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间集新注-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基——赵崇祚之字。《四库全书?总目》一百九十九卷云:“《花间
集》十卷,后蜀赵崇祚编,崇祚字宏基,事孟昶为卫尉少卿,而不详其里贯,
《十国春秋》亦无传。”
拾翠——收拾翠鸟的羽毛。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这里比喻拾集新词。
织绡句——比喻编辑精妙的词集。《博物志》:“蚊人水居如鱼,不废
织绩,时出人家卖绢。”《述异记》:“南海出鲛绡纱,一名龙纱,其价百
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独殊句——指编辑词中佳作独具功夫。机杼:织机上的杼抽。《诗经?小
雅?大东》:“大东大东,杼柚其空”。朱熹注:“抒,持纬者;柚,受经
者。”
时延佳论——时常引述好的评论。延:接引。
诗客曲子词——唐五代时,词的名称不一,或称曲子词,或今曲子,曲
子,乐府,诗余,长短句等。曲子词前加“诗人”二字,表示与民间的鄙俗
曲词不同。孙光宪《北梦琐言》:“晋相和凝,少时好为曲子词,布干汴洛,
洎入相,专托人收拾焚毁不暇。”
五百首——有些集子实收四百九十八首,如毛本,将皇甫松《采莲子》
二首并为一首。将孙光宪《竹枝》二首并为一首,皆误。
以炯句——以:因。炯:欧阳炯自称,预:通“与”。
辱请句——辱请:谦语。命题:为集子取名。意思是他人请我命题。
仍为叙引——仍:与“乃”通,就。为:作。叙引:叙言、引言。
郢人——郢:地名,战国时楚国的国都,今湖北省江陵北边。郢人,指
歌唱《阳春白雪》曲子的歌手人。
庶使句——庶:副词,期望。西园:汉代禁苑名。后来泛指游乐之处。
用资句——资:供。羽盖:富豪人家的仪仗之类。
南国句——南国:南朝,特指梁陈宫中。婵娟:泛指美貌的女子。孟郊
《婵娟篇》:“花娟婵,泛春泉;竹娟婵,笼晓烟;妓婵娟,不长妍,月婵
娟,真可怜。”
休唱句——莲舟之引:即《采莲曲》,乐府中曲调名,自梁武帝以下君
臣作者颇多,为旧时流行曲调。此处不说“采莲”,而说“莲舟”,是为了
与上句“羽盖”对偶。引:曲子。陈子昂《观竟渡表》:“采鹢莲歌,乍起
吴江之引;青龙桂楫,时呕越女之风。”这句话是承上文而来,即有了“花
间”新声,可以不唱“采莲”旧曲了。
广政:后蜀主孟昶的年号。广政三年即公元940 年。
凡 例
一、《花间集》古无注释本。明代汤显祖曾对其中某些词写过零星的评
语,万历庚申年(1620)刊为汤评朱墨本,这便是对《花间集》加评语的第
一个本子。明天启甲子年(1624),钟人杰刊印《花间集》,自题“笺校”,
其实既未笺,也未校,只不过在少数词后,加了一二句意义不大的评语。近
代有华连圃的《花间集注》,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四年(1935)出版,其中
对有些词作了较全面的诠释。于同一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李冰若的《花
间集评注》,其中汇录了有关词人的本事及学者们对某些词的评语。此二书
对阅读和研究《花间集》是有所帮助的,但毕竟成书于往昔,在内容和形式
上,均难满足当前读者的需要。
在党中央关于整理古籍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对《花间集》进行了重新诠
注和评析,编成了这本《花间集新注》,以飨读者。
二、《花间集》版本至多,本书是以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 年9 月简化字
本为底本而加以注释的,对该本中的讹误处,我们参照其他版本,已作了校
改。
三、本书对每首词的注释,一般分〔注〕、〔析〕两项列出。初版原有
校记,今已删去,以节省篇幅。
注的内容,主要是对较难懂的字词句进行注解,便于一般读者阅读。为
了加深对某一词语的理解,我们还引用了一些诗文和典故,多为唐五代以前
的。对有些句子,我们还作了串讲。对某些词句,可作不同的解释时,我们
只取其较善者,有时也将另一说列出,以资比较。
析的内容,主要是对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简要的
分析评介,有时也援引一些前人和专家的评语,以资参考。
四、本书对《花间集》中十八个词人,作了简要的评介,各附于其作品
之前。
前 言
《花间集》,共十卷,后蜀赵崇祚编。书中收录了从唐开成元年(公元
836 年)到晋天福五年(公元940 年)的词作五百首。我国早期的著名词家
温庭筠等十八人的作品,大多赖以保存下来。它是研究我国词学史的重要原
始资料,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花间集》中的词作,大部分是写男女艳情、悲欢离合、旅愁闺怨、伤
春惜时的。它的题材狭窄已是无须否认的事实,但是,我们决不能因为一千
多年前的古人,没有用其文学作品去反映阶级矛盾和其他重大的社会主题,
去表现高歌猛进和冲锋陷阵的昂扬斗志,就简单地加以否定。我们只能从客
观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出发,分析题材狭窄的原因,了解这些作品本身的实
际意义和美学价值。
花间词作产生的背景,是唐帝国从衰弱走向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
年代。唐自安史之乱后,河北三镇差不多已是半独立的状态,“虽称藩臣,
实非王臣”。内地方镇,也多仿效。到黄巢起义后,统治阶级为了镇压农民
起义利用过方镇的兵力,于是这些地头蛇的力量便日益加强,并趁机抢夺农
民革命的果实。农民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了,而唐朝的权力也进一步落入方镇
手中。这些方镇皆“自擅兵赋,迭相吞噬”,以图王图霸。一统的大唐帝国,
已是分崩离析,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
花间词人中的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就是生活在这干戈骚扰之世。
即使是生活在前蜀和后蜀的词人薛昭蕴、魏承斑、欧阳炯、鹿虔扆、顾敻等,
虽在西南天府,也只是相对的安定些罢了。而况五代中原云扰,社会的衰微
景象,也是会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影响他们的。这些词人虽然都没有用词这
种文学形式,正面地去反映这个时代的面貌,但这样的时代,对词人们的生
活遭遇、思想感情及文学创作,无疑是有极大的影响的。这正像经济繁荣、
政治统一、国力强盛的初盛唐,提高了诗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
了诗人们建树功勋的种种幻想的道理一样,晚唐五代衰败的社会,使词人们
的感情趋于沉静、颓丧,他们的词也就比较注重于个人生活情趣的表现,多
写闺阁情怀和离愁别绪了。
盛唐时期,都市和商业的蓬勃发展,新兴乐曲广泛流行,为适应社会和
音乐的需要,词这种新兴的文学形式,首先在民间应运而生,敦煌曲子词的
发现,提供了这方面的最可靠的证明。曲子词一般是反映城市生活的,它比
后来的文人词的内容要广泛一些,但多数还是以爱情、相思之类为题材的,
这对文人词,特别是花间词影响很大。中唐时期,如刘禹锡、白居易等文人
作词,只是受到民间词的启示,偶然兴到,染指尝试。到晚唐,作者渐多,
而这时的词又成了官僚、地主、豪商、巨贾在秦楼楚馆、歌台舞榭中纵情享
乐的专利品了。作为花间派鼻祖的温庭筠,就是适应了这种社会的需要,而
“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的。这样填出来的词,多是给十七八岁女郎执
红牙板去歌唱的,故其内容自然偏向于温香软玉的一面。温庭筠以后,这种
词风日益繁盛,欧阳炯的《花间集?序》对这一文学现象,作了客观的概括:
“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
千玳瑁之簪;竞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
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
态。”《花间集》的作者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氛围里,他们是很难
摆脱“绸缪婉转之度”而“一洗罗绮香泽之态”的,当然更谈不上去抵制这
种香风艳雨的侵蚀了。
还有两点与花间词的内容紧密相关的,就是某些社会风气与词体本身的
原因。
在一夫多妻制的封建社会,特别是在唐代,文人们的生活情趣大都不很
严肃,他们放荡而不守礼法,以狎游畅饮为乐事(这些我们都不能用今天的
道德标准去衡量),因此,他们与歌妓、舞妓以及一般妓女的关系甚为密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