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5老子与百姓生活-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就是“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尊贵的用卑贱的作为根本,高位的用下位的作为根基。大家想,有这样的根本,有这样的根基,不就是根深蒂固了?那么你的尊贵就不会倒下,你的高位就不会颠覆了。这“处下”之道不就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宝?我们都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舟比喻为君王,水比喻为百姓;舟在上位,水在下位。如果你船上的高贵者经常想到船下面的百姓的水,认识到这是我所以能高贵、高高在上的根本、根基、基础,常常居上思下,处尊思贱,就不会发生危险。如果忘了根本、失去了根本,那么就危险了。 
  这些王侯的称呼都不是老子起的名称,但是他发掘出中间的含义和智慧。试想,王侯尚且要求如此,那么一般人可以想见,当然也更应该“处下”了。 
  大家也许觉得这一理念、智慧离开我们现代人太远了,侯王的名称与现代人有什么关系啊?其实不是这样的,老子的理念与智慧还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过又是因为融化了,显不出间隔距离,大家太熟知了,因此反而浑然不知其来源了。 
  比如,当下的市场经济中,大家都听惯了一些套话。常听说“消费者至上”,“顾客是上帝”等等。什么叫“消费者至上”?什么叫“顾客是上帝”?这不就是暗合老子的理念智慧了?在生产厂家、企业家、商家与消费者、顾客之间的关系上,你自己要“处下”。你要定位在下位层面,而要让对方消费者、顾客处在上位层面,而且还要是“至上”层面。这就不仅在上面,而且是在最高处,就是“上帝”。 
  还有啊,政府的官员、公务员都自称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什么叫人民的“公仆”、“勤务员”?人人都懂,那就是“我”在下位,人民在上位,我的地位不是高高地居于人民的头上做官当老爷,相反“我”是人民的仆人、奴隶、勤务员。 
  老子如果听到今人的这种理念,他一定会说:“然也,是也!”他也许会含笑地说:我的主张就是这样的,处下!这就是道的所在,这就是应当遵循的道! 
  但是,今天商家中的一些人把“消费者至上”、“顾客是上帝”只看作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其实心里在想,哪里真有上帝?谁看见了上帝啦?要真有上帝的话,我自己先是上帝!因此在行动上,他们认为,自己才是上位,消费者、顾客是下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所以有这么多的屡屡禁止不了的伪劣产品、假冒产品,不断冒出来害人,吃了奶粉会变成大头娃娃,喝了工业酒精做的白酒就中毒等等,真是层出不穷啊!  
  还有一些官员啊,也并不真的甘心去做人民的“公仆”、“勤务员”。有人也许心里想,傻子才去做人民的“公仆”、“勤务员”呢!所以不就有这么多的、络绎不绝的、层出不穷的一批批被揪出来的贪污、腐化、腐败分子?老子对于这些只会冷笑一声,他冷笑的是你们不遵守“道”,不依循“处下之道”,那么你们当然就会受到惩罚了。这就叫自食恶果,也就是自己吞下了不“处下”的恶果了! 
  我们再来说,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面对着高高在上、指手画脚、颐指气使的人,都不太使人能接近他、亲近他。有一些新贵,比如老板、老总、大腕啊,只“处上”,而不能或不会“处下”,就往往较难处理人际关系。 
  再比如现在有少些大学生、研究生把自己看作天之骄子,因此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就缺少“处下”的理念和智慧,不肯处下、居下,一毕业出去就想工资要高,一到单位位子要好,还要别人对他重视。这怎么能行呢?现实生活并不是他们所能意料到的,结果处处不顺心。   
  定位中的“处下”(2)   
  有一位智者说得好:比如上位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向对方弯下腰,蹲下来,坐下来,简单的三个动作往往拉近了你和对方的关系,平等了彼此的定位。这样的人善于相处,因为你“处下”了,因为你尊重对方,平等待人了,当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这也许是很可以启发大家心智的。 
  其实“处下”不是无能,“处下”是把人际关系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这才能使得人际关系和谐。 
  “处下”的内涵很多,有时是一种策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善于长跑的优秀运动员,他往往不在一开始跑在第一,而是紧紧跟在别人的后面,不露声色,处于下位。然后在最后的关键时候,一下子冲到第一夺取了冠军。还有一些善于打拳的武术家也往往不轻易打出第一拳,先处下,这是因为要观察对方,探清虚实,摸清路子,然后再后发制人。这里面的道道很多,大家可以琢磨琢磨的! 
  我们再来讲一个外国的现代事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在他领导的20年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而能够保持了25%的年增长率。这很不简单!我们如果用老子的理念与智慧来分析,其中有一条就是能够智慧地“处下”、“以下为上”。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总裁后,就主张“管理越少越好”,这有点像老子的理念。这样他就有时间去“处下”、“为之下”,也就是他走出总裁的高高在上的办公室,去走访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更多时间与中层、低层的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及时发现人才,启用人才。 
  他的这种理念和智慧也很有趣,我想大概是从自己由“处下”到“处上”这种艰难的经历中反思出来的。据说,他小时候口吃,结果父母考虑他的这种情况,就给他找了一个“球童”的活儿。这“球童”是干什么的呀?就是专门在高尔夫球场中为别人捡球的,不用开口。这种工作当然很“处下”,很底层,打高尔夫球的人当然有的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在这种地方工作,他难免会看到或受到那些所谓的处上的、成功人士的颐指气使、傲慢不逊,这些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上。 
  这激发了他也想做一个“处上”的成功人士,因此当他回到学校时,就发奋用功学习,后来成绩优异,被通用公司录用。当然他一进去还是“处下”,但是那种“处上”的理想在召唤他。有意思的是,他有老子说的自知之明,知道反正自己口吃,那就少说话,多干活,结果因为成绩突出,就往上升,最后当上了总裁。这也就像老子所说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64章) 
  这位总裁由球童之“处下”——学习成绩之“处上”——从而录用;又由通用公司中的一般工作人员的“处下”——当上总裁的“处上”——管理理念的“处下”——获得人生的成功。虽然他大约不一定学过老子的“处下”理念,但是他的行动轨迹是合乎“道”的,因为符合“道”这一规律,那么自然和老子的理念也就十分密合了。这可以作为解读老子的一个外国的例证。 
  用人中的“处下” 
  老子在人际关系的“处下”理念中还有一个大智慧,老子说;“善用人者为之下。”(第68章)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要成功,你要成就一番事业,那就还得依靠别人。你事业做得越大,你需要依靠他人的就更多,那么你非得“善用人”。你要“善用人”,那就一定得能够“为之下”,就是处在对方的下面,对人谦卑,否则谁愿意听你使唤? 
  战国时代燕昭王复国,接受的是一个残破的燕国,内外交困,国势虚弱。当时的燕国,在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一带。 
  燕昭王迫切希望重新振兴国家,急需人才。他要用谦卑的礼节和优厚的礼物去招贤纳士,于是去请教燕国的贤士郭隗,如何才能得到人才。郭隗就用“处下”的方法来开导燕昭王。郭隗讲了几个层次的情况; 
  第一个层次是,能够建立帝业的人和老师相处,这意思就是帝者能够礼贤下士、以贤人为师。 
  第二个层次是,成就王业的人与朋友相处。 
  第三个层次是,成就霸业的人与臣子相处。 
  第四个层次是,亡国之君与仆役相处,就是说这些亡国之君妒贤忌能,他们所信任的人只不过是一些惟命是从的仆役小人。 
  这四个层次表明,越是要成就大事业的就越是要尊重贤人,善于“处下”。郭隗又进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