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于长春-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摆正这具尸体,解下自己的礼服盖在尸体上面,仰天号哭,说:“你呀!
你呀!天下有大灾大难,唯独让你遭上了!人们天天说不要当盗贼,不要杀
人!荣辱确立,然后会看出弊病;财货积聚,然后才看出争端。现在确立人
的弊病,聚积人的争端,使人穷困到身体无休止的时候,要想不走到这种地
步,做得到吗?古代的君主,把所得归功给人民,把所失归罪于自己。把正
确归于人民,把错误归于自己;所以,一旦有判错刑的就退而责备自己。现
在不是这样,隐匿事物的真象而愚弄无知的民众,扩大困难而加罪胆小不敢
的人,加重任务而处罚不胜任的人,延长途程而诛杀走不到的人。民众智穷
力竭,就以虚伪应付他,天天出现许多虚伪的事情,士民怎能不虚伪呢,能
力不足便做假,智慧不足便欺骗,钱财不足便偷盗。盗窃的行为,要责备谁
才可以呢?”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1),未尝不始于是之(2),而卒诎之以非也(3)。
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万物有乎生而莫见其根(4),有乎出而莫见
其门(5)。人皆尊其知之所知(6),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可不谓大疑
乎(7)!已乎!已乎!且无所逃(8)。此所谓然与然乎(9)! 

'注释'


(1)蘧伯王:人名,姓蘧,名瑗,字伯玉,卫国的大夫。行年:历年。六十而六十化:指六十年
之中每年都在变化。此语在《寓言》中说的是孔子。
(2)是:肯定,正确,对的。
(3)卒:最终,最后。诎:通黜。非:否定,不正确,不对的。
(4)根:根本,万物的根源。
(5)门,门径,产主的门径。
(6)知之所知,前一“知”通智,后一“知”当知道讲。
(7)大疑:极糊涂。
(8)无所逃:无有能逃避得了的。
(9)然与然:这样与那样。
'译文'

遽伯玉在经历六十年中有六十次修善德行的变化,开始肯定的,后来又
否定它,很难说今天所认为是对的就不是五十九年来所认为是错误的。万物
有它的生而看不见生它的根源,有它的出处却看不见它的门径。人们都重视
他的智慧所能知道的,而不能凭他的智慧所不知道而后知道的道理,可不是
所谓大疑惑吗,算了吧!算了吧!况且没有能逃避得了的,这就是你说这样
他说那样吗!

仲尼问于大史大韬、伯常春、狶韦曰(1):“夫卫灵公饮酒湛乐(2),不听
国家之政(3);田猎毕弋(4),不应诸侯之际,其所以为灵公者,何也(5)?”大
韬曰:“是因是也。”伯常骞曰:“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6)。史鳅奉
御而进所(7),搏币而扶翼(8)。其慢若彼之甚也(9),见贤人若此其肃也(10), 
是其所以为灵公也。”狶韦曰:“夫灵公也死,卜葬于故墓(11),不吉;卜葬
于沙丘而吉(12)。掘之数仞,得石椁焉(13),洗而视之,有铭焉,曰:‘不冯
其子(14),灵公夺而里之(15)。’夫灵公之为灵久矣!之二人何足以识之(16)。”

'注释'

(1)大(tai)史:官名,春秋时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史实,编史书,管典籍和
天文历法,掌三易和祭祀等。大韬、伯常骞、狶韦,三人都是大史。把狶韦解作《大宗师》中的狶韦
氏实误。
(2)湛(dan):通耽。湛乐:过分地享乐。
(3)听,管理,处理。
(4)毕:大网。弋:系绳的箭。
(5)为灵公者何也:谥号为什么称为灵公。按古代谥法,天子、诸侯国君死后多送谥号,其中有
美谥和恶谥。
(6)滥:大浴盆,
(7)吏鳅:人名,即史鱼,卫国的大夫。
(8)搏币:接取币帛。扶翼:扶掖,即扶臂。
(9)慢:傲慢,放纵。彼:指与三妻同沐那样的事。
(10)肃:敬畏。
(11)故墓:生前挖好的寿穴。
(12)沙丘:地名,在盟津河北,即今河南孟津一带。
(13)石椁:石造的棺椁。

(14)冯(ping):通凭,凭依。不冯其子:其子不冯的倒装。子:子孙。
(15)里:居。
(16)之:他们,二人:指大韬、伯常春。
'译文'

孔子问太史大韬、伯常骞和狶韦说:“卫灵公饮酒耽乐,不处理国家政
务,狩猎网捕弋射兽鸟,不应承诸侯会盟,他却得到灵公的谥号,这是为什
么呢?”大韬说:“就是因为这样才得到这样的谥号。”伯常春说:“灵公
有三个妻子,他和三个妻子在一个大浴盆中洗澡。史鱼奉召来到灵公住所,
灵公叫人接取他献的币帛而使人扶着他的臂膀。灵公放纵象与三妻同盆沐浴
那样严重,然而他接见贤人又如此的肃然起敬,这就是他所以称为灵公的道
理。”狶韦说,“灵公死了,卜葬在寿穴,不吉利;卜葬在沙丘就吉利。掘
墓穴之深达到数仍时,得到一个石造的棺椁,洗去泥土后看它,上面有铭文
说:“不必依赖子孙,灵公可以取去而居在这里。灵公的谥号称为灵公,已
经很久了,大韬、伯常骞这两个人怎么能知道呢!”

少知问于大公调曰(1):“何谓丘里之言(2)?”大公调曰:“丘里者,合
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也(3),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今指马之百体而不得
马,而马系于前者(4),立其百体而谓之马也。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
水而为大,大人合并而为公(5)。是以自外入者(6),有主而不执:由中出者(7), 
有正而不距。四时殊气,天不赐(8),故岁成;五官殊职(9),君不私,故治国;
文武大人不赐,故德备;万物殊理,道不私(10),故无名,无名故无为,无为
而无不为,时有终始,世有变化。祸福淳淳(11),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12); 
自殉殊面(13),有所正者有所差。比于大泽(14),百材皆度;观于大山(15),木
石同坛(16),此之谓丘里之言。”少知曰:“然则谓之道,足乎?”大公调曰:
“不然。今计物之数,不止于万,而期曰万物者(17),以数之多者号而读之也。
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因其大以号
而读之则可也,已有之矣,乃将得比哉!则若以斯辩,譬犹狗马,其不及远
矣。”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里,万物之所生恶起?”大公调曰:“阴
阳相照相盖相治(18),四时相代相生相杀(19),欲恶去就于是桥起(20),雌雄片
合于是庸有(21)。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22),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23),精微之可志也(24)。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25),穷则反,终则始。
此物之所有,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已。睹道之人(26),不随其所废,
不原其所起,此议之所止。”少知曰:“季真之莫为(27),接子之或使(28)
二家之议,孰正于其情,孰偏于其理?”大公调曰:“鸡鸣狗犬,是人之所(,) 知;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29),又不能以意其所将为。斯而析之(30), 
精至于无伦(31),大至于不可围,或之使,莫之为,未免于物而终以为过。或
使则实,莫为则虚。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可言可意,
言而愈疏,未生不可忌(32),已死不可徂(33)。死生非远也,理不可睹。或之
使,莫之为,疑之所假。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未,其来无止。无穷
无止,言之无也,与物同理;或使莫为,言之本也,与物终始。道不可有,
有不可无。道之为名。所假而行(34)。或使莫为,在物一曲(35),夫胡为于大
方(36)?言而足(37),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道物之


极,言默不足以载(38);非言非默,议有所极。”

'注释'

(1)少知、大公调:庄子虚构的人物。
(2)丘里:乡里。
(3)十姓百名,群众。
(4)系:悬。
(5)大人:有道的人。合并:合并众人。
(6)自外人:听别人的言论。
(7)由中出:出于自己的意见。
(8)赐:偏私。
(9)五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10)道:大道,天道。
(11)淳淳:茫昧难测的样子。
(12)拂:违背。
(13)殉:逐。面:向。
(14)泽:通宅。
(15)大山:太山。
(16)坛:太山上封禅之坛。
(17)期:要,限。
(18)相照:相照应。相盖;相害。相治:相克。
(19)相代:相代谢,更换,相生:相孕育。相杀:相消除。
(20)欲恶:爱好厌恶。去就:疏远亲近,桥起:轩起。车轩前高后低,高为轩起或为翘起。
(21)片合:异性交配。片,通■(pan),庸,常。
(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