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气候-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校的地方,也许付出千百倍的成本和艰辛却难以获得现在的成功。也许有人会说,他们为什么不出来呢?是的,我见到的贫困地区的人们很多都想出来,也有很多人出来过。有一个叫扎约的孩子读了高中,家里为他读书欠了近1万元的债,要知道,在人均年收入600元的贫困山区,一个家庭欠1万元的债靠家庭的农业收入是永远也还不清的。扎约读了书,能说公话(汉话),终于走出大山到一个城市打工,可是工厂每月开的工资才400元,扎约打工已经9年了,家里的欠债还有2000多元。扎约30岁了,没有娶媳妇,他说还完了债再考虑娶媳妇的事。由于压抑和工作长期处于超时状态,扎约的身体很差,他说,再干五年等还完了债、手头有2000元的积蓄后就回家,再不出来打工了。人人都说教育能改变人的命运,扎约小的时候父母支付了教育的成本,年轻力壮的时候出来打工,把他最黄金的时间奉献给了城市,快40岁的时候,带着一身病痛不得不回到那个贫困的大山。教育改变了什么呢?教育的成本由贫困的地区支付,发达的地区得到了好处。扎约的父母付出了,扎约付出了,但他们得到了什么呢?面对他们的挣扎,我想不出他们错在哪里!我走近那些穷人、接触了他们后,真诚地敬佩他们,深深地感到这个社会是欠他们的,对他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摆脱贫困,留下美德

    假如你生活在中国城市和发达地区,你应该记住:穷人的美德,保障了我们的富有。我们的富有也许是建立在他人的贫困之上的。你当然有理由否认,这是你的权利。如果你放眼世界,你会同意这个判断的。在这个世界上美国的财富最多,但美国人得到同样的财富,可能只需要付出你1/10的代价。在中国的工厂,一个青壮年劳动力一天的工资只有15元,假如你是美国的劳动力在美国干同样的活,你可以拿到中国工人几百倍的工资。这还算不了什么,还有更不公平的。美国人只要生产一张纸就可以让全世界的财富流向美国。中国人生产了大量的廉价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美国人一年穿12双鞋,我们劝他们穿24双,可是中国有多少人却一年舍不得穿两双鞋,我们这样克勤克俭,为的是多换来一些花花绿绿的纸——美元。我们换来了美元,又不得不买美国的国债,这张用血汗换来的纸最终变成了一个数字符号。在一个虚拟的资本经济世界里,财富可以多少倍地、泡沫式地增长和积累;在一个实物经济的世界里,财富的价格越来越低。富国富人大多在虚拟资本经济世界里爆炸式地积累财富,穷国穷人则大多在实物经济世界里靠廉价的出售血汗和自然资源维持生存。美国只要保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和世界金融(资本)中心的地位,全世界所有的资源(包括最优秀的人才)都会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穷的地区和国家越来越穷,人才也越来越少。就是这个实物经济世界支撑着那个虚拟的资本经济世界的空前的繁荣。这公平吗?不公平!但没有办法。不服,美国就制裁你;不服,美国就让你发生金融危机;不服,美国挑动你自家人打自家人,如果你自家人不打自家人美国就直接打你。这就是这个世界分配财富的最根本的规则。所以,你站在北京、上海、深圳看看美国后,再请你转过身来看看中国的贫苦地区,再认真地想想。

    当我行走在云南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常常被贫苦人们身上的崇拜自然、清心寡欲、克己助人的美德所感动。这种美德就是苗人身上的美德,傈僳族人身上的美德。我们要善待这种美德!我们应该崇敬和回报这种美德!

第五部分 2。有这样一个医疗合作社(1)

    我一直以为中国的合作医疗是1967年发源于湖北宜昌长阳,当我到达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嘎乡拉巴村之后,才知道我错了。木嘎乡拉巴村最早于1962年开始搞合作医疗,并且一直坚持到今天,从来没有间断过。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全村人均0。5元钱从1962年一直坚持到1971年;人均1元钱从1971年一直坚持到1997年;1997年至今是人均5元。就这点钱,竟然保证小病免费,大病报销30%,收支基本平衡。

    (一)拉巴村的合作医疗

    澜沧县木嘎乡拉巴村有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08户,2639人,其中妇女1299人;2004年人均收入580元,人均口粮329公斤。全村100%的拉祜族。距离澜沧县城108公里,距离木嘎乡政府18公里。

    20世纪60年代以前,拉巴村常见的病主要有风寒感冒、痢疾、疟疾、天花等,在缺医少药的山寨,得了病一般都认为是鬼作怪,通常都是找巫师。巫师通过杀鸡、猪、牛,甚至杀人驱逐鬼怪治病救人。

    1961年,有个叫张扎区的中年人,儿子得了一种怪病(据说是劳伤加肝炎),张扎区不信巫师,而相信一个用草药治病的张婆婆。在张婆婆的精心治疗下,张扎区儿子的病慢慢好了。从此,张扎区立志学草医治病救人。从1962年开始,张扎区一边在向张婆婆学医的同时,分别拜周边县的15个有名草医为师;一边用学到的草药草医知识偷偷摸摸地给村民看病,开始了他一生免费为乡亲看病——合作医疗的事业。到1964年,张扎区已经成为周围村子小有名气的草医了。为了进一步提高张扎区的医术,政府和村上还多次送张扎区到乡、县、地区的医院进行短期培训。张扎区医术越来越高明,自己采集、研制的草药越来越多,给社员看病的成本却越来越低,社员每人每年0。5元的人头费(其中支付张扎区每月25元补贴),看病再不用任何开支了。为了降低村民的发病率,张扎区定期用草药熬制预防药汤分发到各家各户,村子里生病的人越来越少,巫师越来越没有了市场。

    张扎区经过多次培训学习,西医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从1971年开始,张扎区开始以草药为本,以西药为辅给村民治病,从此,拉巴大队的合作医疗和全国的合作医疗模式接轨了。赤脚医生也增加到4个。当时的拉巴大队有2400人,9个社,每人每年出1元钱加入合作医疗;分社核算,多退少补。收取的合作医疗费,由大队会计存入乡上的信用社,存折由大队书记管。张扎区开药方,病人找会计和书记拿现金买药(西药)。小病不出村,只出挂号费0。05元;大病由张扎区开证明到乡上医院治疗,国家补助一点(只补助了4年,1971―1975年),约30%,合作医疗报销20%(特困户报销30%),其余由个人支付。这样的制度一直坚持到1997年。

    (二)1997年后的发展新阶段

    1996年,乐施会来到拉巴村,此时人均口粮201公斤,人均纯收入110元,医疗合作社已经拖欠乡卫生院4000多元了。根据群众的要求,第一个项目就是资助合作医疗。1997年乐施会最先投入的5000元,是建立20亩地的草药基地。原来的草药是张扎区到山上去采,品种也不全,草药基地建立后,用药方便了,品种也能够满足需求,还能卖钱;1998年,又投入3。8万元,其中2万元建了医务室,1万元用于西药周转,8000元用于培养了两个年轻的村医;2001年,又投入5万元建立了合作医疗茶叶基地63亩(茶叶收入用于合作医疗)。从1997年开始,全村有了6个年轻的医生,人均合作医疗费用由1元增加到了5元。合作医疗进入新阶段。下面是1997年以来,拉巴村合作医疗的财务收支情况。(说明:由于时间紧和语言不通的原故,本人没有时间对各个医疗点的财务一一查对,所以数据不十分准确。)

    2004年:

    A。收入:

    ●应收人头费2580人X5元/人=12900元;考虑贫困户减免,实际收入约10000元。

    ●大拉巴医务室挂号2149人,收到挂号费1006。5元,其中,小拉巴34人,收费16。5元,芒尾20人,收费5。5元。(注:小拉巴和芒尾医务室挂号人数不在统计之列);

    ●医务室对外销售药品收入1250。27元。

    ●茶叶基地收入约1000元。

第五部分 3。有这样一个医疗合作社(2)

    ◎实际收入合计:13256。77元。

    B。开支:

    ●大拉巴医务室买西药支出9448。7元(芒尾和小拉巴还有部分没有统计上来),其中,销售给外乡和本村家禽家畜1250。27元,其余用于村民。其中,大拉巴开支5797。02元,小拉巴1101。9元,芒尾836。66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