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于长春-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闻见为少,以伯夷之义为轻的人,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这等浩瀚
无边,难于穷尽,我若不到你这里来,就糟了,我将长久为深明大道的人所
笑话。”海神说:“井里的蛙不可以和它讲大海,因其被所居土井局限也;
夏天的虫类不可以同它讲冰,因其被季节所困也;见识偏狭孤陋寡闻的人,
不可以同他讲说大道,因其为所受教育束缚也。现在你走出河流两岸,看见
无边的大海,则知道自己的鄙陋,就可以同你讲说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
有比海再大的了,千万条河都流归干它,没有休止之时,而不盈满;从尾闾
往出宣泄,没有停止之时,而不空虚;不因春秋季节流入水量多少不同而变
化,陆上的旱涝大海没有感觉。大海超过江河的水量,没有办法估量、计算。
而我未曾以之为多,因为我从天地那里具足了形体,从阴阳那里秉受了生气,
我在天地之间,如同小石块小树木在大山之中,正有自以为少的想法,又哪
里会自以为多呢?约计四海在天地之间,不也就象蚁塚在大薮泽中一样吗?
约计中国在四海之内,不也就象一粒稗米在大谷仓中一样吗?称谓物类数量
叫作万,人只居其中之一;人住满九州之地,凡谷物可以生长,舟车可以通
行之处,皆有人居,个人只是众人中之一;人与万物相比,不也就象一根绒
毛末梢在马身上一样微小吗?五帝以禅让相传承的,三王以武力相争夺的,
仁人所担忧的,贤能之士所操劳的,完全都在这里了。伯夷辞让以博得好名
声,仲尼谈论以显示博学,这种自满自足,不就象你以前自夸黄河之水为多
一样吗?”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未(1),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
量无穷(2),时无止(3),分无常(4),终始无故(5)。是故大知观于远近(6)故小
而不寡,大而不多(7)知量无穷;证曏今故(8),故遥而不闷阂(9),掇而不跂(10), 
知时无止;察乎盈虚(11),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但涂

(12),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13)。计人之所知,不若其
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蔓小求穷其至大之域(14),是故迷乱
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未之足以定至细之倪(15)?又何以知天
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
围(16),是信情乎(17)?”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18)故异便(19)。此势之有也(20)。夫精粗者,期
于有形者也(21);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22);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23);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
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24)。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25); 
动不为利,不贱门隶(26);货财弗争,不多辞让(27);事焉不借人(28),不多食
乎力(29),不贱贪污;行殊乎俗(30),不多辟异(31);为在从众,不贱佞(32); 
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33),戮耻不足以为辱(34);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
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35)至德不得(36),大人无己(37),约分之至也(38)。”
'注释'

(1)大天地而小毫未:以天地为大,以毫未为小,河怕提出这样问题,说明他依然有区分大小、
执著物量的想法,依然“圃于量之有涯,而困于时之有止”(王夫之《庄子解》),眼界为时空所限,
其所见仍然是表面的、肤浅的,没有领悟大道。

(2)量无穷:物量是大与小的统一,无论从大小哪方面去观察,都是不可穷尽的,言其大,还有
比它更大者;言其小,还有比它更微者。因此,不能执著于某物之大或小。
(3)时无止:时间是永恒向前,无有止息之时。
(4)分无常,分无常即是说一个人的名分,地位不是恒常不变的,贫宫贵贱,上下尊卑等等,都
处在变化的过程中,分(fen),名分、地位之意。
(5)终始无故:终而复始,无有穷尽,故无端倪,故,端也,又,故与固通,固定之意。
(6)大知:大智之人,领悟大道的圣人(
(7)小而下寡,大而下多:小的事物也包含丰富内函,故不以为少;大的东西与更大的相比,也
是微不足道的,放下以为多。
(8)证曏今故:证明古与今都是一样的,时间单向流动,永无止息,从古至今,从今至未来,都
处于时间长链条中的一点,从大处看则是一个整体。曏:明,故,作“古”解。
(9)遥而下闷:对遥远的古事不感到暗昧,又,遥作长久解,寿命长”而下厌倦。
(10)掇(duó):拾取也,指相距很近,随手可取。掇而不肢;就近之事也有不可求之理。跂(qǐ),与企同,求也。又,掇与遥对,作短解,寿命短暂而不企求。
(11)盈虚:盈满与空虚。庄子认为,盈虚不是固定下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的。所以,盈满不足
喜,空虚不足忧。
(12)坦涂:平坦的大路。比喻终始往复、日新不已的大道。
(13)说:同悦。故:作固解,终始:同于死生。指死生循环下已,不断转化,领悟此道则不因
生而高兴,不把死视为灾祸。
(14)至小:极小。此指人的有限生命和智慧。穷:穷究、究极。至大之域:无限的宇宙。
(15)倪:边界,端倪。
(16)这句的意思为:最精微的东西没有形体,最大的事物没有什么能包围它、限定它。此与惠
施提出的“至大无外”的“大一”和“至小无内”的“小一”。含义相近,都是讲的极限论问题。
(17)信情:信实、真实可信。
(18)(fú):同郛,城外之城,比喻大之外还有更大者,殷:盛大也。
(19)异便:异为相异、相别。便同辨,分辨。异便即对其差异进行分辨。这句的意思说,精是
小中之小,垺是大外之大,二者的差异是可以分辨的。
(20)势:形势、趋势,就是说有形之事物,其存在和发展可构成可见的形势、趋势,有大小精
粗之分。
(21)期于:限于、限定于。有形者:有形可供感知和思维的对象。
(22)数之所不能分:不能用数字计量、划分。
(23)意致:运用意识、思维可以获得的。
(24)不期精粗,下限于精粗。指不能言说、不能意致的对象,也就是超验的道体。
(25)不多仁恩,不夸耀仁爱和恩惠。
(26)不贱门隶:不鄙视守门之仆隶,大人虽不求利,也下以求利之守门仆隶为贱。
(27)多:崇尚、夸赞之意。
(28)事焉不借人:作事不借助于人。
(29)不多食乎力,不崇尚自食其力者。
(30)行殊乎俗:行事与世俗不同。
(31)辟异,邪辟怪异。不多辟异:不标榜炫耀邪辟怪异之行,不有意标新立异。
(32)佞谄:以顺耳动听的言词奉承恭维人。
(33)劝:鼓励、劝勉,使之为善。
(34)戮耻:处以刑罚,使受耻辱。
(35)道人不闻:得道之人不闻名于世间,意思是说,得道者行无为而治,任民物按自性生息变

化,不加干预,故无功绩可寻,没有什么可供传闻歌颂的,如孔子称颂尧“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论语·泰伯川唯其下闻名于世间,才是真正得道者。

(36)至德不得:大德之人无所得。大德之人与道合一,无形无名,不能用名言概念表述其得,
所以是无得,无得亦无失,是为至上之得。如《老子》讲:“上德下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
以无德。”即为此义。
(37)大人无已:大人摆脱形体束缚,把己溶人物中,与造化一体,也就是《齐物论》所讲的,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力一”的高境界,所以是无己。这种无己正是实现己之无限与永恒。
(38)约分之至:约束主客、己物之分别达到极至。达此极至也就是抹灭主客、己物的区分,使
二者融合为一的境界。
'译文'

河神说:“既然这样,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未力小,可不可以呀?”
——海神说:“不可以。凡物;其物量大小是不能穷尽的,时间是不会停止
的,名分地位也不是恒常不变的,终始往复更没有尽头。所以大智之人观察
远处和近处的一切事物,不因其小而视之为少,不因其大而视之为多,这就
是深明物量是没有穷尽的;证明古与今都是一样的,故而对遥远的古事不感
暗昧,对就近之事也知其有不可求之理,这就是通晓时间是永不停息的;考
察盈满和空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