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于长春-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糟魄:魄同粕。把书比喻为古人留下的糟粕,并不是真正可贵的东西。
(10)说:理由。
(11)此句为制轮之经验谈,因年代久远,其具体情形已不易搞清楚。大体是讲车轮各部件制作
安装要恰到好处,不松不紧,而如何掌握好,全靠主观体验,无法讲出来。徐:缓。甘:滑动。字面
意义是说将各部件组装起来,如果松缓,就会滑动而不牢固。
(12)疾:紧。苦:滞涩。过紧就会滞涩而难以安装。
(13)手上作的与心里想的相应合。
(14)数:同木,技艺。
(15)喻:晓喻,说明。
(16)不可传:不能用语言传授于人,只能自行体会的东西。如轮扁所讲的斫轮之术。

'译文'

世人之所以尊贵于道,是根据书上的记载,而书上所记载的不过是言语,
言语有其可贵之处。言语之可贵处在于达意,而意有所从出之本。意所从出
之本,是不可以用语言相传授的,而世人却看重语言,把它记载于书而流传。
世人虽珍贵它,我还是认为它不足珍贵,因为那被珍贵的并不真正值得珍贵。
故而,用眼睛可以看得见的,是形状与颜色;用耳可以听得到的,是名称与
声音。可悲呀!世人以为得到形状颜色名称声音就足以获得其真实本性。依
据形状颜色名称声音确实不足得到其真实本性,所以,真正知晓的人并不言
说,讲说的人并不是真知,而世人又怎能懂得啊!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
在堂下砍削制造车轮,他放下椎凿等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道:“请问,
主公所读书是何人之言?”桓公说:“是圣人之言。”又问:“圣人还在世
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
弃下之糟粕罢了!”桓公说:“我读书,制轮匠人怎么可以议论!能说出道
理还可,说不出就处死。”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观察出这番道理的。
砍削车轮,动作徐缓就会使车轮松动而不牢固,动作急剧就会使车轮部件滞
涩而安装不进,动作不快不慢,就能使手上做的与心里想的相应,这种得心
应手的感受,口无法说出来,有技艺存在其中。我不能把它讲给我的儿子,
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接受过去,所以我已七十岁还在所轮。古代人和他
们不可言传的东西都死去了,然而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
了。”’


天运

'题解'

本篇所论与《天道》、《天地》相近,宗旨在阐述天道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其变化是自然进行,
没有谁在主宰。而人世之帝王必须与之相顺应。本篇虽以《天运》名篇,而所论却多为帝道、圣道等
人间之事,批判仁义、有为造成的祸患,宣传无为而治。

本篇共分七段。第一段提出天地日月风雨的运行,究竟是谁在推动呢?从提问的口气和巫咸祒
的话,表达了一切都是自然的,没有谁在主宰这一自然哲学的根本思想。并以此为根基,建立了天人
关系的同一性,构成全篇的立论基础。第二段,太宰荡与庄子对话,说明仁义、孝梯、忠信、贞廉都
是违背天道的。“至仁”无亲,忘记这一切,才合乎自然之道。第三段,讲述音乐的理论,把音乐的
节奏、情绪、意境与人的经验、情感,以及自然界的变化统一起来加以描述,显得玄妙深邃而有启发。

最后归结为至乐无声,将人引入浑沌世界。第四段,讲礼义法度应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孔子不
懂得这个道理,取先王之陈迹在当代推行,这如同推舟于陆地,是根本行不通的。第五段,讲述求道
于度数、阴阳,不可能得到。古之至人,只是借助于仁义等有形的手段,去达到绝对自由的无限虚空。
一旦获得大道,一切具体有形的方法都可运用,使天下归于正道。第六段,提出仁义会使人昏愦,危
害极大。三皇五帝之治天下,违背自然之道,比蝎子尾巴还要毒,有为只会殃及天下和自身。第七段,
指出六经是先王陈迹,有为的治世之道,只是迹,不是所以迹。只有获得大道,才能与天道变化一体,
无所不通。

从第二段起,都是与天道对照着讲述人道,从多方面论述人道与天道之间相合相违情况,宗旨
在宣传无为而治,因任自然的基本思想。

(4)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1)?日月其争于所乎(2)?孰主张是(3)?孰维纲是
?孰居无事推而行是(5)?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6)?意者其运转而不
能臼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7)?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

(8)?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仿惶(9),孰嘘吸是(10)?孰居无事而披拂是
(11)?敢问何故?”巫咸祒曰(12):“来,吾语女。天有六极五常(13),帝王顺
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14),治成德备,监照下土(15),天下戴之,此
谓上皇(16)。”
'注释'

(1)运:运行。处:静止。
(2)争于所:争着返回各自处所。
(3)孰,谁。主张:犹主宰。
(4)维纲:维系之意。
(5)推:推动。
(6)意,作抑,表推测。机缄:意为天地日月运行或许受某种机关控制。机,机关。缄,封闭、
关闭。
(7)隆:兴,指兴云。施:降,指降雨。
(8)淫乐:古人把云雨视为阴阳交和而成,故言淫乐。劝:勉励,助长。
(9)一东一西:一会儿吹向东,一会儿吹向西。有上彷徨:又升上空中,盘旋环绕。
(10)嘘吸:吐气与吸气。
(11)披拂:鼓动,如鼓动风箱,使风吹出。
(12)巫咸祒(zhāo):虚拟人名。他说不取。
(13)六极:四方上下之极。五常:金木水火土五行。

(14)九洛:传说大禹治水时,有神龟出洛水,背上有书,称洛书。上面载有九种治理天下之大
法,即是《尚书·洪范》篇的九畴。九洛即指此。
(15)监照下上:照临天下。
(16)上皇:至上之君,行无力而治的帝王。
'译文'

天体在运行吗?大地在静止吗?日月在争着回到各自处所吗?谁主宰这
些?谁维系这些?谁闲居无事推动而使其运行?或者是有机关控制使其不得
已才这样的吗?或者是其运行起来而不能自行停止吗?云变成了雨吗?雨变
成云吗?是谁在兴云降雨?桌谁闲居无事为享乐而助长此事吗?风从北方兴
起,一会吹向东,一会吹向西,又上升空中盘旋环绕,是谁呼吸造成的吗?
是谁闲居无事鼓动出来的吗?请问这些都是什么原因?”巫咸祒说:“来吧!
我讲给你。天具有六极五常,帝王顺应它则天下得到治理,违背它就有灾祸。
遵行九种治理天下之大法,则天下太平道德完备,光辉照临天下,受到万民
拥戴,这就叫至上之君王。”

商太宰荡问仁于庄子(1)。庄子曰:“虎狼,仁也。”曰:“何谓也?”
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曰:“请问至仁。”庄子曰:“至仁无
亲(2)。”太宰曰:“荡闻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谓至仁不孝,可乎?”
庄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
之言也(3)。夫南行者至于郢(4),北面而不见冥山(5),是何也?则去之远也,
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6);以爱孝易,以忘亲难(7);忘亲易,使亲忘我
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8);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9)。夫德遗
尧舜而不为也(10),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岂直大息而言仁孝乎哉(11)! 
夫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12),不足多也(13)。故曰:
至贵,国爵并焉(14);至富,国财并焉(15);至愿,名誉并焉(16)。是以道不渝

(17)。
'注释'

(1)商:指宋国。周灭殷后,分封其子孙子宋,宋为殷商后裔,故亦称商。太宰:殷周时官名。
“掌邦建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为六官中天官之长,为辅佐国王治理政事之重
臣。荡,太宰之名。
(2)至仁无亲:仁为慈爱,至仁则是爱之极致,于天地万物一视同仁,无往而不亲爱,无所偏私。
所谓民胞物与,泛爱无私。至此境界,一切皆任性自然,无私意亲近,故称无亲。
(3)过孝:以孝为过。不及孝:以孝力未达未尽其义。此句意为,至仁无亲的说法,不是把孝看
成过,而是把孝看成不及,即未达未尽至仁之义。至仁无亲的境界要比孝高得多。
(4)郢(yǐng):古地名,在今湖北江陵北部,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
(5)冥山:北海山名,或出于虚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