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5老子与百姓生活-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了,降为右将军,但还是执掌丞相的职权。 
  这一历史事件的解读,对今天的人来说还可以有哪些启示呢? 
  1.一个人,特别是有职、有权的领导应该注意考察别人的承诺,要辨别出“轻诺必寡信”的情况来,否则可能对个人、事业带来不利。 
  2.要考察一个人的承诺,不要单凭自己的经验去判断,还要听听别人的看法。诸葛亮就是只凭自己对马谡的好感,比如知道他熟读兵书,有不错的谋略,经常和自己讨论过问题,而忘记了刘备的话。 
  3.既然对别人要辨别出“轻诺必寡信”,那么自己必须是重信用、重承诺。诸葛亮最后要挥泪斩马谡时,蒋琬求情说:“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诸葛亮很清醒,流着泪说:“昔孙武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海分争,干戈交接,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诸葛亮重视当初的承诺,按照军法从事,没有留下再一次的过错。                    
第十五讲 老子智慧与交往中的聆听 
  闻道的层级   
  老子在聆听中还教给我们一个大智慧,当注意聆听道,不要错过了那个道。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第41章)这是老子对人们聆听“道”时的不同反应所做出的概括。老子说,上等的士人聆听到了道,就勤奋地去实行。中等的士人聆听到了道,有时想起,有时忘了。下等的士人聆听到了道,是大加讥笑;不笑就不足以为道了。 
  真的是这样吗?我一直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这样的例子来印证。有一次无意的一件事情,让我触悟了。 
  一天我上完课回家,走在夕阳中的林荫道上,很惬意,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地从后面走过来。这是一个非常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红扑扑的脸,头上扎了好几个辫子,背着书包回家,充满童趣。我就问她,读几年级了。小女孩很爽快,说,二年级了。 
  我说:“看你样子很聪明啊。” 
  她自傲地说:“那当然!” 
  我说:“那好,我给你做个题目,愿意吗?” 
  她说:“行。” 
  我说:“17加14等于多少?” 
  她噗哧一笑,脱口而出:“那太简单了,等于31。” 
  我说:“你真的好聪明啊!” 
  她两眼放光,很得意,说:“难道不是吗?” 
  我说:“再做一个,3减去2等于多少?” 
  她的眼光轻蔑地瞟了我一眼,说:“嗨,这样的题目还让我做,我读幼儿园的弟弟都会做呢!” 
  我说:“行,咱们做最后一道,2减去3等于多少?” 
  我一看小女孩子眼珠转了几转,涨红了脸,一下子又哈哈大笑,嘲笑我说:“你水平真的很差,题目越出越容易,最后都出错了!2怎么可以减3呢?” 
  我笑了,当然小女孩不能读懂我笑中的含义,因为我突然心中一亮,无意中又进一步读懂了老子的话了。负数这个道道,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不就是这样“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吗?我再想,其实天底下好多的道道,对于我来说不就像这位小学生一样吗?不知道其中的奥秘,而聆听到后的表现是“大笑之”。啊,原来好多时候自己就在“下士闻道”的情况上!我再想,啊,原来不仅是我,许多的人、一代一代的人中这样的“下士闻道”真的不会少,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升自己的档次,比如能“中士闻道”,再至于“上士闻道”呢?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老子的又一段语重心长的话: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第70章) 
  老子感叹地说,我说的话很容易知晓,很容易实行;但是天下的人都不能知晓,不能实行。我的言说是有宗旨的,事理是有根据的。但是因为人们无知,所以不能了解我。了解我的人越少,效法我的也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因此圣人身上穿着粗衣服,而怀里怀着宝玉。 
  这段话,也有不同的解读。比如有人就这样解读其中的内容的:我的言论很容易了解,很容易实行,可是天下没人能了解,没人能实行。我的言论是有宗旨的,我所讲的事理是有纲领的,因为人们无知,所以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越少,要加害于我的人都是贵人,我是很危险的,只好把我的珍贵的学说藏在肚里,装哑巴,装傻瓜了。因此圣人身上穿着粗衣,而怀里却怀着美玉,我也向圣人学习吧!(高亨著,华钟彦校《老子注释》,河南人民出版社) 
  关于这段话的文意,大家可以自由去进一步理解。我倒是想起另一个问题,可以想一想世界上古今中外有无数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他们用自己的心血研究出许许多多的道,有社会的、人生的、自然的、科学的等等,而有时候我们后人却不了解,有时候忽略了,有时候遗忘了,有时候还错误地批判了,也许历史上好多杰出的人就像老子说的在感叹“知我者希”呢?比如老子的道讲了几千年了,有好多晶莹剔透的智慧美玉在那里,可是还是不为广大的民众所知道,“知我者希”依旧如此。这或许可以说是智慧在感叹了! 
  最后我又想起西方哲人歌德的话:“思想家最精美的成就是理解所能理解的东西,同时默默地尊重不能理解的东西。”思想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一般人了。因此,我们应该从下士做起,而向上士的目标努力,多聆听道,聆听古今中外的大哲人从杰出的头脑中产生出来的道,那么我们的人生、事业,就会走进充满智慧的阳光之域,奇花异葩任你欣赏采撷了。                    
第十六讲 老子谈“善”的智慧链 
  老子谈“善”的智慧链:“善”字智慧果   
  讲到人际交往,中国人最讲究“与人为善”了,中国人讲究人际交往中的“善”,这其中也有老子的智慧积淀在其中。老子在人际交往中最讲究“善”的智慧了,在这方面有相当多的论述。如果把这些智慧串连起来,就是老子留给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善”的智慧链,对于现代交际非常有价值。这里我谈四个问题。 
  我们的观众一定很熟悉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2章)“已”字,有的本子作“矣”,“已”通“矣”;恶,指丑。这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么也就知道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么也就知道不善了。老子揭示了两大问题:一是美和丑(恶)的问题,美是正面,丑(恶)是反面;一是善和不善的问题,善是正面,不善是反面。但是两者又是互相依存的,没有一方,也就没有另外的一方。 
  确实,在老子看来人际交往中有道,有大道。那个道、大道中很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善”。老子很喜欢讲这个“善”字,《老子》一书中,我们随便翻看一下就会发现,老子好多地方都用“善”这个字。 
  那么什么是“善”?中国的文化很厉害很深厚,以前大学问家都讲究读书先从认识字开始,大家说这不是废话吗?不是,这里的道道很深,这不是像小孩子那样认字,而是深刻地了解这个字的结构来历,文化的内涵,以及它的历史积淀。 
  《老子》只有五千字,但是“善”这个字以及“善”的理念,在书中频频出现,这就该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了。那么“善”字里有什么道道?我们先来看这个字的结构。“善”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羊”字,有“羊”在,就大有文章了。这是为什么? 
  中国人对于羊十分审美,羊被看作吉祥的、美好的。大家可以想想有羊的字,比如“美”字,一想就出来了,字里不就是有羊嘛!美和羊就有关系。不过很有争论,有的说是“羊、大”为美,有的说是“羊、人”为美等,但是我想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先民对羊的审美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构成要素。 
  你看,羊的样子特别温顺,羊的颜色特别洁白,羊特别能够合群。所以那个“群”字里就有羊,就这样根据羊的特性造出来的。狗就不行,所以有句话叫“狗咬狗”,人们从来不说“羊咬羊”,所以“独”字就是根据狗的特性造出来的,不就是用上了那个反犬旁了吗?你看汉字里面的学问还真得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