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于长春-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精力;你倚在树边吟咏,靠着几案苦思瞑想,自然选择了你的形体,你却
用坚白论而自鸣得意!”


大宗师

'题解'

《大宗师》以义名篇。“大宗师”的“大”就是老子的“强为之名曰大”的“大”。
大在这里指道。“宗”就是老子说的“为万物之宗”的“宗”,即是万物的主宰。“师”
是天地万物所效法。所以,《大宗师》是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发挥,其主旨是讲道是世
界万物的主宰,这是庄子的本体论。

由“知天之所为”到“而比于列星”。在庄子看来,天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只
有真人才能认识道。道的性质是“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帝;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
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生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并讲了道的作用。由“南伯子葵
问乎女偊”到“天之小人也。”主要讲真人的修养方法,死生是不液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应
当忘掉死生变化而与自然合为一体,听从命运的安排。从“意而子见许由”至篇未。主要
写真人当忘仁义,忘礼乐,坐忘。就是要达到“离形去知,用于大道”的境地,最后还是
“至极者命也”,任凭命运安排的定命论。
知天之所为(1),知人之所为者(2),至矣(3)。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4), 

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5),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
夭者(6)是知之盛也(7)。虽然,有患(8)。夫知有所待而后当(9),其所待者,特
未定也(10)。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11)?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
有真知(12)。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13),不雄成(14),不谋士(15)。若
然者(16),过而弗侮(17),当而不自得也(18)。若然者,登高不栗(19),入水不
濡(20),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21)。古之真人,其寝不梦(22)。
其觉无忧,(23),其食不甘(24),其息深深(25)。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屈服者,其嗌言若哇(26)。其耆欲深者(27),其天机浅(28)。古之真人,不知说
生(29),不知恶死;其出不䜣(30),其入不距(31);翛然而往(32),翛然而来而
已矣(33)。不忘其所始(34),不求其所终(35);受而喜之(36),忘而复之(37)。是
之谓不以心捐道(38),不以人助天(39)。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40),其
容寂(41),其颡睢42);凄然似秋(43),暖然似春(44),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
而莫知其极(45)。故圣人之用兵也(46),亡国而不失人心(47);利泽施乎万世

(48),不为爱人(49)。故乐通物(50),非圣人也(51);有亲(52),非仁也;天时(53), 
非贤也;利害不通(54),非君子也;行名失己(55),非士也;亡身不真(56),非
役人也(57)。若狐不偕(58)、务光(59)、伯夷、叔齐(60)、箕子、肾余(61)、纪他
(62)、申徒狄(63),是役人之役(64),适人之适(65),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古之
真人,其状义而不朋(66),若不足而不承(67);与乎其觎而不坚也(68),张乎其
虚而不华也(69);邴邴乎其似喜乎(70)!崔乎其不得己乎(71)!滀乎进我色也
(72),与乎止我德也(73);厉乎其似世乎(74)!警乎其未可制也(75);连乎其似
好闭也(76),悗乎忘其言也(77)。以刑为体(78),以礼为翼(79),以知为时(80), 
以德为循(81)。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82);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
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83)。而真
人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84),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
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注释'

(1)知:知道,认识。天:天然。所为:有所作为,有所作用。知天之所为:指的是本体。
(2)人之所为:人的作用。
(3)至矣:认识达到极点,天人合一了。
(4)天而生:顺着自然而生,即无为自然而生。
(5)以:用。其:自己。知:同智。所知:所认识的。
(6)终其天年:享尽天生的寿命。即《养生主》所说的“可以全生,可以尽年。”不中道夭:不
中途夭折。
(7)是:这,此。知:认识。盛:顶点,极点。
(8)有患:有祸患,有问题。
(9)所待:指认识的对象作为必备的条件。当:得当。
(10)特:但,不过。未定:不可确走。
(11)庸讵:何以。天:自然。人:人为。
(12)真人:达于道的人。真知:达于道的认识,可谓真理。
(13)逆:逆料,预测,不逆寡:当事物没发展到一定程度,预兆甚小的时候,不去预测它就是
智。
(14)雄成:自傲,自尊。
(15)谋:谋虑。十:事的假借。不谋士:不谋虑未来的事情。
(16)若然,如果这样。
(17)过而弗悔:有了过失不后悔。
(18)当而下自得,得当而不自觉得意。
(19)栗:恐惧,害怕。
(20)濡:沾湿。
(21)登假(gé):升到。
(22)寝不梦:睡觉不梦想。
(23)觉:醒。忧:忧愁。其觉无优:他醒了无忧无虑。
(24)甘:精美,肥美。
(25)深深:渊深静默的样子,息,呼吸。
(26)嗌言:咽在喉头中的话。哇:呕吐。嗌言若哇:要说话而又顿住的样子。
(27)嗜欲:嗜好欲望。
(28)天机:天然的本能,浅:浅薄。
(29)说:通悦。
(30)出:出生,䜣(xīn):通欣,高兴。
(31)入:死亡,距:通拒。抗拒。其出不䜣,其人不距:把生死看作是出入。
(32)翛(xiāo):无拘束很自由的样子,往:指死。
(33)来,指生。
(34)始:天命之始。
(35)终:天命之终。
(36)受:得,引申为生。
(37)忘:失。复之:复归天道。
(38)是:此,这,心:指主观。捐:弃。
(39)人:人的主观意志。天:天道,下以人助天,不以人的意志求助而归夏天道。
(40)心志:神凝,思想安定。

(41)容:貌。寂:静,不动,即中说的“望之似木鸡,其德全”。
(42)颡(sáng),额:睢╭iú又读kuí):颧骨,引申为质朴。
(43)凄然:严肃,冷情。
(44)暖,湿暖。
(45)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与夭地合其德,达到夭人合一,而没有定规不可测知。
(46)用兵:发动战争。
(47)亡国:灭亡别人的国家。
(48)利泽,有利的雨露。
(49)不为爱人:不为人有意喜爱。
(50)乐通物:愿意与万物相和。
(51)非圣人:不是圣人可以做到的。
(52)有亲:有偏爱。非仁:不是仁。有亲就有不亲,所以是非仁。
(53)天时:四时运行,非贤:不是贤人。
(54)利害不通:不把利害齐一。
(55)行名失己:追求名声而失去己任。
(56)亡身不真,不行谨身养亲之道。
(57)役人,卑贱的人。
(58)狐下偕:尧时人名,尧让帝位给他,他不接爱,投河而死。
(59)务光:夏时人名,好养性弹琴,汤要让帝位给他,他不接受,负石沉于房水,《外物》有
“汤与务光天下,务光努之”的记载。
(60)伯夷、叔齐:殷代未年人,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死兄弟相让,因谏武王不从。遂隐居首
阳山,不食周粟,最后饿死。
(61)箕子、青余:殷纣王的贤臣,因谏纣王而遭奴役。
(62)纪他,汤时人,劝说汤让位务光,务光负石沉水而死,恐怕汤让位于己,遂率弟子投寂水
而死。《外物》有“汤与务光天下,务光怒之。纪他闻之,帅子弟而踆于■水,诸侯吊之。三年,申
徒狄用以蹻何。”
(63)申徒狄:人名,汤时的贤人。听务光负石沉水而死又听纪他入水而死,自己也沉于河中死
去。
(64)役人之役:把别人的事当自己事去做。
(65)适:畅快,舒适。适人之适:把别人的快乐当自己的快乐。
(66)状:感情,情态。义:正义。
(67)承:承受。
(68)与:通举。觚:棱角。坚:重。
(69)张:宽宏大度。华:浮华。
(70)邴:神情开朗的样子。
(71)崔:动,一作隺。
(72)滀(chù又读xū):颜色温和而有光泽。
(73)与:交接。容与:不急迫。止:归依。德,德行。
(74)厉:同励,勤勉。似世:同于世俗。
(75)謷(áo):高大的样子。制:竭制。
(76)连:深沉。闭:闭口不言。非闲字误。
(77)悗(mèn):心不在焉。
(78)以刑为体,以刑罚为本体。
(79)翼: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