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间集新注-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忘忧的草。这里用草与开头的花相关合。
但梦还是梦,回忆毕竟还是回忆,都不能真正充实她的现实生活;她隔
着垂有流苏的绣帘在沉思,那带愁意的眉头像一抹碧绿的远山;接着她又情
不自禁地凭栏眺望,一江春水,从溪桥下缓缓流过,触景生情,她深感自己
的美妙年华,也如春水一样缓缓流逝,不禁情思茫然。
其十四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玩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两蛾愁
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注】
竹风句——从竹丛中吹来的轻风,使庭阶更清冷。除:廊阶,台阶。张
衡《东京赋》:“登自东除。”
珠帘句——月上珠帘,显影精美。玲珑(linglong 零龙):精巧细致。
山枕句——闺妇凭倚着山枕,她的浓妆已经淡薄。山枕:枕形边高中凹,
如山形,故称“山枕”。隐:藏,这里是隐没的意思,卧时浓妆已模糊不清
了。又:“隐”,作“倚凭”讲,《孟子?公孙丑》:“隐几而卧。”赵歧
注:“隐,倚也。”
这里说闺妇倚凭在枕头上,亦通。
绿檀句——绿色的檀香枕,饰以金色凤凰。
两蛾句——两眉带愁,黛色浅薄了。
故国句——借西施之口喻自己怀念故国之情。吴宫:此春秋时吴国的王
宫,在今江苏苏州一带。
残点声——漏壶计时的滴水之声。残:将尽;漏尽更残,即天将晓时。
漏壶是古代计时的器具,铜制成,分播水、受水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
均有小孔,可以漏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中有立箭标,标上分一百刻,
箭随蓄水上升,露水的多少从刻度可见,用以表示时间。诗词中多用“刻漏”、
“漏点”、“更漏”、“漏声”等。
【析】
这是一首宫怨词。
上片写一种清凉的境界:竹影森森,凉风萧飒,庭阶变得寒冷,人自然
也感到了一阵寒意,这是写景而寓人的别致写法。“珠帘月影”,是写明朗
的月光从珠帘外射进来,投抹层层影子。在这月影清幽的晚上,浓妆的宫女
凭枕闲卧。“绿檀金凤凰”是补足“浓妆”的,以见其环境华丽。
下片头两句为倒置,只因想到自己的家园与吴宫相距很远,所以两眉带
愁,浅著黛粉。清张惠言《词选》说此处“略露寓意”,寓什么呢?这里暗
用西施思越,而不堪吴宫幽禁的典故,以寄寓作者对现实的处境不满。末二
句是更深一层的境界:女主人公独居画楼,通宵不眠,外面传来画楼的残漏
声,天又将明,在这春天慢慢的消逝之中,她的愁怨更深了。《白雨斋词话》
说:“春恨二语是两层,言春恨正自关情,况又独居画楼而闻残点之声乎?”
更漏子
其一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
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注】
柳丝三句——写春景:雨细花开柳丝长,雨点声声。漏声:一般指漏壶
滴水声,此处是指雨点之声。迢递(tiáodì条弟):形容悠长,这里指雨点
声连续不断。
惊塞雁三句——写春雨打叶之声,使塞雁惊,城乌起,唯画屏金鹧鸪不
为所动。塞雁:塞外南归之雁。城乌:城头栖宿的乌鹊。金鹧鸪:用金彩绘
画在屏风上的鹧鸪。
香雾三句——芳香的薄雾,透过重重帘幕,使闺妇更加惆怅。谢家:泛
指美丽的少妇之家。据《唐音癸签》载,李太尉德裕有美妾谢秋娘,太尉以
华屋贮之,眷之甚隆;德裕后镇浙江,为悼亡妓谢秋娘,用炀帝所作《望江
南》词,撰《谢秋娘曲》。以后,诗词多用“谢娘”,“谢家”,“秋娘”,
泛指妓女,妓馆和美妾。又:六朝已有“谢娘”之称。如《玉台新咏》中有
徐悱妇《摘同心支子寄谢娘因附此诗》,故以“谢娘”为谢秋娘之说,恐非。
红烛三句——掩住烛光,垂下绣帘,将入睡,但睡梦中仍然思念郎君,
可他哪能知道?
【析】
这是一首女子怀念情人的词作。
上片六句两层。前三句就气象和花树来写女主人公的感受:春雨蒙蒙,
柳条丝丝,细雨飘洒,在花木之上,积水渐多,一滴一滴地落下来,在宁静
的夜晚,听起来好像铜壶的滴漏声。这已写出女主人公在宁静中的不宁静;
岂只不宁静,这漏滴之声,简直使她心烦意乱了。故紧接着第二层感受就更
为激烈,偶尔听到一两声遥天的雁唳,城上的乌啼,她内心尤为惊异,莫不
是漏声惊起了塞雁、城乌。甚至她还觉得画屏上的金鹧鸪,这无生命的东西,
此刻也被惊起,要破屏而飞去了。这纯是女主人公在外界刺激下的一些主观
感受,化呆为活,假物言人,以显示女主人的心绪不宁,夜不能寐的情状。
《白雨斋词话》说:“惊塞雁三句,此言苦者自苦,乐者自乐。”意思是“塞
雁”、“城乌”被惊而飞,当为苦;而“金鹧鸪”在屏上安然不动,当为乐。
《栩庄漫记》评:“全词意境尚佳,惜画屏金鹧鸪一句强植其间,文理均因
而扞格矣!”二者说法均未尽善,可资参考。“画屏”一句,是女主人公听
到乌、雁之声,同类连及到室内,而见屏上鹧鸪,并无什么深邃寓意。在结
构上,为下片写内景作了铺垫。
下片承“画屏金鹧鸪”一气贯下,直写女主人公所居室内的情景:薄雾
透过帘幕,使闺人更加惆怅。在红烛斜照,绣帘低垂的华丽洞房里,只有以
睡梦来排遣这种闺怨的痛苦。但她又转念一想:梦毕竟是梦,就是梦见了她
所怀念的人,而被念者又哪能知道呢?一个“长”字,足见怀念的幽深,梦
境的委曲。其柔情缱绻,婉丽入微,正如叶嘉莹《嘉陵论词丛稿》中说:“怨
而不怒,无限低徊。”
其二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虚阁
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注】
兰露——兰草上的露珠。
虚阁——空阁。惆怅(chóuchàng 愁唱):伤感失意。
【析】
这首写少妇晨起登阁,望远怀人。
上片写清晨景象,看上去像是纯客观的描绘,实则是女主人公的主观感
受。星稀鼓歇,晓鸯残月,是一种清晨景象。“兰露重”三句,是用众多的
事物写晨景,兰花带露,柳枝摇曳,落花满地,加重了早晨的色彩,同时也
暗示了春残欲暮。在这清丽的物色中,已蕴含着人情的冷寂。
下片展示了女主人公在这清丽的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在空虚的楼阁上
倚栏眺望,望她远行的爱人归来,但还是如去年一样,人未归而空留惆怅。
“还似”二字,足见相别之久,怀念之深。“春欲暮”三句,揭示了她思绪
重重的心理状态。春天快过去了,人生的青春时光也会渐渐消逝,爱人到底
何时来归?他现在情况可好?无穷无尽的思绪缠绕着她,每每想到往日团聚
的欢乐,如同在梦中一般。
《白雨斋词话》说:“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此言盛者自盛,
衰者自衰,亦即上章苦乐之意。颠倒言出,纯是风人章法,特改换面目,人
自不觉耳。”此论未免牵强。
其三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
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注】
金雀三句——追叙相见时闺妇的形象。金雀钗:首饰,即金爵钗,又叫
凤头钗。《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红粉面:面
涂脂粉。暂:短。
知我意三句——君知我意,我感君爱,两情相合,上天可鉴,所以说“此
情须问天”。怜:爱。须:要。应璩《与满公琰书》:“适有事务,须自经
营。”
香作穗三句——香烧结成灰烬,蜡烛流着泪,依旧像两人的心意。穗(suì
岁):原为禾麦之实,后将用丝线等结扎成而下垂的妆饰品也称为“穗子”。
这里是指香燃烧后下坠的残灰。韩偓诗:“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山枕腻三句——枕头上沾满油垢,锦缎被褥寒冷,醒来天已将晓。山枕:
见温词《菩萨蛮》“其十四”中“山枕”注。锦衾:锦缎缝制的被子。更漏:
见温词《更漏子》“其一”中“漏声”注。
【析】
这首词写少女对负心情人的怨恨。
上片回忆与情人初次幽会的场面。“金雀钗”二句,写她当时的打扮和
表情:以“金雀钗”表示她妆饰华美,以“红粉面”表示她美丽含羞。“花
里”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