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芙蓉-2003年第4期-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定了做人原则,对以写作为业的人来说,就要具体落实在“如何作文”之上。世界上舞文弄墨的人成千上万,写作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把写作只当作个人博取名利手段。也有人写作只是为“展示自己才能,宣泄个人感情”。各人有各人的自由。在这市场经济时代,只要不违法,就无可厚非。 
  但是,只有那些把写作用来为广大普通人、劳动者呼喊代言的作家成为写作群体的脊柱,这个世界才有希望。中国文化人有个优良的民族传统,讲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自己作品要求“寓教于乐”,“有益于世道人心”。我认为雨果在这一点与中国文人的信念极相似。他勤奋一生,热情洋溢地为法兰西普通劳苦大众争取生存权而写作。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以自己的思想照耀人民前进的步伐,推动历史前进。雨果成功地用他的笔塑造了卞福汝主教,让·阿让,马吕斯和芳汀等人物,而我们恰又从这些人物上看到了雨果本人圣洁的心灵。因为在这些人身上,形象的体现了雨果的良知、道义和社会责任感。雨果称得上他那个时代人道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最佳代表。他体现令人尊敬的法兰西民族精神! 
  二百年过去了,雨果的许多理想在法兰西,在全世界有不同程度的成为现实。这是令人感到安慰的一面 。但是当我看到电视上阿富汗人民在战火中逃生的镜头,看到非洲瘦得皮包骨为领一杯粥食排着长队的儿童,看到加沙、耶路撒冷倒在血泊中的人体,看到纽约世贸大楼被摧毁的悲惨场面,并随时可能看到在伊拉克燃起战火,我们能说无愧于雨果前辈的期望吗? 
  作为雨果的后辈同行,我确实感到任重而道远。我想,继承雨果的遗志,用我们手中的笔继续完成他没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劳苦大众的生存权,为不同民族人民大众的思想信仰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权而呼喊奋斗,这是对雨果的最好纪念! 



猴子理论家和酒的故事
孙绍振 
  有一个猴子,是个理论家,特长是逻辑推理,雄辩异常。他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了一个定律:不管用亚里斯多德的逻辑,还是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推理,猎人的心都是黑色的,不管他们做出多少古老的,还是新潮的姿态,其目的都是要剥夺猴子的自由。他的这个定律使原本愚昧的猴界如醍醐灌顶,普遍体验到启蒙的幸福,猴子理论家遂成猴界的精神导师。 
  猎人当然不认输,处心积虑和猴子斗智,最后想出来的办法是:把一瓶美酒放在猴子理论家每天都要经过的地方。 
  理论家一眼就看出了:“这个的,酒的,危险大大的,君不见,多少猴兄的,猴弟的,上了当的,脖子上套上铁链的,耍把戏的,干活的。” 
  但是,酒实在是太香了,猴子理论家忍不住频频回头。虽然他知道,从理论上来说,理性对于感官的诱惑(如美酒和美人),应该深恶痛绝。但是,他还是回头了。不过他善于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提供雄辩的逻辑根据。他想起了文豪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理论如果不与实践相结合,就将失去生命。 
  他想:“酒和酒气,本质的,不同的。酒的,液体的,酒气的,气体的,从物理学来说,范畴不同的,性能也不同的。酒气,比重较轻,可以自由的,飞到你的鼻子里的,而酒的,如果的,你不开瓶子的,不拿杯子的,是不会的,飞到的,你的,嘴巴里来的。” 
  作为一个杰出的猴子,为什么要怕飘渺的气体呢?既来之,则安之,神经太衰弱,没出息,闻它一下,又当如何呢? 
  他就轻轻闻了那酒瓶一下,那距离,那分寸,恰到好处,在闻与吻之间。 
  他的发现是:天并没有塌下来。 
  他大受鼓舞,勇气倍增,豪情满怀,迈开大步,围着酒瓶转了一圈,口中念念有词:“哈哈,凡事都要具体的,分析的,酒的,是个好东西的,还是个坏东西的?如果,光闻不喝,就是好东西,大大的;如果喝了,就不是好东西的,弄不好死拉,死拉的。” 
  理论一旦与实践相结合,就化为面对危机的精神力量,激发出聪明的策略,猴子感到心旷神怡。 
  他大大方方地围着酒瓶又转了一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享受着酒香和理论的成就感和雄辩的自豪感:“打猎的,良心黑黑的,毒辣毒辣的,可在我面前,智商就臭臭的,酒,香香的,我闻的,美美的。你的,眼睛瞪瞪的,哥们儿的,嘿嘿,对不起的。” 
  他的逻辑推理是雄辩的:“酒的危险性在于,喝;喝的危险在于,醉;醉的危险在于,被俘虏;被俘虏的危险在于,失去自由。但是,我不喝,就不醉。我光是闻,你的满脑子主意发馊去吧。” 
  他禁不住笑了起来,在酒瓶四周又转了一转。享受着氤氲的酒香,继续作雄辩的推理:“俗话说,牵牛的,要牵牛鼻子的。对于酒的,关键的,不是闻的,和,不闻的,也不是喝的,和,不喝的。而是醉的,和不醉的。” 
  他在酒瓶周围又转了一转,顶不住口水汹涌起来。 
  “如果的,不醉的,就,可以闻的。” 
  他深深为自己的理论勇气而感动: 
  “只要,不醉的,不但,的,可以闻的,而且,的,的,的,的,可以喝的。” 
  他把酒瓶移到鼻子底下嗅了个过瘾,“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天不怕,的。地不怕,的。酒的,既然的,可以闻的,就,绝的,对的,可以喝的。酒气的,是酒的分子的,运动的,分子结构和酒一样的,是乙醇的。分子进了鼻子的,进了肠胃的,一样的,进了人体的器官的。尝一口的,从舌到胃的,从鼻子到心里的,一样的。古人的话的,口腹同享甘醇的,神经同受其福的,不会神经错乱的,只会高度的,清醒的,化挑战的,为机遇的,岂不妙的!” 
  他果断地拿起酒瓶来抿了一口。并没有感到天旋地转,相反神志越发清醒,他的感想随之更加丰富起来了: 
  “英国人说的,布丁的,证明的,就是吃的;我的,说的,酒的证明,就是喝的。你要知道喝酒的,好的,坏的?就得,尝一尝的。道听途说,是唯心主义的。酒的,可以醉人的,但是的,并不是第一口的,甚至第二口的,都是醉人的。实践证明了的,第一口的,不但不能醉人的,相反的,是可以的,提神的。” 
  这样,他就喝了第二口和第三口。 
  他舐舐舌头,只觉得余香满口,通体清爽。有一股微微发热的、温柔的、无形的仙女的手从他的脸颊一直抚摸到脖颈和胸膛,一种暖洋洋的甘露从头顶流到脚后跟。发烫的耳朵,在默默向他诉说,向他吟哦:“喝的,没有危险的,喝的,天堂一样的,安全的,大大的……” 
  接着他就喝了第四口和第五口,直到瓶底朝天,自己也仰面朝天,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 
  有口哨声从远远的灌木丛中飘来,猎人慢慢走来,手中拿着当当作响的铁索,脚下发出格吱格吱的声音,他低头看看,又看看,那是一地的逻辑的碎片。 
  从那以后,猎人的口哨声就一直留在空荡荡的路口。 


进城
赵大年 
  小敏来自四川农村,到我家之后才说她只有十七岁,“不是谎报十八,村里都讲虚岁。”我老伴儿问她为什么急着来北京当保姆?“闯世界!我现在只会洗衣烧饭,一步一步闯嘛,陈毅、巴金、郭沫若,当然还有朱老总,邓小平,我们四川人,有出息的,十几岁就出川,他们不也是一步一步闯世界么?”她说得理直气壮。小敏读初中,每天走十里山路,并不怕苦,可是再上高中,就得到县城住校,家里穷,交不起食宿费,辍学了。她工作很认真。我家里书报多,她有空就读,如饥似渴,还学会了电脑打字。三年后到打字社上班,嫁给一位出租车司机,成了北京人。 
  小李是安徽无为县的村姑。当地风俗,女孩子要外出打工,开眼界,给自己挣一份嫁妆钱,这样的姑娘被认为有出息,小伙子争着追求。小李在我家当保姆两年,到餐馆打工一年,存下一万多元,与另一位在北京搞装修的同乡民工小张结婚。小张有存款两万多元,二人回到县城合资开了个小餐馆,把弟妹召来帮工,都取得了城市户口。小李来信说,她的餐馆一年盈利五万,还要从本村招工,扩大铺面。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