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于长春-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年非也。”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3)。”庄
子曰:“孔子谢之矣(4),而其未之尝言(5)。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6),复
灵以生(7)。’呜而当律(8),言而当法(9)。利义陈乎前(10);而好恶是非,直服
人之口而已矣(11)。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12),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
吾且不得及彼乎(13)!” 

'注释'

(1)惠子:指惠施。庄子的朋友。

(2)六十化:六十次变化,六十次修善。
(3)勤志:勤行励志。服:役使心智。
(4)谢之:犹过之。
(5)来之尝言:未尝言之。
(6)大本:指天道。
(7)复灵:复为恢复,灵为灵善。生:生气。
(8)鸣:声。而:通则。当(dàng):符合。律:乐律。
(9)法:札法。
(10)陈:摆。
(11)直:只是。
(12)蘁(wu):违逆。
(13)彼:指孔子。
'译文'

庄子对惠施说:“孔子六十年中有六十次修善德行,开始肯定的,后来
又否定它,很难说今天所认为是对的就不是五十九年来所认为是错误的。”
惠施说:“孔子励志勤行用智学道吗?”庄子说:“孔子已经过于用智了,
他未尝多言。孔子曾说‘人的才智是禀受于天的,恢复灵善而生。’发出声
音符合乐律,说出言论而符合法度,利义摆在面前,而好恶是非的辨别,只
能是服人之口罢了。要使人心服而不敢违逆,这样才算确立了天下的定则。
算了吧,算了吧!我还赶不上他呢!”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1),曰:“吾及亲仕(2),三釜而心乐(3);后仕,三千
钟而不少洎(4),吾心悲。”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悬其罪乎

(5)?”曰:“既已悬矣。夫无所悬者,可以有哀乎?彼视三釜三千钟(6),如
观乌雀蚊虹相过乎前也。”
'注释'

(1)曾子,曾参,孔子弟子。再任:第二次做官。化:变化,指道德修养变化,心情的变化。
(2)及亲:父母双亲在世。
(3)釜:六斗四升。
(4)钟:六斜四斗。不泊(沁:不及,指不及养双亲。
(5)悬:系。悬其罪:受其罪,指不受利禄的拖累。
(6)彼:指心无系于荣禄的人。
'译文'

曾子再做官时心情又有变化,他说:“我父母双亲在世时,做官只有三
釜俸禄而心情很乐。后来做官得三千钟俸禄而不能奉养双亲,我心里却感到
悲伤。”弟子问孔子说:“象曾参那样,可以算是没把心悬系在俸禄上的过
错了吧?”孔子说:“还是心有悬系。如要心无所悬系,会有悲哀吗?那种
心无所悬系于俸禄的人看三釜、三千钟,就象看鸟雀蚊虻飞过眼前一样。”

颜成子游谓东郭子綦曰(1):“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2),二年而从(3), 
三年而通(4),四年而物(5),五年而来(6),六年而鬼入(7),七年而天成(8), 
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9),九年而大妙(10)。生有为,死也。劝公(11)以其死


也有自也(12),而生阳也无自也(13)。而果然乎(14)?恶乎其所适(15)?恶乎其
所不适?天有历数(16),地有人据(17),吾恶乎求之(18)?莫知其所以终(19), 
若之何其无命也?莫知其所始(20),若之何其有命也?有以相应也(21),若之
何其无鬼邪?无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注释'

(1)颜成子游:复姓颜成,名偃,字子游。甫郭子綦的弟子。前见《齐物论》。《徐无鬼》篇作
颜成子。东郭子綦:《齐物论》作南郭子綦,《大宗师》作南伯子葵,《徐无鬼》作南伯子綦。东可
能是南字误文。
(2)野:粗野,语言放肆。
(3)从:顺从。
(4)通:通于一,通达为一。
(5)物:物化,与物混同。
(6)来:神明大来。
(7)鬼人:归人,归根深藏。
(8)天成:合于自然,独成其天。
(9)不知死,不知生:进入不死不生的境界,生死齐一。
(10)大妙:大道的神妙。
(11)劝:劝勉,公:天道,即道通为一的一。
(12)自:由,因。有自:有生而后有死为有自。
(13)生:生长,生成。阳:阳气。
(14)而果然乎:设问引起下文。
(15)恶(wu):何。适:适意。
(16)历数:有命无命的历数。
(17)人据:人所占据之地,有鬼无鬼之论。
(18)恶乎求:无所追求。
(19)终:指死。
(20)始:指生。
(21)以,与之。相应:相感应。
'译文'

颜成子游对东郭子聂说:“自从我听你讲道,一年而粗野,二年而顺从,
三年而通达,四年而化物,五年而神明大来,六年而归根深藏,七年而合于
自然,八年而生死齐一,九年而达到神妙境界。人生有为就走向死亡,劝勉
大道为一,人的死亡有因,而人生是阳气运转,没有由来。你果然是这样吗?
什么地方你感到适意,什么地方你感到不适意,天有有命无命的节数,地有
人物有鬼无鬼的依据,我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不知道它的死,怎能断定没
有命运,不知道它的生,怎能断定有命运呢?有与之相感应,怎能断定无鬼
神?没有与之相感应,怎能知道有鬼神呢?”

众罔两问于景曰(1):“若向也俯(2),而今也仰;向也括(3),而今也被发

(4);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景曰:“搜搜也(5), 
奚稍问也(6)!予有而不知其所以(7)。予,蜩甲也(8)?蛇蜕也(9)?似之而非也
(10)。火与日(11),吾屯也(12);阴与夜(13),吾代也(14)。彼(15),吾所以有待

邪(16)?而况乎以有待者乎!彼来则我与之来,彼往则我之往,彼强阳则我与
之强阳(17)。强阳者,又何以有问乎!”

'注释'

(1)众罔两:多个影外的微影。景:通影。参见《齐物论》中罔两与影的一段对话。
(2)若:汝,你,向:从前,过去。俯:低头。
(3)括,指发,束发。
(4)被,通披。
(5)搜搜:又作叟叟,摇动的样子。指众罔两。
(6)奚:何。稍:借作屑。奚屑问:为什么贸然发问。
(7)予:我。
(8)蜩:蝉。蜩甲:蝉蜕。
(9)蛇蜕:蛇皮。也:通邪。
(10)似之而非也:影生于形与甲出于蜩、蜕出于蛇相似,但影无实而甲、蜕有实,所以虽相似
而不同,影子并无实体存在。
(11)火:指火光。日:指日光。
(12)吾屯:我顿聚。
(13)阴:阴天,无阳光。夜:黑天,无日、月光之时。
(14)代:消失。
(15)彼:指形。
(16)有待:有依赖。
(17)强阳,运动不止。
'译文'

众多影子的影子问影子说:“你过去低头,而今仰头;过去束发,而今
披发;过去坐着,而今站起;过去行走,而今停步。为什么呢?”影子说:
“你们嗖嗖地摇动,为什么贸然来问我?我活动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我,
象蝉壳吗?象蛇皮吗?象是而又不是,火光和阳光,使我顿聚;阴天和黑夜,
使我消失。形体,是我所依赖的吗?何况那有依赖的东西呢!形体来我就随
它来,形体去我就随它去,形体运动不止我就随它运动不止。运动不息,又
有什么问的呢!”阳子居南之沛(1),老聃西游于秦(2),邀于郊(3),至于梁(4), 
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女为可教,今不可也。”阳子居不
答。至舍,进盥漱中栉(5),脱屦户外(6),膝行面前(7),曰:“向者弟子欲请
夫子(8),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今闲矣,请问其过。”老子曰:“而雎雎
盱盱(9),而谁与居(10)?大白若辱(11),盛德若不足(12)。”阳子居蹴然变容
曰(13):“敬闻命矣(14)!”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15),公执席(16)妻执巾栉

(17),舍者避席,炀者避灶(18)。其反也(19),舍者与之争席矣。
'注释'

(1)阳子居:杨朱。《应帝王》有“阳子居见老聃”。之:往。沛,指彭城,今江苏徐州。一说
今江苏沛县。
(2)秦:秦国。
(3)邀:通要,要截。

(4)梁:沛郊的地名。旧注大梁即开封实误。
(5)盥(guàn):洗脸,洗手。漱:漱口。中:毛巾。栉(zhì):梳子。
(6)屦(jù):葛麻做的鞋子。
(7)膝行:跪着走,表示尊敬。
(8)向:刚才。
(9)雎雎(jū):仰目而视,骄傲。一本作睢睢。盱盱(xū):张目而视,亦指傲慢。
(10)居:相处。
(11)大白若辱:引自《老子》四十一章,若,似。辱,污。
(12)盛德若不足:《老子》四十一章:广德若不足。
(13)蹴(cù):通蹙。蹴然:紧迫的样子。
(14)命: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