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于长春-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人与社会,人与卤然浑然一体,无有区分,人们无知无欲,按自然天性自由自在地生
活。造出并推行仁义礼乐,破坏人的素朴本性,这是圣人的罪过。只有把这些人为的伽索
去掉,才能使人恢复本性,达到“至德之世”的理想社会。庄子这种政治理想,包含对当
时统治阶级残酷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消极反抗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其否定一切
社会进步和文明成果,主张回到人兽不分的混沌时代,则是消极的,落后的。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龇草饮水(1),翘足而陆(2),此马之

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3),无所用之。及至伯乐(4),曰:“我善治马(5)。”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6),连之以羁。。(7),编之以皂栈(8),马之死者十二

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9),前有橛饰之患(10),而后

有鞭策之威(11),而马之死者己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12),圆者中规

(13),民方者中矩(14)。”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15),直者应绳(16)。”
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
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17)。
'注释'

(1)龇:吃、啃。
(2)翘(qiáO):举起。陆:跳跃。翘足而陆,形容马儿欢蹦跳跃的神态。
(3)义台:即仪台,为君主贵族行礼仪的高台。路寝:正寝,为古代君主接见臣下,处理政事的
宫室。君主有六处宫室,一为正寝,其余五处为燕寝,为休息宴乐之处。义台、路寝对人来说是极为
高贵壮丽之处,却不适于马性,对马毫无用处。
(4)伯乐:古之善相马者。一说为春秋中期秦穆公之臣,以善相马闻名于世。或以为此人名孙阳,
字伯乐。一说为春秋未年晋国大夫邮无正,又名王良,字伯乐。
(5)治:管理、训练、驾驭之意。
(6)烧:用烧红的烙铁在马身上的一定部位烙成特殊印记,以便于识别。剔:通剃,修剪鬃毛。
刻:修削马蹄角质,钉马掌。雒:通络,用绳子套住马脖子,加以治服,一说雒同烙,指在马身上烙
字,则与烧之相重,不取。
(7)羁。。(jīZhī )羁为系住,。。为绊住马腿。羁。。指拴马缰绳之类。
(8)皂栈:皂,马槽。栈,编木筏铺地,让马站在上面,防止马受潮得病。
(9)驰骤:驱赶马快速奔跑。整齐:使马行列整齐,行动一致。
(10)橛(júe):马嚼子,或称马勒,用作控驭支配马的行动:饰,马嚼子两头露出口外的部分
称马镳,饰即指系在马镳上的小铃之类饰物。
(11)鞭策:马鞭,带皮条的称鞭,无皮条的马杖称策,一端装有铁刺,用以刺马。
(12)埴(zhí):黄而细密的粘土。
(13)规:校正圆形的工具,即圆规。中规即符合圆规的标准。

(14)矩:测方形的工具,如木工用拐尺。
(15)钩:测曲度的工具。
(16)应绳:与拉直的墨线相应、相合。
(17)过:过失。
'译文'

马的四蹄可以践踏霜雪,皮毛可以抵御风寒,吃草喝水,随意举足跳跃,
这就是马的真性。虽然有行礼的高台、高贵的宫室,对马来说毫无用处。及
至出了伯乐,他说:“我善于管理马。”于是给马烙上印记,修剪鬃毛,修
削蹄子,带上络头,用缰绳把马拴住,按编次顺序送进槽头,经这一番折腾,
马将死掉十分之二三。随后又使马经受饥渴折磨,驱赶马快速奔跑,对马作
步调整齐的训练,使马前有嚼勒拘系之忧,后有马鞭抽打之惧,这样一来,
马将死掉大半了。陶工说:“我善于整治细密的粘土,可使圆形的与圆规相
合,方形的与矩尺相符。”木工说:“我善于整治木料,可使弯曲的与曲尺
相合,直的与墨绳相应。”粘土与木料的本性难道要与规矩钩绳这些外在标
准相合吗?然而,世世代代的人们都在称道伯乐善于管理马,陶工木工善于
治理粘土和木料。这也是治理天下的人所犯的过失啊。

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1),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2)。
一而不党(3),命曰天放(4)。故至德之世(5),其行填填(6),其视颠颠(7)。当
是时也,山无蹊隧(8),泽无舟梁(9);万物群生,连属其乡(10);禽兽成群,
草木遂长(11)。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12)。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13)。夫至德之
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14),恶乎知君子小人哉(15)!同乎无知(16),其
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17);素朴而民性得矣。及至圣人,蹩躠为仁(18), 
踶跂为义(19),而天下始疑矣(20);澶漫为乐(21),摘僻为礼(22),而天下始分
矣(23)。故纯朴不残(24),孰为牺尊(25)!白玉不毁,孰为珪璋(26)!道德不废,
安取仁义(27)!性情不离,安用礼乐(28)!五色不乱,孰为文采(29)!五声不乱,
孰应六律(30)!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注释'

(1)常性:恒常不变的天性。
(2)同德:德者,得也,民有恒常天性,顺此天性生活,所得亦同,如耕织而得衣食,即为同德。
(3)一而不党:浑一而无偏私。人与万物浑然一体,泯灭尊卑贵贱,远近亲疏之别,自然无所偏
私。
(4)命:同名,此作动词用,名之也。天放:按天性放任自乐。
(5)至德之世:庄子追求的理想社会。除本篇外,《胠箧》、《天地》、《盗跖》等篇都从不同
角度描述了这种理想社会慨貌。概言之,就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浑然一体,无知无欲,浑浑噩噩,
按自然天性自由自在生活。摈弃仁义礼法和一切文明成果,从而止息一切纷争而返朴归真,回归自然。
(6)填填:稳重端庄的样子。
(7)颠颠:目光专注不游移,表现质朴而无机心的神态。
(8)蹊(xī):人行小路。隧:一般指在山中或地下开凿的通道,此处指道路。
(9)泽:聚水之洼地,如湖泊、沼泽之类。此泛指湖泊河流,梁:桥梁。人们安守田园,自给自
足,彼此不相交往。如《老子》所说:“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当然也就用不着开辟
道路,制造舟船桥梁了。

(10)连属其乡,连属即连接,乡为居处。人与禽兽居处相连接,浑然杂处,无有分界。
(11)遂:顺也。草木顺着本性滋长,不受伤害。
(12)系羁:用绳子牵引。
(13)攀援:即攀缘。鸟鹊之巢多在树上,须缘树攀登上去,才得窥视。人没有伤害禽兽之心,
禽兽对人也不畏惧,彼此和谐共处。
(14)族:聚集,集合。并:并列、并处,族与万物井:人群与万物井居,浑然一体,不加区分。
即《齐物论》所说“万物与我为一”之意。
(15)恶乎:疑问代词,哪里。
(16)同乎无知,与无知之物相同。人与万物浑一,不加分别,没有主客体之分,也就不会有主
体对客体的认识,不可能有知。
(17)素朴:素为未曾染色的白绢,朴为未曾加工的木料,用以比喻人与生俱来,未受后天污染
的自然素质,自然本性。
(18)蹩鳖(biéxiè):形容拐腿险脚摇摇晃晃走路的样子,此比喻勉强力行的样子。
(19)踶跂(zhìqǐ ):足尖点地,跷脚站立不安的样子,表现一种急迫企求的心情。
(20)疑:猜疑、迷惑。由于圣人提出并起劲推行仁义,人的素朴本性被破坏,天下才产生种种
猜疑、迷惑。
(21)澶(dàn)漫,原义是大。。漫无边的样子,此处引申义为放纵娱乐,无有节制。
(22)摘僻:摘为选取,摘取;僻或与僻通,分析也。不断选取、分析,使礼之条文仪节日益烦
琐。
(23)分:区别。由于礼乐的推行,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远近亲疏开始区分出来。
(24)纯朴:未加工的木料。残:破开。
(25)牺尊,尊同樽。古代用木料雕成的酒器,上面刻有牛头等图案。孰为牺尊:谁能作成酒器。
(26)珪(guí)璋:皆为名贵的玉器。为古代贵族参加朝聘、祭祀,丧葬等仪式时所持之礼器,
珪司圭,为长条形,上尖下方,璋亦长条形,上斜尖下方。
(27)道德不废句,如果大道不废,仍然保持浑沌无名的世界,人与物浑然不分,哪里还用得着
仁义呢。
(28)性情不离句:礼是规范人行为的,乐是调谐人情感的,如果人能持守自性,不使离失,自
能按本性生活,也就自然合乎大道,哪里还用得着礼乐来加以规范和调谐呢。
(29)文采:用各种颜色调配而成之图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