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玉谷传奇 作者:张拉发-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章
  散国壮游 峥嵘山水纵放怀
  旧地登临 隐晦古事藏幽微

  暮春的香岩寺,在经历了寒冬的萧杀之后,经过短暂的酝酿,如今又是一片柳绿花红、人山树海的动人景象。

  寺旁的石窟前,老藤垂下浓绿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荡;石窟前游人如织,一对对一群群的红男绿女在这里漫步徜徉,领略着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不远处的山上,是新增加的一处景点。高高的悬崖上垂下一条人工引流的瀑布,犹似一条匹练,带着巨响和轰鸣急湍直下;散落的水滴在阳光下幻成一条彩虹,飞架在山梁上,打破了山的沉寂、山的凝重,为空阔的山谷注入一种鲜活和生动;山风吹来,带给人一片馥郁的花香,却是从寺后那片新开辟的园林中喷涌而来的。

  这里被辟为自然林区,汇聚了北方各种各样的花木品种,也引进经过改良的许多南方花卉,在自然起伏的坡谷间有规则地铺开,黄红绿翠、五彩纷呈,真让人舒情悦志,目不暇接。园中还豢养着一些从世界各地引入的珍禽异兽。

  高视阔步的丹顶鹤,像一位风度翩翩的佳公子,昂首阔步,时不时向群聚而来的游人投去不屑的一瞥;鹤是神物,更是一种祥瑞,伴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蔓延曲折,出现在人们的传说中,神话里,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向往和悠悠情思。

  五彩斑斓的蓝孔雀,像一位雍容华贵的贵妇人,迈着矫健轻盈的舞步,矜持地漫步在花丛中;它使人联想起印度史上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他不仅创造了印度史上的辉煌,更因为他皈依佛门,把佛教定为国教,讲求仁信修善、公平慈爱、戒绝杀戮而被后人推崇备。

  至。

  园中还有个小湖,却是把溪水汇聚而成的;湖面虽然不太大,但湖水清澈,深可见底。湖面上浮了几只雪白的天鹅和几对色彩艳丽的鸳鸯,时不时的把头伸进水里,啄起拼命挣扎的鱼虾。

  在华夏文明中,鸳鸯是忠贞不渝的美好婚姻的象征,而在实际上,它的忠贞不二却是徒有其名;倒是那洁白如雪的天鹅,却在奉行事实上的终身伴侣制,反而不被人们称道。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也许能引起游人对人类情爱关系的反思:人们注重的只是一种表象,忘记的总是表象背后的复杂和真实。

  山间一块草坪上,却是一个现代化的游乐场,有各种各样供儿童玩乐的设施,也有为年轻人挑战冒险的“蹦极”;当那些青年人在异性关注的目光中,系着保险绳,忐忑不安地从高空坠落的时候,脸上显露的总是一种闯过生死关,做过英雄的洋洋得意。

  这天,风尘仆仆的吴夜生花了数百元游遍香岩寺所有新增的景点之后,走进香岩寺内,叩响了净尘大师居住的院门。

  自从上次与马进道别之后,吴夜生怀着一腔无奈远出壮行。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吴夜生摒弃了心头杂念,悠哉悠哉地从祖国最南端的天涯海角、琼岛雨林起,沿长江溯流而上,过瞿塘、出三峡,下太湖、游峨嵋,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的几乎每个景点;最后又翻越秦岭,拜谒始皇陵,登高华山巅;然后东去潼关古道,泛舟跨越黄河,消消闲闲地一路行来,回到龙城境内;屈指数来,已是四百五十多天,走的时候秋日熙熙,如今却又是和风拂柳,万紫千红的春天了。

  山川壮行,荡涤了吴夜生埋藏心头的不快。他曾对着滚滚而去的长江水,体味过奔波游说,“厄于齐梁,困于陈蔡之间”,期望一展雄才却终无所成的孔夫子逝者如斯的苍凉心态;也曾在云遮雾障的华山之巅,聆风观松,遥想过陈抟老祖游戏风尘、自得其乐的人生境界;他也曾在佛教最早驻足的白马寺留连,对着古寺的斑驳,发过无色、无相,万象皆空的慨叹。

  岳阳楼头的烟雨,曾引发他“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浩浩情思,让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滕王高阁王勃语惊四座、才华横溢的题咏,更让他生发起”物换星移“、世事沧桑的悲怆情怀。

  披发行呤的屈子、躬耕南山的陶潜,又让人感发人生天地间不求闻达,但愿自保所应具有的大觉悟、大智慧;岳武穆的忠勇、文天祥的壮烈,又让他陷入是忠君还是爱国的反思;如果不是赵构的狭隘,“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元帅,一定会直捣黄龙,恢复祖国的大好河山。

  然而,这场民族的千古悲剧却在奸臣得道、英雄落马的哄闹中落幕。

  世事变迁,人间百态,这一切一切,都在他心头激起重重涟漪,令他沉迷,也让他深思……

  在吴夜生踏上故乡龙城这块土地的时候,情感的回落,使他终于为自己确定了一个新的目标,人生苦短,大丈夫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有所为者,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所不为者,保持自己人格、品行的端庄正直,一切顺其自然,不随波逐流,不争名夺利。正是因为确定了这个目标,他准备今天会会他的好友,香岩寺的主持净尘大师,对人生做一次深入的访谈。

  几年前,净尘从五台山到香岩寺做主持后不几天,便在一个夏Ft融融的上午登门拜访吴夜生。

  简单的寒暄之后,两人开始研谈黄老佛学,讨论得热烈而又投入;进而他们又交流起琴棋书画的心得和体会,激情涌动的时候,又展纸研墨,挥臂舒毫作起画来。

  这天,他俩绘就的是被历代文人雅士青眼有加的“四君子”:梅花的铁骨傲寒、兰花的清纯幽雅、竹子的高风亮节、菊花的艳丽脱俗,都被幻化为做人的品格,成为蕴藉意趣、感慨人生的寄托。

  原来这净尘自幼喜欢书法绘画,遁人空门后更是乐此不疲,于书法绘画有着较高的造诣。特别是他所绘的梅、兰、竹、菊,墨笔直描,粗犷雄浑,寓意深远,自成一种风格。

  而吴夜生却以清高自居,所绘的也多是四君子的写意。只是他的风格却走清瘦高雅一路,素笔淡描,清新儒雅,柔而不媚,娇而不俗。两相比较,吴夜生盛赞净尘的豪放,私下里却对这位出家人名利之心尚未尽去的做派另生一种看法。

  净尘也对吴夜生的超群脱俗大加赞赏,却又对他画中透现的忧伤情怀不以为然;但是,这些看法并没有影响他们间的交往。

  从此之后,每隔一段时间,两人总要聚在一起,或在吴夜生的院里品茗,或在净尘的斗室里纵谈;古今中外地探讨评论一番,海阔天空地胡侃闲聊半天。说来也怪,两人的谈话却很少有因为观点不同而发生争论的时候。

  却说这天吴夜生敲了半天门,却见里面走出个美貌的中年道姑来,虽然灰衣灰袍的不见半点装饰,却掩不住她的天生丽质;特别是她眉梢眼角溢出的笑意,神情体态显示的温柔,根本不像个出家人,更像是一位沉浸在温馨幸福中的家庭主妇。

  吴夜生不知道这个人是谁,更不知道她与净尘的关系;他只是微露惊讶地说:“请问,净尘大师在屋吗?”

  女尼落落大方地说:“在屋里呢。您是……”

  吴夜生说:“我是靠山村的吴夜生,常来这里串门的。”

  吴夜生话音刚落,就见净尘手里拎了串佛珠,大步跨出门来,呵呵地笑着说:“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夜生兄弟,快请进屋。”

  吴夜生毫不客气,同净尘一起进屋,后面那位女尼也紧跟着走进来。

  净尘的屋里很简朴,一进门的桌子上是一尊释迦牟尼佛,神态肃穆地端坐在莲花宝座上面,低眉垂首,似在打坐沉思;桌子上是一个硕大的香炉,炉里余烟袅袅,缕缕不断地飘摇在佛像前。桌前的地上放了只蒲团,显然是净尘打坐用的。一旁放着一对很小的龇牙咧嘴的欢喜佛,是吴夜生早就见过的。

  吴夜生没结过婚,也没有接触过女人。年轻的时候,他想过成家,想过与异性同欢;也曾对着漂亮女人痴迷,看着婀娜的女人曲线心跳。可天性使然,觉着那些卖风弄骚的女人虽然可爱,但总有点俗不可耐,于是就有了个寻找红颜知己的念头。

  然而,尘世中来来去去的女人们,遇着的多是现实的,很少有像他这般解脱的人物;日久天长,干脆也就放弃了娶妻的念头;随着年龄的增加,加之他清心寡欲的功夫,也就渐渐地忘了那回事。

  但眼前一僧一尼斗室中相晤,凭着他生活的经验,不由地在他心头升起些疑问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