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于长春-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际。创生万物者与物没有分界,而物是有分界的,就是物之界限。由没有分
界之道转成有形之物,又由有形之物复归没有分界之道。所谓盈满、空虚、
衰败、消杀,道使物发生盈虚变化,而自身却没有盈虚分别;道使物发生衰
杀之变,而自身并不衰杀;道使物有本末之变,而自身无本末;道使物有积
散变化,而自身无积散。”

妸荷甘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1)。神农隐几阖户昼瞑(2),妸荷甘日中阖户
而入(3),曰:“老龙死矣!”神农隐几拥杖而起(4),嚗然放杖而笑(5),曰:
“天知予僻陋慢訑(6),故弃予而死。已矣,夫子无所发予之狂言而死矣夫

(7)!”弇■吊闻之(8),曰:“大体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9)。今于道,秋
毫之端万分未得处一焉,而犹知藏其狂言而死,又况夫体道者乎!视之无形,
听之无声,于人之论者,谓之冥冥,所以论道而非道也。”
于是泰清问乎无穷曰(10):“子知道乎?”无穷曰:“吾不知。”又问乎
无为,无为曰:“吾知道。”曰:“子之知道,亦有数乎(11)?”曰:“有。”
曰:“其数若何?”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贵,可以贱,可以约,可以散

(12),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泰清以之言也问乎无始(13)曰:“若是,则无
穷之弗知与无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无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浅矣,
弗知内矣,知之外矣(14)”于是泰清中而叹曰(15):“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
乎?孰知不知之知(16)?”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
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17)道不当名(18)。”无始曰:
“有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虽问道者,亦未闻道。道无问,问无应。无
问问之,是问穷也(19);无应应之,是无内也(20)。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
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21)。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22)。”

'注释'

(1)妸(ē)荷甘、神农、老龙吉:都是虚拟之入名。
(2)隐几:凭靠小几。阖户:关门。瞑:同眠。
(3)奓(shē):推开。
(4)拥杖:抱持手杖。指因过度震惊,突然抱杖而立。
(5)嚗(bó)然:手杖掉地发出之声。笑:不哭而笑,言其已悟生死齐一之道。
(6)天:指老龙吉,言其有自然之德。僻陋:孤陋寡闻。慢訑(dàn):怠慢荒唐。
(7)夫子:先生,指老龙吉,发:启发。狂言:至言。常人不能理解;视之为狂妄之言,而不相
信。
(8)弇■(yǎngā ng)吊:虚拟人名。
(9)体道者:与道相合之人,系:凭依、归依。
(10)泰清、无穷、无为、无始:皆为虚拟之人名。
(11)数:道理,规律。
(12)约,收敛。这句的意思是,道可处富贵,可处贫贱,可以收敛,可以分散,是变化不定的。
(13)之言:此言,指无为讲说道数之语。
(14)弗知内矣,知之外矣:对道无所知,才是真正内心体悟了遁;对道有所知,能用语言说出
来,这只是见到道的外在形式。
(15)中:《释文》引崔譔本作印,同仰。
(16)不知之知:不用名言相状对道加以表述的知,这种知才是真正知道。
(17)形形之下形:使形成为形的哪个东西,本身是无形的。即指道。
(18)道不当名:道之实与名是不相应的,不相符的。庄子认为,道不可名,如果加给一个名,
就被限定,而不同于真正的道。不管给它起个什么名,都不可能达到名实相符。
(19)无问问之,是问穷:道是不可问的,不可问面又要问,这种问是空的。穷作空。
(20)无内:没有内容。
(21)大初:天地未分前的浑饨状态,万物之本始,即指大道。大,作大。
(22)昆仑:地之极高处,比喻有形与无形的分界处。大虚,广漠的虚空。
'译文'

妸荷甘与神农一同就学于老龙吉。神农凭靠小几,关起门昼寝。中午时
候间荷甘推门而入说:“老龙死了!”神农凭几抱持手杖立起,嘭的一声放
下手杖笑着说:“先生知道我孤陋寡闻怠慢荒唐,所以弃我而死。完了,先
生没有留下启发我的至言而死去了!”弇■吊听后说:“与道相合的人,是
天下君子所归依之人。现在他对于大道,连秋毫末端万分之一都未得到,还
知道怀藏其至言而死去,又何况那些与道相合的人呐!道看起来无形,听起
来无声,人们对它的种种议论,叫作暗昧不明,他们所论述之道并不是真道。”

于是泰清问无穷说:“您知道吗?”无穷说:“我不知。”又问于无为,
无为说:“我知道。”又问:“您所知之道,也有什么道理规律吗?”回答
说:“有”。又问:“它的道理规律是什么?”无为说:“我知道可处富贵,
可处贫贱,可以收敛,可以分散,这就是我所知道之道理规律。”泰清把这
话来问无始,说:“如果是这样,则无穷之不知道与无为之知道,究竟谁是
谁非呢?”无始说:“不知是对道知之甚深,知是对道所知极浅;不知是内
心悟道,知是只了解一点道的外在形式。”于是泰清仰天而叹说:“不知就
是知吗?知就是不知吗?谁能知道不用名言相状表述之知是什么?”无始


说:“道不可闻知,所闻知的都不是道;道不可见,所见者都不是道;道不
可言说,被言说出来的都不是道。需知创生有形万物的东西是无形的呀!道
与它的名是不相应的。”无始说:“有人问道而给予应答的,就是不知道;
就是那个问道之人,也是没听说过道。道是不能问的,有问也不应回答。本
不可问又要问,这种问是空的;本不应回答而回答,这种回答是没有内容的。
以没有真实内容的回答去对空问,如果这样,对外不能观察宇宙之无限,对
内不能了解道之根本。因此他不能超越有形之界域,不能逍遥于广漠之虚
空。”

光曜问乎无有曰(1):“夫子有乎?其无有乎?”光曜不得问而孰视其状
貌(2),窅然空然(3),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4)。光曜
曰:“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能有无矣,而未能无无也(5)。及为无有矣,
何从至此哉(6)!” 

大马之捶钩者(7),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8)。大马曰:“子巧与?有道
与?”曰:“臣有守也(9)。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10),非钩无
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11),以长得其用(12),而况乎无不用者乎(13)! 
物孰不资焉!

'注释'

(1)光曜、无有:皆虚拟之名。
(2)孰,通熟。熟视:仔细观察。
(3)窅(yǎo)然:隐晦不明之状,亦为空寂之意。
(4)搏:触摸。
(5)有无:光曜无形体,听不到摸不着,故言有无。但还可以看见,未达绝无形迹之无无。
(6)为无有:既不执着于无,也不执着于有,而是有无双遗,超越二者,达到一个更高境界。此
种境界一般人是无从达到的。
(7)大马:官名,指楚国之大司马。捶:锻造。钩:剑名。
(8)豪芒:锋利有光芒。
(9)守:持守,毕生专心持守于此。
(10)于物无视:对别的东西部视而不见,一心只在造钧上。
(11)用之者:指打造钩的技艺。假:借助、凭借。不用之者:指平时于物无视,专注于此道。
(12)长:长期。
(13)无不用:于物皆不用心,而至于无无之境,达于至道之域,则万物无不资取于他。
'译文'

光曜问无有说:“先生是有呢?还是无有呢?”光曜没有得到回答而仔
细观察其状貌,隐晦空寂的样子,整天看它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摸也摸
不着。光曜说:”达到极致了,谁能至于此境啊!我能达到无,而未能达到
无无。及至超越有无之境。又从何达到呀!”

楚国大司马有一位造剑的人,已经八十岁了,造出之剑仍然锋利有光芒。
大司马说:“你是技艺高呢?还是其中有什么道理?”回答说:“臣有所持
守。臣在二十岁时就喜好造剑,对他物视而不见,不是剑就不去察看。”这
是造剑之技艺借助于平时的专注上,因此能长期得以熟练运用,何况于物皆
不用心而达于至道的人呢!万物谁不资借于他呀!


冉求问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仲尼曰:“可。古犹今也。”
冉求失问而退(1)。明日复见,曰:“昔者吾问:‘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
曰:‘可,古犹今也。’昔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2),敢问何谓也?”仲尼
曰:“昔之昭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