朝首相?这股气憋在心里;总要出一出。
那天会议中决定了几项措施:
第一:开放东壁、南壁的各城门;听任老百姓自由进出;以安民心。
第二:派军队四出巡硝;限制敌后方游骑的活动;不使远出抄掠。
第三:斥回金使;停付金帛畜产;表示战斗的决心;不再迁就和议。
这些措施都发生威慑敌人的作用。金帛停送了;有些人心中惴惴然;唯恐开罪了金军;惹得金军怒起;再度攻城。事实恰恰相反;斡离不非但没有攻城;反而自动把作为人质的康王赵构送回来;还客客气气地送了一百斤关东老参;三十张紫貂皮作为压惊之用。
这里种师道不理会金人这一套;他派姚平仲出动一万名熙河兵会同城外杨可胜所部联令进兵;直逼金军之寨;找寻战机。金军不敢应战;自动撤退二十里;再安营寨。这标志着两军的攻守之势已经改变了。
根据种、李的原定计划要趁金人锐气逐渐消失之机;派大兵出击;以便一举把他们赶走。这个时机正在逐步成熟。
出击的意见大家一致;分歧在于出击的日期和指挥人员。
老成多谋的种师道主张等到春分节后出击;理由是他的老弟秦凤路经略使种师中所部主力军数万人将于春分前后到达京师。秦凤军素称精锐;在两次伐辽战争中都立下不可磨灭的大功。有了这支军队;勤王军实力大增;破敌可操必胜之券。
可是豪迈勇敢的姚平仲反对主帅的意见;主张立即出击;以获全胜。他以〃士不速战;已有怨言〃为理由;要求自己率部担任出击的任务;不必再等候种师中来到。他还有一句虽未出口;大家心里却都明白的潜台词是〃种氏勋业已盛;破敌大功;不宜再出其门。〃
为此;又在福宁殿举行一次枢密会议。出席人员比上次多了一个枢密使吴敏。吴敏此时已变为主和派;当然反对出击。会议中李纲同意姚平仲的建议;并把出击的日期定在四天以后的二月二日。
出入意外的是李邦彦;这次也赞成出击;并表示:〃兵家有迅雷不及掩耳之说。出击之议既定;迟出不如早出。如今姚将军准备有素;一击可收全功;某意出击之期不如定在二月初一日。〃
李邦彦的意见立刻得到李纲和姚平仲的赞同。大慈大悲的李纲;抱着要超度一切众生成佛的宏愿相信李邦彦知过能改;力补前咎;已经放下了屠刀;可以立地成佛;对此表示衷心欢迎。
〃舵〃派折彦质在三比一的优势面前;又在多数上加了一票。种师道孤掌难呜;也只好放弃自己的主张;同意由姚平仲率部提前出击。他只提议让多谋的杨可胜协助姚平仲一起执行任务。
这很可能是一次赌博两个朝代兴亡盛衰的军事行动。除了当事人种、姚二帅外;参加讨论的各人都有各自的心理背景:李纲是急于见功;思虑欠周。折彦质是见风使舵;唯诺随人。吴敏是坚持错误;执而不化。李邦彦是暗藏祸胎;别有用心。
撇开主和派不谈;这时主战派诸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轻敌思想。勤王军尚未来到前;李纲主持守城;曾两次击退金兵。如今勤王军陆续抵达京师;人数已在十万以上。斡离不对勤王军的几次挑战都采取避而不战的态度;一退再退;闭垒不出;六七天中竟没有发生过一次接触。现在不但李纲、姚平仲;即使富有经验的种师道也失去原有的持重;内心中未始不认为金军容易对付;一击必可收功。他反复考虑的是大功出自谁人之手而不是出击能否胜利的问题。作为一军统帅种师道的这种心理正反映了西军大都分官兵的心理。
军事上一个有利的原则:以哀兵临骄兵者胜。围城之初;宋朝方面是哀兵;金朝方砸是骄兵。经过一个月的变化转换;这种关系已经颠倒过来了。
(三)
正月卅日;太学生领袖陈东上了一道奏章;痛切陈词;乞诛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等六贼以谢天下。这是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文章;奏章中论列的乃是当前时局中最关键性的问题。奏章最后的结论是:〃今日之事;惟断乃成;当断不断;反受其害;幸陛下留神。〃〃断〃是劝渊圣下决心割断主和派的尾巴;全心全意与金人战斗。这是针对渊圣的懦弱性格和朝廷里那股谋和乞降的势力而言的。这篇奏章的底稿传出后;除了一小撮投降派切齿痛恨外;这一天东京城内;上自学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僧道缁流等聚在一起;就谈论这篇奏章。谈到兴会淋漓之处;不禁琅琅然地把其中警策之句背诵起来。大家莫不击节称赏;拍手称快。
这一天可说是目有视;视陈东;耳有闻;闻陈东;口有谈;谈陈东。
事实上陈东之成为大众注目的人物;并不始自今天。自围城以来;他已三次上书〃登闻鼓院〃;请诛蔡京、王黼;直声已震于天下。
〃登闻鼓院〃是一个封建式的〃民主机构〃;座落在大内的宝德门外。院门口有一只硕犬无比的〃登闻鼓〃和一口收纳奏章的铜柜。根据朝廷规定;一应士庶人等如有不平之事;不管是公事私事都可击鼓申诉;把各种形式的〃申请书〃、〃呼吁书〃通过这个机构上达天听。〃天〃是否愿意听一听老百姓的申诉呼吁;那是另一个问题;这里;至少在表面上总算是提供了一条通天的渠道。
由于陈东要申诉的不是个人的利害恩怨;而是代表东京百万人民的共同呼声;这使得平常惯于倾听大臣们翻云覆雨的奇谈怪论的渊圣皇帝两只软耳朵;也不得不稍为张开一点;听听下面的意见了。
〃六贼〃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酋;又是导引太上皇走上邪路的奸佞便嬖;不诛六贼无以平民愤、谢天下。在这个时候;朝廷如能做一件顺应人心的好事;就能使民气振奋;与朝廷同心同德;共挽狂澜;反之;如果还有人不肯割断与六贼的关系;或者怕牵连自己;徇情枉法;使用各种手段包庇六贼逃脱法网;其结果必然引起更大的民愤;最后;引火烧身;自己也免不了受国法和舆论的惩罚;这是略具一点政治常识的人都可看清楚的。
但是陈东第三次上书的意义还远远不止于此。原来这时蔡京闲居洛阳;在政治上已无能为力。其余童贯、朱勔、李彦三人随太上皇之驾;避〃狄〃南方;随着太上皇的倒霉;他们也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朝臣们弹奏迭上;朝不保夕。王黼则因与李邦彦积有私怨;早被定罪流放衡州;行至京师附近的雍丘县负固村地方;被一群披着〃劫盗〃外衣的官差捉住斩首(这是朝廷不敢对王黼明正典刑;托言盗杀;杀死他了事);京师的家也受到民抄;霎时间人财两空。他是六贼中下场最早的一个。
蔡、童、李、朱四贼的命运尚在未定之夫;只有梁师成因在上皇时保护太子有功;渊圣即位后;对他备加眷顾;他的声势比较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李邦彦当太宰、王孝迪当中书侍郎;都靠他这根内线牵引。此外;宫廷内一批有脸有权有势的大内监陈良弼、朱拱之、王孝杰、张迪等也莫不是梁师成的党羽;有的是老关系;有的是新搭上的线。内监中;他还有一个死党;名叫邓珪;当时奉渊圣之命去河北公干;被金军俘获。斡离不刘彦宗二人稍假辞色;就使他心甘情愿地成为金朝派往朱廷的内奸。他来往城内外;都可出入无阻;成为双方议和的牵线人。
所有这些人都以梁师成为〃内主〃;可以说他是朝廷内主和派的总后台。
陈东擒贼擒王;在第三次上书时;矛头直指梁师成。他强调〃且恐师成在陛下左右;浸润弥缝;无所不至……师成不去;同恶尚在;深恐陛下威福之柄;未免窃弄于此人之手;群贼辈倚为奥援〃;从而要求皇上〃当机立断〃;下决心去掉这个呼吸通神;为祸无穷的神奸巨憝;挖掉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