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作中的七美德和七宗罪 - 林尚达-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标记之内的地方就是你的了。”    
    年轻人听了很高兴,立即出发向西走去。可是太阳落山了,他还没有走回来,因为他觉得应该得到更多属于自己的土地,所以越走越远,而等不到回到原地,太阳就落山了,而他也累死在回来的路上。    
    人们很是为这个年轻人感到惋惜。如果不是因为贪婪,他很快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而后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可就是因为贪心太重,结果连一寸土地都没有得到。    
    欲望是驱使人向上的动力。人活着,当然要努力奋斗,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向前,但也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放下手来歇一歇”。不然,欲望发展成贪婪成性,就会在欲望中沉沦,贪婪最终带给人们的是身败名裂。    
    “放下手来歇一歇”是一种智慧和境界,而不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善良的人性,正直的品格,决定一个人的道德高低与价值取向。泰德?特纳是时代华纳公司的老板,他在1997年就作出决定,以每年捐一亿美元的速度,分10年捐资10亿美元给联合国用于慈善事业。    
    具备崇高道德取向的人深知“知足常乐、适可而止”的深义。对于我们芸芸众生来说,能怀一颗平常善良之心,淡泊名利,对他人宽容,对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人生中,我们背负的贪婪太多了,以至于时时刻刻生活在欲望的煎熬中,无法体会人生的快乐。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快乐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快乐之间的距离;不是快乐太难,而是我们活得还不够简单。    
    在职场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人到了中年或老年却仍然在普通职位上挣扎,但他们并非平庸无能之辈,他们甚至拥有比老板更为出色的才能。    
    如果有机会和他们深入交谈,你会出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年轻时一心想着暴富,轻易落入了一些奸诈小人的圈套。一个具有欺骗性的冒险计划使他们永不得解脱,从此身负沉重的债务。他们在沉重的压力下挣扎着,几乎被压垮了。如果他们没有年轻时的贪婪和冒险,在中年时仍然可能做到轻装前进,他们同样会创造出奇迹。但是,似乎每一条成功的道路都向他们关闭了。他们身陷泥潭,无法抓住任何一个机会。愚蠢的投资吞噬了他们的金钱,他们负债累累。现在即使一个小小的目标也需要他作出巨大的努力。他们不能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整日生活在毫无希望的世界里,逐渐变得麻木。他们无法主动前进而是被迫行动,他们失去了选择的权利,成了环境的奴隶。    
    看看你身边那些有着同样遭遇的人吧!    
    2动物的故事    
    从小就听过很多关于贪婪的故事,像“贪心不足蛇吞象”等,都给人一种警示。贪者也许会问,我们不满足于现实的状况,努力争取机会,难道错了?    
    下面是几个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从中我们或者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只蝎子要过河,可没人愿意渡它过河,是怕它乱咬人。这时过来一只青蛙,蝎子央求青蛙带它过河。    
    青蛙说:“要我带你,你到河中央咬我一口,我怎么办?”    
    “不会的,我要是咬你,我不也被淹死了吗?”蝎子肯定地说。    
    青蛙觉得也有道理,就答应了蝎子。    
    在河中央,青蛙吃力地划着水。就在这时,青蛙背部感到一阵疼痛,渐渐连划水的力气都没有了。它知道是蝎子在后面咬了它,自己是中毒了。临死前,它望着蝎子,蝎子也淹得快死了。    
    青蛙怒斥蝎子:“你为什么要咬我?!”    
    “我忍不住。”蝎子绝望地说道。


工作中的七宗罪 上贪婪是一剂埋葬良知的毒药(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婪在毁灭了别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    
    一天,一个孩子追逐一只猫,想抓住它,这只猫仓皇奔跑,一头钻进厨房里,突然,“砰”地一声,它将一瓶蜂蜜打破了。    
    蜂蜜洒了出来,甜味弥漫在院子里。有一群苍蝇被蜂蜜的甜味吸引,纷纷从窗外飞进来,停在蜂蜜的黏液上大快朵颐。    
    它们没注意到双脚已被蜂蜜粘住了,依然享受着蜂蜜的甜味,没多久,它们飞不开也动不了,身体渐渐地凝在蜂蜜里。    
    这群苍蝇越是想挣脱,越是被粘得牢,最后,用尽了力气也没有逃离。断气前,它们嘶吼着:“我们真是傻,为了一点甜头,竟然害了自己。”    
    这个故事向我们昭示着如下的道理:目光短浅的人为了享受一时之快、贪图蝇头小利,结果只会遗祸无穷,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乃至性命不保。    
    下面是《伊索寓言》中关于“富裕并不等于满足”的经典寓言,讲述了在现今这个许多人都信奉“拥有一切”的时代所发生的事情。    
    一对好运的夫妇有一只每天都生一只金蛋的鹅。他们已经非常幸运,但没过多久,他们开始觉得自己致富的速度还不够快。他们想这只鹅的内脏一定是用金子做的,便决定把它杀死,以便获取里面的金子。他们把鹅的肚腹剖开后,却发现与一般的鹅没什么两样。就这样,他们并没有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成为暴发户,而且也失去了日进一只金蛋的收入。    
    故事告诉我们:贪婪者将一无所获。    
    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在人家仓库里觅食的老鼠意外地掉进了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接下来便是一通疯吃猛吃,吃完倒头便睡。    
    老鼠就这样在米缸中吃了睡,睡醒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觉地在丰衣足食的悠闲中过去了。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缸去进行过思想斗争与痛苦的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的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觉得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这个能力了。    
    对于老鼠而言,这缸米就是一块试金石。如果它想全部据为己有,其代价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管理学家把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称之为“生命的高度”。而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里,它多留恋一天,多贪吃一寸,就离死亡更近一步。    
    但是,故事说的难道仅仅只是关于老鼠的故事吗?对于老鼠来说,拥有一整缸的大米,无疑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但最后快速使它葬身的,也正是这缸大米啊!《红楼梦》里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说的也是跟这类似的情形。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能够做到在明显有危险的地方止步,但清醒地认识潜在的危险并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就没那么容易了。    
    走出米缸首先要忍受住“白花花的大米”的诱惑,对于许多人来说,度过这一关又是何其难!    
    3罪恶源于对金钱的贪欲    
    说起金钱,很多人都无法遏止对它的贪婪,但古人告诫我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确实是至理名言。但是,很多人利用职权谋私利,利用职权祸害一方,这种贪婪最终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圣经》上有段话说得不错,“对金钱的追求是所有罪恶的来源”。即使不是所有罪恶的源泉,也是大部分罪恶的源泉。其实罪恶并不来源于金钱的本身,而是来源于对金钱的贪婪和欲望。这种欲望侵蚀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己的怜悯之心。金钱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人类的思想和形态。    
    在阿尔及尔地区的长拜尔有一种猴子,非常喜欢偷食农民的大米。当地的农民根据这些猴子的特性,发明了一种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    
    农民们把一只葫芦形状的细颈瓶子固定好,系在大树上,再在瓶子中放入猴子们最爱吃的大米,然后就静候佳音了。    
    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见到瓶中的大米十分高兴,就把爪子伸进瓶子去抓大米。这瓶子的妙处就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刚能够伸进去,等它抓一把大米时,爪子却怎么也拉不出来了。贪婪的猴子绝不可能放下已到手的大米,就这样,它的爪子就一直也抽不出来,它就死死地守在瓶子旁边。直到第二天早晨,农民把它抓住的时候,它依然不会放开爪子,直到把米放入嘴中。    
    人当然要比猴子聪明许多,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